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春山可望,泰嶽可期——山東泰安文化“兩創”煥發勃勃生機

發布時間:2024-03-25 09:5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李誌臣

  鑼鼓喧天、鼓樂(le) 齊鳴……3月11日,“龍騰泰山 國泰民安”二月二龍抬頭泰山民俗文化節登泰山活動啟動。伴隨登山者的步伐,沿途24支舞龍隊伍進行舞龍表演,在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昂首擺尾”,禮迎全國遊客登山攬嶽。

  登泰山、逛泰安老街、打卡泰山石敢當文化園……山東(dong) 省泰安市正依托泰山這一“最大IP”,串珠成鏈,山城相融,吸引八方來客。近年來,泰安市立足地方資源稟賦,深耕人文沃土,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薪火相傳(chuan) 、深入人心,煥發出勃勃生機。

   1.科技加持讓文物“活”起來“火”下去

  前不久,由山東(dong) 廣播電視台和泰安市委、市政府聯合攝製的六集大型係列紀錄片《大泰山》再獲殊榮:入選“2023年度中國影響力十大紀錄片”。

  “山莫大於(yu) 泰山,史亦莫古於(yu) 泰山。”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是首例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雙重遺產(chan) 。《大泰山》以唯美的鏡頭呈現了泰山四季的氣象萬(wan) 千,以生動的故事展現了泰山持續至今、無處不在的影響力,闡釋了泰山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文化基因,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大泰山》可貴意義(yi) 就在於(yu) ,它讓觀眾(zhong) 從(cong) 中找到屬於(yu) 自己的精神家園,並收獲隨時迸發的勇氣,保持不斷向上的力量。”國家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所所長、中廣聯合會(hui) 紀錄片委員會(hui) 會(hui) 長趙捷如是評價(jia) 。

  為(wei) 厚植文化根基,泰安深入挖掘曆史文化精髓,出版發行了《泰山編年通史》《中華泰山文庫》《天下泰山》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推出《脈動泰山》《大汶口》等大型紀錄片,以及山東(dong) 梆子《徂徠山花》等文藝作品,持續做好電影《挑山者》、梆子劇《泰山挑山工》、舞劇《挑山》等作品推廣,展現出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如今,影視、動畫等“軟表達”使得傳(chuan) 統文化的形象更豐(feng) 富、內(nei) 涵更生動。泰安充分應用數字化手段、技術,激活古老而厚重的傳(chuan) 統文化,並成功培育新業(ye) 態、創造營收增長點。

  泰山景區創新實施“數字藏品”項目,精選出200餘(yu) 件產(chan) 品素材,製定梯次開發規劃,策劃推出泰山石刻、泰山碑刻、泰山牌坊、泰山奇觀、泰山壁畫等7個(ge) 係列數字藏品,用數字化方式呈現曆史文化,用科技手段讓文物“活”起來、“火”下去。“五嶽獨尊”“風月無邊”“如意”“虎字石刻”四款具有代表性的泰山石刻景觀數字藏品,首期3.2萬(wan) 份一經上線即“秒光”。

  “數字藏品供不應求,印證了消費者對富有文化內(nei) 涵的數字藏品的喜愛,也為(wei) 泰山景區創造了一種新的文旅消費業(ye) 態。”泰山景區管委會(hui) 政策法規部部長王其勇說。

  古今交融、虛實結合,在數字化的加持下,傳(chuan) 統文化變得“可親(qin) 可近”“可感可知”,正被賦予新的勢能。

  在國際文化大數據(泰山)產(chan) 業(ye) 城“圖像的故事”展廳,利用數字化科技從(cong) 中華數千年傳(chuan) 承的壁畫、字畫、針織絲(si) 織作品、篆刻、雕刻藝術品等文化遺產(chan) 中提取圖形要素,後經現代光影技術重新演繹,讓遊客穿越時空幻境,沉浸式感受東(dong) 方“智”美。目前,國際文化大數據(泰山)產(chan) 業(ye) 項目已完成5億(yi) 字古籍數字化整理和8000多幅古圖文導入,儲(chu) 備了1000多件可定製設計數字文創產(chan) 品。

  泰安市泰山區依托厚重的曆史文化,引導動漫文化企業(ye) 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動漫產(chan) 品,探索走出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文化傳(chuan) 承相結合的融合之路。雙語動漫數字產(chan) 品《泰山之魅·非遺傳(chuan) 承》入選山東(dong) 省對外交流與(yu) 合作資料庫。108集動漫以中文配音和中英字幕的雙語模式,在風趣活潑地展示泰山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

   2.文旅融合讓傳(chuan) 統文化綻放新光彩

  2023年,泰山頻頻登上熱搜,“青春沒有售價(jia) ,泰山就在腳下”……一個(ge) 個(ge) 話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泰山景區接待進山遊客862萬(wan) 人次,比2019年增長106.4%,刷新曆史最高紀錄。

  泰安依托泰山這個(ge) “最大IP”,吹響文旅“二次創業(ye) 、再創輝煌”衝(chong) 鋒號,做好“泰山+”“串珠成鏈”文章,泰安、泰山吸引力不斷增強。

  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寒假,位於(yu) 泰安市岱嶽區的大汶口博物館迎來了假期研學熱潮,模擬考古、陶藝體(ti) 驗等項目,讓孩子們(men) 在互動中了解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中心(大汶口遺址管理中心)主任張保衛介紹,博物館借助圖文展示、場景複原、多媒體(ti) 等手段,展示大汶口遺址的發掘成果和曆史價(jia) 值,成為(wei) 新晉網紅打卡地,去年接待遊客逾6萬(wan) 人次。

  文與(yu) 旅相伴,旅因文而興(xing) 。泰山石敢當文化園、泰山東(dong) 禦道等新景點建成開放,泰山博物院、泰山·黃河—大汶河文化旅遊生態廊道等項目加快推進,泰山登山道路照明安全工程順利實施,泰山新聞出版小鎮成為(wei) 全國最大新聞出版產(chan) 業(ye) 集群,東(dong) 平大宋不夜城、新泰吾悅廣場·平陽裏步行街獲評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一個(ge) 又一個(ge) 文旅項目讓文化以生動可感的方式呈現,泰安也因此被評為(wei) 中國最具文旅投資價(jia) 值城市、2023美麗(li) 中國首選旅遊目的地。

  非遺,是詮釋文化“兩(liang) 創”的有效載體(ti) 。

  泰山腳下,李氏石壺製作及燒製技藝傳(chuan) 承人李士勇,將傳(chuan) 統的雕刻工藝與(yu) 現代先進的燒製技術結合起來,將泰山木魚石茶壺手工雕刻完成後裝窯,通過近1000度的高溫燒製,製作出精美的泰山石壺。

  “泰山石壺傳(chuan) 統的製作工藝、極強的藝術性深受市場青睞,我們(men) 這兒(er) 生產(chan) 企業(ye) 從(cong) 十幾家發展到了40多家。”李士勇說。

  “傳(chuan) 統文化隻有與(yu) 時俱進,走進大眾(zhong) 生活,才能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泰安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將非遺文化與(yu)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相結合,建立市級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目錄,評選扶持非遺工坊,通過提供政策扶持、培育傳(chuan) 承人、提供就業(ye) 培訓等措施,積極探索推進非遺產(chan) 業(ye) 化道路,助力非遺小微企業(ye) 向專(zhuan) 、精、特、新方向發展。

  同時,泰安還深入推進“山東(dong) 手造·禮遇泰安”工程,依托現有泰山玉、泰山茶、桃木製品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培育產(chan) 業(ye) 龍頭,推動產(chan) 業(ye) 集群式發展。

   3.惠民利民讓特色文化更有生命力傳(chuan) 播力

  上妝、描眉、整理戲服道具,一會(hui) 兒(er) 工夫,一支有趣的高蹺隊出現在眼前。隨著喧鬧的鑼鼓聲開場,來自泰安市寧陽縣磁窯鎮的高蹺隊隊員們(men) 身著色彩鮮豔的戲服閃亮登場。

  在位於(yu) 泰安市天頤湖旅遊景區的2024春節山東(dong) 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節(泰安)現場,演員們(men) 雙腿綁著1.2米高的特製木蹺,伴隨著鼓點在現場走動,不停變換著隊形,輪番上演拿手絕活兒(er) ,歡騰奔放、風趣詼諧的表演風格引得現場觀眾(zhong) 歡呼喝彩。

  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節期間,泰安按照突出特色、區域集聚、精心宣推、全麵開花的工作思路持續推進,共策劃精彩民俗、濃厚年味等12個(ge) 係列50餘(yu) 項重點活動,充分展現泰安好品好物、美景美食、文化文藝、風情風貌,不斷掀起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熱潮。

  “文化要有生命力、傳(chuan) 播力,就必須惠民利民,走進人民群眾(zhong) ,以活潑生動、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服務和參與(yu) 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中來。”泰安市委書(shu) 記、市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楊洪濤說。

  去年以來,泰安在全市範圍內(nei) 深入開展四季“村晚”活動,進一步豐(feng) 富農(nong) 村文化生活,助力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著力打響泰安特色文化活動品牌。泰安市在首屆小戲小劇節期間,舉(ju) 辦了大汶河畔的非遺“村晚”,古戲台上唱大戲,不斷豐(feng) 富古鎮文化生態,激活大汶口旅遊發展活力。群眾(zhong) 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占比三成有餘(yu) ,極大提升了群眾(zhong) 參與(yu) 的積極性,讓文化活動融入群眾(zhong) 日常生活。桃花源裏的“村晚”舉(ju) 辦當晚,吸引遊客5000餘(yu) 人。截至目前,泰安市共計開展四季“村晚”4000餘(yu) 場次,惠及群眾(zhong) 200餘(yu) 萬(wan) 人次。其中,肥城市劉台村入選全國春季“村晚”示範點,東(dong) 平縣“漁家風情唱村晚 傳(chuan) 承非遺促發展”成為(wei) 山東(dong) 省“四季村晚”典型案例。

  “真有意思,這些東(dong) 西我從(cong) 沒見過。”1月25日,2024“龍躍齊魯過大年”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沉浸式體(ti) 驗展在泰安市文化館鄉(xiang) 村記憶博物館拉開帷幕,一位來自泰安市嶽峰小學的學生指著留聲機、爆米花爐說。當天,近百名群眾(zhong) 走進博物館看展品、逛非遺、品民俗,展覽將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與(yu) 現代科技手段有機結合,帶給遊客尤其是中小學生遊客獨特新穎的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

  一個(ge) 古老的台架,一張雪白的幕布,一套用了50多年的泰山皮影,一個(ge) 人的演出,一段段抑揚頓挫的唱詞,這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泰山皮影。今年春運期間,泰山皮影戲代表性傳(chuan) 人、今年79歲的範正安受泰山火車站邀請,來到候車室,為(wei) 候車的旅客們(men) 送上一台台充滿地方文化韻味的泰山皮影戲,這份額外的驚喜讓旅客們(men) 直呼“溫暖”“過癮”。

  “泰山皮影主要是講泰山、說泰山,故事大多與(yu) 泰山有關(guan) 。”範正安說,國家重視傳(chuan) 統文化,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更應該用皮影戲歌頌新時代,把泰山皮影戲一直傳(chuan) 承下去。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5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