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些提振經濟的好做法】科學種植 枸杞更“紅”

發布時間:2024-03-29 14: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這些提振經濟的好做法】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閆磊

  3月的茨園,土地漸漸睜開惺忪睡眼。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花豹灣種植基地,曆經3個(ge) 月冬藏的枸杞枝條尚未抽芽,就迎來集中“理發”。

  “不光疏密條,像這樣帶有病殘果的枝條容易生蟲害,也留不得。”來自寧夏農(nong) 林科學院春耕備耕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科技服務團的專(zhuan) 家們(men) 在一旁細心指導。

  種植基地負責人郝萬(wan) 亮接過話茬:“多虧(kui) 專(zhuan) 家幫我們(men) 進行技術培訓、實地指導,田間管理跟上趟,產(chan) 量就上來了。去年畝(mu) 產(chan) 鮮果1噸,較以前增長20%呢。”

  技術上新帶來的效益增長,還要從(cong) 種植基地提升改造說起。中寧縣作為(wei) 寧夏枸杞核心產(chan) 區,枸杞種植麵積達18萬(wan) 畝(mu) 。然而,在一些老產(chan) 區,多年種植導致土壤板結地力下降、根莖腐病多發、增產(chan) 遇到瓶頸……

  如何讓枸杞產(chan) 業(ye) 更“紅”?中寧縣枸杞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牽頭實施了老基地提升改造項目。與(yu) 科研院所合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並免費為(wei) 茨農(nong) 們(men) 提供培訓指導。

  “以前全靠化肥‘當家’,現在專(zhuan) 家指導配方施肥,田間開挖深溝,增施有機肥調節土壤微生物菌群。這樣一來,土壤變得疏鬆了,養(yang) 分也平衡了,枸杞的根係呼吸暢通,樹體(ti) 也吸收到足夠的營養(yang) ,長得越來越壯了。”郝萬(wan) 亮說。

  除了施肥技術的改進,修剪管護也更講科學。“樹上有果子就管,沒果子就不管”的老觀念行不通了,這不,果樹還沒抽芽、沒掛果,春剪早已忙開來。

  “其中的講究可大了!比如我們(men) 現在推廣的‘兩(liang) 層樓’樹型,通過修剪控製樹冠冠幅和頂端優(you) 勢,剪掉老弱病殘的枝條,讓樹體(ti) 通風透光,老樹也能煥發青春!剪完再噴礦物源農(nong) 藥石硫合劑進行封園,降低病蟲害發生基數。”郝萬(wan) 亮停下手中的活,向記者解釋。

  剪掉的枝條去了哪裏?身後,機械車慢慢開過:粉碎還田,變廢為(wei) 寶!

  目前,中寧縣已改造提升枸杞種植老基地2萬(wan) 畝(mu) ,每畝(mu) 節本增效50元以上,畝(mu) 均增產(chan) 鮮果至少20公斤。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9日 01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