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各地春耕備耕有序推進——夯實全年糧食穩產增產基礎

發布時間:2024-03-29 14:48:00來源: 經濟日報

  春播糧食麵積占全年一半以上、產(chan) 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糧食產(chan) 量占主要口糧的近四成。眼下,春耕備耕正由南向北全麵展開,田野一派繁忙景象。

  高標準農(nong) 田是主戰場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育秧是水稻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環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雁石鎮廈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袁濤濤說,今年廈中村計劃種植312畝(mu) “福香占”優(you) 質水稻,現在村民正在進行工廠化育秧。在農(nong) 技專(zhuan) 家的指導下,秧苗克服低溫等不利影響,長勢良好。

  農(nong) 機是春耕生產(chan) 的主力軍(jun) 。八閩大地,智能化育秧機實現育秧流水線作業(ye) ;八桂大地,農(nong) 民駕駛拖拉機在耕地;中原大地,植保無人機正在麥田上空噴灑農(nong) 藥。今春預計全國將有2300多萬(wan) 台(套)拖拉機、耕整地機具以及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無人機等各類農(nong) 機裝備投入生產(chan) 作業(ye)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情調度,截至3月21日,全國已完成春播糧食意向麵積的4.4%。

  高標準農(nong) 田是春耕生產(chan) 的主戰場,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促進增糧增效又增收。作為(wei) 中原大糧倉(cang) ,河南建成8000多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8%。河南省永城市益農(nong) 農(nong) 業(ye) 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坤說,省農(nong) 科院信息所科技人員前不久利用多光譜無人機,對麥田進行苗情遙感監測,目前小麥長勢整體(ti) 情況好於(yu) 往年。

  強化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小農(nong) 戶提供專(zhuan) 業(ye) 化、科學化、高效化服務,有效解決(jue) 了怎麽(me) 種好地、土地細碎化、生產(chan) 成本高等問題。

  河北省柏鄉(xiang) 縣是全國小麥生產(chan) 大縣,有農(nong) 民合作社255家、家庭農(nong) 場360家,縣域農(nong) 戶實現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全覆蓋。今年全縣小麥種植麵積21.86萬(wan) 畝(mu) ,春管正有序開展。柏鄉(xiang) 縣金穀源優(you) 質小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常清介紹:“目前合作社冬小麥服務麵積3.5萬(wan) 畝(mu) ,已經完成春季小麥保墒鎮壓、促弱轉壯,正在做雜草防治,下一步做水肥管理。合作社通過集中采購降低農(nong) 資采購成本,價(jia) 格比市場價(jia) 低15%左右。”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在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促進技術集成組裝應用和在地熟化推廣中發揮了骨幹作用。各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真金白銀”支持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開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助力春耕。

  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各類主體(ti) ,是新品種、新技術、新農(nong) 機的應用者和推廣者。山東(dong) 省青島市組織1000多家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利用1600架無人機,采用自動航測等技術,實時收集農(nong) 田數據、監測土壤墒情,通過智慧農(nong) 業(ye) 管理平台分析處理數據,繪製農(nong) 田春管數字地圖,為(wei) 農(nong) 戶製定個(ge) 性化春管方案。

  牢牢掌握抗災主動權

  中央財政日前下達8.3億(yi) 元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防災救災資金,支持各地積極應對相關(guan) 農(nong) 業(ye) 災害、助力春耕備耕。全國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會(hui) 議強調,加強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救災,強化監測預警,健全部門聯合會(hui) 商和應急響應機製,牢牢掌握抗災奪豐(feng) 收主動權。

  江西省崇仁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羅福良告訴記者,為(wei) 減輕災害損失,該縣組建了常態化農(nong) 機應急作業(ye) 服務隊,去年專(zhuan) 門成立了區域農(nong) 機社會(hui) 化服務中心,目前正推進區域農(nong) 業(ye) 應急救災中心建設。下一步,將持續提升農(nong) 機手應急作業(ye) 技能水平和農(nong) 機裝備水平,逐步形成覆蓋糧食生產(chan) 鄉(xiang) 鎮、作業(ye) 能力強的農(nong) 機抗災救災應急作業(ye) 服務體(ti) 係。

  據氣象部門預計,今年我國氣象年景總體(ti) 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澇重於(yu) 旱,區域性階段性洪澇災害明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在應對氣象災害和生物災害兩(liang) 方麵做足準備。在應對氣象災害方麵,根據冬春氣候趨勢,提前研判部署,加強預警監測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監測時效性和準確性。在防生物災害方麵,將建立貫通國家—省—市—縣的農(nong) 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網絡平台,實現病蟲監測調查信息一體(ti) 化監測、標準化采集、網絡化傳(chuan) 輸。組建由20多台昆蟲雷達組成的空中監測預警網絡,對重大害蟲遷飛軌跡進行精準預判。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慧 李和風)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