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技賦能 生生不息——走進新疆看牧民轉場新變化

發布時間:2024-04-01 10: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尚傑 趙明昊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夢琳

  冬避雪封,夏尋綠草,隨季遷徙。從(cong) 3月中旬開始,當新疆的草原逐漸從(cong) 冰封中蘇醒,天山南北700餘(yu) 萬(wan) 頭(隻)牲畜就陸續踏上了春季的轉場之路。

  連日來,本報記者奔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跟隨牧民和牛羊的腳步,近距離觀察春季轉場迎來的新變化。

  機械轉場占比過半,牛羊轉場坐上“快車”

  巴音布魯克草原上,此起彼伏的牛羊叫聲與(yu) 牧民吆喝聲回蕩在空中。這裏是新疆牛羊繁衍生息的主場地,每年有101.6萬(wan) 頭隻牲畜將從(cong) 冬季牧場轉向春季草場,整個(ge) 過程從(cong) 3月下旬一直持續到4月中旬。

  今年45歲的牧民尼曼·才仁與(yu) 家人一起,沿用傳(chuan) 統的轉場方式進行轉場,他們(men) 騎著馬,趕著400多隻羊、100多頭犛牛和50多匹馬從(cong) “冬窩子”出發,翻山越嶺、爬坡穿溝,向西行進一百公裏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一趟下來,通常要四五天。

  與(yu) 此同時,和靜縣巴音布魯克鎮敖倫(lun) 布魯克村牧民那木吉力·才仁,選擇了機械化轉場。他將自家的400多隻羊、20多頭牛和10多匹馬裝上卡車,原來騎馬趕羊到春牧場要15天,現在隻需1天就能到達。雖然費用比原來高,但省時省力。

  “巴音布魯克鎮是牧業(ye) 大鎮,目前存欄牲畜42萬(wan) 頭隻。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機械化轉場22萬(wan) 頭隻,傳(chuan) 統轉場20萬(wan) 頭隻,越來越多的牧民選擇機械化轉場。”巴音布魯克鎮副鎮長青格樂(le) 說。

  “選擇機械轉場後,牧民們(men) 不用再帶著蒙古包和煩瑣的生活用品長途跋涉了。”巴州畜牧獸(shou) 醫局畜牧科工作人員倪文浩說,2024年全州春季轉場應轉牲畜153萬(wan) 頭(隻),重點牧區機械化轉場率達48%。原本需要好幾天的轉場,現在大半天就完成了。這樣不僅(jin) 能減少牲畜損失,也能減輕牧民們(men) 長途奔襲的勞累。

  能歇腳能洗澡,“幸福驛站”受歡迎

  記者在多地牧場走訪中發現,在轉場的關(guan) 鍵路線上以及較為(wei) 集中的牧場裏,整修一新的“幸福驛站”受到牧民的歡迎。

  塔城地區托裏縣,草原廣闊、牧草茂密,是當地重要的畜牧業(ye) 基地。在庫普鄉(xiang) 喀拉喬(qiao) 克村,紅頂白牆的“幸福驛站”格外醒目。驛站裏有便民宿舍、便民食堂、便民浴室,裏麵洗漱用品、方便麵、常用藥品等一應俱全,全部免費供應。它在2013年由原喀拉喬(qiao) 克牧業(ye) 指揮部改建而成,2018年開始又逐步完善,眼下各項設施齊全,可以同時容納50多名牧民休息。

  “有了這個(ge) 驛站,我們(men) 不僅(jin) 能好好睡一覺,還能洗熱水澡、吃熱乎飯菜,轉場輕鬆方便了很多。”牧民葉勒多斯·加克斯力克說。不僅(jin) 如此,轉場期間,防疫員、村醫和警務工作人員也在“幸福驛站”駐點服務,為(wei) 轉場期間人員健康、牲畜安全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托裏縣畜牧獸(shou) 醫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局長葉爾江·馬那什介紹,從(cong) 今年3月20日開始,一部分牲畜開始轉場,路程最長的有200多公裏。目前縣裏有3個(ge) “幸福驛站”投入使用,計劃再建設5個(ge) ,為(wei) 牧民的轉場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而在另外一個(ge) 牧業(ye) 大區——阿勒泰地區,“幸福驛站”在牧區多點開花、處處可見。

  哈巴河縣汗吉哈遠冬牧場,3月中旬,上萬(wan) 隻羊陸續踏上轉場路。在這個(ge) 距離縣城160公裏的“冬窩子”裏,政府專(zhuan) 門打了幾十米深、不結冰的水井,豎起了信號塔,添置了電熱水器等家電,讓牧民們(men) 冬牧期間過上了有水有電有信號的愜意生活。

  “幸福驛站”不僅(jin) 安頓好牧民,還專(zhuan) 門為(wei) 牲畜修建了暖圈。厚厚的水泥圈牆結結實實,不僅(jin) 能抵擋暴風雪,還能防禦野獸(shou) 的襲擾,極大提升了抗災避寒能力。

  阿勒泰地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畜牧獸(shou) 醫科科長葉爾蘭(lan) ·斯拉木汗介紹,2023年,阿勒泰啟動實施遠冬牧場牧民住房及棚圈建設工程,截至目前,全地區已建成“幸福驛站”164個(ge) ,棚圈466個(ge) 。“幸福驛站”也成了為(wei) 流動牧民提供集中服務的場所,目前已累計為(wei) 牧民辦理低保、養(yang) 老保險2.7萬(wan) 人次,開展動物免疫397萬(wan) 頭(隻),完成全民健康體(ti) 檢4000餘(yu) 人。

  科技助力,幼羔穿上“羊衣”禦寒

  轉場,對懷孕的母羊和剛出生的小羊來說是極大的挑戰。特別是偶遇極寒天氣,一些體(ti) 弱者甚至會(hui) 丟(diu) 掉性命。而一係列科技成果的應用,解決(jue) 了這些難題。

  在和靜縣烏(wu) 蘭(lan) 布魯克村,一些羊羔踏上轉場旅途前,穿上了特製的“羊衣”。當地畜牧師介紹,這些“羊衣”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製作而成,能防雨雪、防風,使羊的體(ti) 表溫度升高,幫助羊羔抵禦風寒。同時,這種“羊衣”還透氣、不易脫絲(si) ,也不易對羊毛造成異性纖維的汙染。

  同時,定位項圈、耳標的廣泛使用,也為(wei) 轉場之路提供了助力。烏(wu) 蘭(lan) 布魯克村的小羊們(men) 全都戴上了橘黃色的小耳標,用手機掃描耳標上的二維碼,便可知羊的出生信息、防疫情況等內(nei) 容。通過定位項圈,牧民在手機上便能查看羊群的實時位置,轉場信息也能及時傳(chuan) 送到農(nong) 業(ye) 部門的大數據平台上。

  如今,在古老傳(chuan) 統和現代科技相互交織的轉場路上,牧民們(men) 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向著美好的春天進發。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1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