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油改電”看新能源市場“新藍海”
新華社太原3月26日電 題:從(cong) “油改電”看新能源市場“新藍海”
新華社記者趙東(dong) 輝、馬曉媛
記者近日在山西臨(lin) 汾采訪時,一項名為(wei) “油改電”的新興(xing) 業(ye) 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家名為(wei) 堯興(xing) 新能源的公司原本從(cong) 事通信領域電源生產(chan) ,在新能源“東(dong) 風”之下,不斷擴展業(ye) 務版圖,找到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贏利點”。
在環保壓力較大的臨(lin) 汾,柴油工程車是“汙染大戶”,當地對工程車“油改電”需求強烈。堯興(xing) 瞅準這一市場,利用自身在電源電控領域積累的技術優(you) 勢,探索開展工程車“油改電”業(ye) 務,即把工程車燃油係統換裝為(wei) 鋰電池係統。
堯興(xing) 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周良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台柴油裝載機每小時耗油18升,一天工作10小時,要花費1440元左右;改電後,每小時耗電40度,一天花費僅(jin) 320元,這樣一天就能省下1000多元。
不僅(jin) 環保,還能降成本,堯興(xing) 的“油改電”業(ye) 務受到企業(ye) 歡迎。臨(lin) 汾環源建材公司去年5月投入40萬(wan) 元改裝了一台裝載機,不到一年時間就省出了近30萬(wan) 元油錢,預計今年就能把改裝投入收回。
“比起新買(mai) 電動車,‘油改電’更便宜,還能延長裝載機壽命、減少浪費,改裝後還可以享受5年的保修期。”企業(ye) 負責人張文進說,改電後充電1小時,可工作4小時,到午飯時再充上,不耽誤事兒(er) ,性能也穩定。
首批企業(ye) 換裝改造的消息傳(chuan) 開,越來越多的個(ge) 體(ti) 戶、民營企業(ye) 、國有企業(ye) 找上門。堯興(xing) 新能源公司董事長王玉萍說,隨著環保政策倒逼,工程車“油改電”需求大增,預計今年堯興(xing) 的“油改電”業(ye) 務量將達到1000輛,可創造產(chan) 值近3億(yi) 元。
除了工程車“油改電”,堯興(xing) 還在積極拓展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儲(chu) 充檢智慧充電站等業(ye) 務。“中國的新能源市場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讓我們(men) 這樣的小企業(ye) 也能盡情施展。”王玉萍說。
一家小小的企業(ye) ,讓我們(men) 看到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廣闊天地。在新能源這片新興(xing) “藍海”之中,既有像寧德時代、比亞(ya) 迪、中國電建這樣的“巨輪”,也有無數中小企業(ye) 千帆競發、追風逐浪,在不斷增長的市場中嗅得商機,分得一杯羹,在創造價(jia) 值的同時也實現自我成長。
這種“煙火氣”首先來自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決(jue) 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傳(chuan) 統行業(ye) 改造升級,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綠色消費不斷增長……從(cong) 生產(chan) 到生活,都在向“綠”而行,由此帶來巨量的新能源市場需求,為(wei) 中小企業(ye) 向“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煙火氣”也來自日趨成熟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王玉萍告訴記者,“油改電”所需鋰電池、電機、電控等組件的零部件都能在國內(nei) 配備完成,這得益於(yu) 我國完備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條。就像在肥沃的土壤上一顆種子能夠順暢發芽,新能源產(chan) 業(ye) 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為(wei) 中小企業(ye) 營造適宜成長的便利條件。
“煙火氣”還來自與(yu) 時俱進的企業(ye) 家精神。市場活力來自人,特別是來自企業(ye) 家,來自企業(ye) 家精神。在追“風”逐“日”、上天入海的新能源戰場,處處是民營企業(ye) 家的身影。采訪中,一位企業(ye) 家用樸素的語言表達自己走上新能源賽道的初衷:“做企業(ye) 不能躺在原地,要跟著大勢走,才能掙到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