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近5年累計改造老舊小區5230個 老街坊樂享新生活
遼寧近5年累計改造老舊小區5230個(ge) ,惠及居民230多萬(wan) 戶——
老街坊樂(le) 享新生活(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本報記者 劉成友 郝迎燦
核心閱讀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社區生活環境;建立特聘設計師製度,搜集民意滿足需求;搭建多方合作協商平台,建立長效管理機製……近年來,遼寧省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wei) 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居民樂(le) 享幸福新生活。
走進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多福社區多福小區,道路幹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路旁樹木抽出新芽,春天的氣息撲麵而來。
以前可不是這般模樣。“設施老舊,管理也跟不上,生活很受影響。”小區老住戶、68歲的高慶國說。
2019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推進到多福小區。牆體(ti) 四周保溫、煤水電氣管網改造、電線網線入地……一項一項,老小區舊貌換新顏。“我們(men) 這些老街坊也樂(le) 享新生活。”高慶國感慨。
作為(wei) 我國的老工業(ye) 基地,遼寧城市化進程既早又廣,老城區多,舊住房更多。聚焦為(wei) 民、便民、安民,遼寧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wei) 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2019年—2023年,全省累計改造老舊小區5230個(ge) ,惠及居民230多萬(wan) 戶。今年,遼寧將再改造700個(ge) 老舊小區、4463棟樓,惠及居民25萬(wan) 多戶。
完善基礎設施——
搞好“裏子”工程
增加活動空間
“經過改造,違建拆掉了,屋子變暖了,鄰裏矛盾都變少了。”鞍山市千山區泉興(xing) 社區三車廠小區居民張偉(wei) 在這裏已經生活了近30年,目睹了小區發生的變化。
生活環境大變樣,源自千山區去年開展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三車廠小區原本是建於(yu) 上世紀70年代的國企職工家屬樓。隨著時間推移,小區基礎設施逐漸老化,再加上管理不善,一度成為(wei) “髒亂(luan) 差”的代名詞。
按照“先民生、後提升,先急需、後改善”的原則,在老舊小區改造中,遼寧要求各地把搞好“裏子”工程擺在更重要的位置。
三車廠小區之前未鋪設燃氣管線,這次改造特意新建了地下燃氣管線,解決(jue) 居民“用氣難”問題;排水方麵,新建和改造了4000餘(yu) 米排水管線,實施雨汙分流;亮化硬化美化方麵,安裝節能路燈97盞,鋪設路麵3.7萬(wan) 平方米,改造景觀廣場近1萬(wan) 平方米,並清除“空中飛線”,增加涼亭、車棚等便民設施。此外,千山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還聯合市供熱集團全麵排查三車廠小區的供熱設施,更換了部分老舊管線,增加外牆保溫。
“在兜底做好外牆保溫、管網改造等基礎類改造基礎上,各城市本著‘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原則,在口袋公園、停車位等完善類改造和養(yang) 老、食堂等提高類改造方麵進行綜合提升。”遼寧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住房保障處處長胡林濤說。
老樓舊院不僅(jin) 是城市變遷的見證,也承載著居民對家園的鄉(xiang) 愁記憶。大連市在實施改造過程中,不僅(jin) 完成基礎設施改造,更結合地域曆史,營造街區文化和鄰裏家園,打造安全健康、設備完善、管理有序、鄰裏和美的完整社區。
“基礎設施改造方麵,我們(men) 加設樓體(ti) 戶外電梯,解決(jue) 轄區內(nei) 老人上樓難的問題;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及配套設施,建設商業(ye) 配套用房,滿足養(yang) 老、助餐、便民市場等社區專(zhuan) 項服務需求。”大連市沙河口區興(xing) 社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方方介紹。
興(xing) 社社區與(yu) 大連機車工業(ye) 遺產(chan) 區隔街對望,很多居民是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職工和家屬。“我們(men) 在改造中植入機車元素,最大限度地保留大連機車老宿舍特色文化,重塑興(xing) 工街沿線的機車文化氛圍和曆史建築文化氛圍。”張方方說。
尊重群眾(zhong) 意願——
實地調查走訪
及時搜集民意
“小區停車難,應該增加停車位數量”“小區廣場中央的噴泉年久失修,能不能改建成綠地或者休閑場所”……日前,一場老舊小區改造前的懇談會(hui) 在沈陽市和平區文安路社區通達新村小區召開。
群眾(zhong) 討論得熱烈,由宗興(xing) 下筆記得認真。由宗興(xing) 是沈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一名規劃師,今年2月底,被市房產(chan) 局特聘為(wei) 設計師。
“我的主要職責就是解決(jue) 好設計圖紙與(yu) 小區居民需求脫節的問題。”用由宗興(xing) 的話說,他就是一座橋梁,這頭連著小區群眾(zhong) ,那頭連著政府部門和項目設計、施工方,以確保最大化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
從(cong) 單位到通達新村小區步行不過10分鍾,由宗興(xing) 經常在茶餘(yu) 飯後來到小區實地走訪,搜集民意,圍繞道路整治、綠化景觀提升、公共空間微改造等提出了不少有價(jia) 值的意見和建議。
“像由宗興(xing) 這樣的義(yi) 務設計師,全市一共有154名。他們(men) 具備相應專(zhuan) 業(ye) 能力和從(cong) 業(ye) 經驗,立足居住和工作區域,引導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城市規劃,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的理念落到實處。”沈陽市房產(chan) 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改造前問需於(yu) 民、改造中問計於(yu) 民、改造後問效於(yu) 民。沈陽探索建立特聘設計師製度的背後,是遼寧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由“單一政府主導”向“各方共同締造”轉變的生動縮影。
“我們(men) 以提升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多種方式廣泛收集群眾(zhong) 意見。”遼寧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改造前,要充分征求居民意見,‘一小區一策’精準製定設計方案;改造中,每個(ge) 點位組建居民義(yi) 務監督小組,請居民代表參與(yu) 監督施工質量;改造後,采取民意驗收和工程專(zhuan) 業(ye) 驗收相結合的方式驗收,組織開展居民滿意度測評,居民滿意率低於(yu) 80%的小區不予驗收。”
“我們(men) 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作用,通過座談、走訪、調研、微信群互動等方式,改造前期宣講政策、走訪調查民意,改造中期化解矛盾、監督工程質量,改造後期建言獻策、幫助解決(jue) 難點問題。”鞍山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局長文磊說。
強化後續管理——
搭建協商平台
共享改造成果
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既要“改造見實效”,更要“管理有長效”。
在多福小區的電動自行車車棚裏,多福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樊月給記者演示起充電樁、旋轉攝像頭和煙火報警係統。“這座車棚投入使用已有些年頭,由於(yu) 維護得當,到現在還沒有發生過大的故障。”樊月說。
多福小區曾經是一個(ge) 棄管小區,“髒亂(luan) 差”是其代名詞。“老舊小區改造實施後,我們(men) 引進保障型物業(ye) ,推行由小區居民協商議事委員會(hui) 、小區居民自我管理委員會(hui) 和物業(ye) 公司組成的老舊小區協商共治體(ti) 係,實現決(jue) 策共謀、建設共管、成果共享。”樊月說。
現在,一進多福小區大門,迎麵是一幅鋪滿半個(ge) 樓體(ti) 的巨型“全家福”,照片上的居民們(men) 站了10多排,都是開心的笑臉。“現在,在小區裏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居民的笑臉,美麗(li) 家園來之不易,我們(men) 必須維護好。”樊月說。
老舊小區換新顏,“三分在建、七分靠管”。“我們(men) 堅持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dang) 組織作用,及時跟進物業(ye) 管理,幫助居民小區成立業(ye) 主委員會(hui) 或居民自我管理組織,讓老舊小區不僅(jin) ‘改得好’,還要‘管得好’,切實做好改造‘後半篇文章’。”胡林濤說。
與(yu) 此同時,遼寧引導各地樹立城市更新理念,強化規劃引領,按照“位置相鄰、鄰裏相望、文化相連、生活相關(guan) ”的原則,推動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公共服務設施等實施組團連片改造,實現街區整體(ti) 環境聯動更新。
“去年以來,我們(men) 開展以城市精細化管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打通斷頭路工程、道路更新工程、城鄉(xiang) 綠化工程、生態修複工程、城市安全韌性提升工程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一管理六工程’,通過係統性謀劃、一體(ti) 式推進、清單化落實,全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能級品質。”文磊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