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群眾文藝展現寬廣發展空間

發布時間:2024-04-09 10:05:00來源: 人民日報

  豐(feng) 盈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

  張明瑟

  “春意盎然和青春洋溢撞了個(ge) 滿懷!”不久前,華中科技大學合唱團在教學樓前演唱《上春山》,充滿朝氣的麵龐和聲線,與(yu) 春日春山相映成趣,引得網友紛紛點讚。兄弟院校的同學們(men) 與(yu) 之呼應,接力傳(chuan) 唱,還有學生將其改編成熱情洋溢的群舞。這些創新演繹,生動傳(chuan) 遞著青春氣息,也詮釋了新時代群眾(zhong) 文藝的新風貌新內(nei) 涵。

  踏準節拍,輕舞飛揚;琴瑟和鳴,聲情並茂。閑暇時間,漫步公園、廣場,抑或學校、社區,還有街頭巷尾、村鎮禮堂,總能看到廣場舞小分隊、大小合唱團熱氣騰騰地排練、演出。各類文化場所充盈著煙火人間的“熱乎氣兒(er) ”,把樂(le) 觀昂揚的精氣神傳(chuan) 遞給往來的人們(men) 。如今,祖國大江南北,無論春秋寒暑,群眾(zhong) 文藝熱火朝天、花樣翻新,成為(wei) 豐(feng) 富人們(men) 文化生活、增強社會(hui) 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每個(ge) 人都是這塊舞台的主角,都能從(cong) 中獲得才華的展示、身心的舒展、精神的滿足。杭州西湖邊,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伯伯坐在亭子裏,自顧自唱著國風歌曲,沒有麥克風,手機作音響,但他沉浸其中,怡然自得,享受歌唱帶來的愉悅。路人被其吸引,拍下視頻,迅速在網上引發關(guan) 注。網友們(men) 感慨:“這就是陶醉在藝術裏的快樂(le) 。”在廣大城鄉(xiang) ,無論是退休後逐夢戲曲的老年人,還是為(wei) 了合唱擠出時間排練的年輕人,都從(cong) 藝術中收獲著喜悅和充實。

  群眾(zhong) 文藝形式多樣、入門快,提供了豐(feng) 富的藝術選擇,文藝骨幹、戲曲票友、藝術“小白”,每個(ge) 人都能在群眾(zhong) 文藝的“菜單”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項目,都能在群眾(zhong) 文藝的陣容裏找到自己的位置。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展演中,不同門類的145部群眾(zhong) 文藝作品登台亮相,成為(wei) 演出數量最多的文藝門類。演員們(men) 來自各行各業(ye) 、各個(ge) 年齡段,他們(men) 熱情似火,自信從(cong) 容地操練起“十八般武藝”。這次藝術節還發布了第十九屆群眾(zhong) 文藝群星獎獲獎名單,口琴重奏《愛上這座城》、江西大鼓《好心緣》、廣場舞《一起向未來》等30部作品獲獎。獲獎名單背後,是來自各地200餘(yu) 部作品的同台競技、火熱比拚,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大地上群眾(zhong) 文藝的海納百川和人氣熱度。

  昂揚向上的精神氣質,是群眾(zhong) 文藝的藝術特色和“流量密碼”,讓群眾(zhong) 文藝成為(wei) 正能量的聚集地。每一位參與(yu) 者不僅(jin) 獲得藝術創造的快樂(le) ,還能以琴棋書(shu) 畫、吹拉彈唱為(wei) 紐帶,連接起你我他,連接起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群眾(zhong) 文藝不僅(jin) 可以強身健體(ti) 、陶冶情操,還可以助力社交,演繹多彩生活。不少年輕人感慨,父母跳廣場舞後,退休生活有了奔頭兒(er) ,比上班時更忙了。一些鄉(xiang) 村文藝團體(ti) ,組織愛好戲曲的老人們(men) 吹拉彈唱,使子女不在身邊的日子充盈起來,村子也熱鬧起來。群眾(zhong) 文藝成為(wei) 個(ge) 人融入社會(hui) 、社會(hui) 賦能個(ge) 人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樹立文明新風、構建和諧社會(hui) 的有力抓手。

  互聯網為(wei) 群眾(zhong) 文藝搭建起更廣闊的舞台,促進了藝術交流互助,在更大範圍中實現了正能量的接力傳(chuan) 播。打開短視頻平台,搜索書(shu) 法、二胡、聲樂(le) 等關(guan) 鍵詞,群眾(zhong) 自創作品比比皆是,教學視頻也不計其數。舞獅、秧歌、大鼓等地方特色濃鬱的群眾(zhong) 文藝形式,借助網絡平台提高了知名度,擦亮了招牌,形成相互交流的藝術氛圍。看作品、學本事、錄視頻、展才藝、聊心得,群眾(zhong) 文藝已然乘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東(dong) 風,打通了連續完整的傳(chuan) 播路徑,讓更多普通人實現了技與(yu) 藝的並進、生活和精神的雙重提升。

  海納百川是優(you) 勢,人人參與(yu) 是特色,強健身心是效果。讓每個(ge) 人都能站上舞台,體(ti) 會(hui) 創造的快樂(le) ,傳(chuan) 遞向上的力量,群眾(zhong) 文藝有著無比寬廣的發展空間。日益紅火的群眾(zhong) 參與(yu) 讓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群眾(zhong) 文藝這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有生力量,一定能為(wei) 豐(feng) 盈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從(cong) 愛好中獲取精神滋養(yang)

  張 娟

  退休後,跳著廣場舞登上冬奧舞台,是我未曾想過的事情。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的千人暖場舞蹈,跳出了滿滿的熱情,跳出了昂揚的精氣神,也跳出了國際範兒(er) 。

  我從(cong) 小就愛跳舞。48年前,16歲的我考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歌舞團,成為(wei) 一名舞蹈演員。1995年,因為(wei) 工作變動,我移居北京,成為(wei) 海澱區北下關(guan) 街道的一名居民。工作的內(nei) 容變了、生活的地方變了,但我對舞蹈的熱愛一直沒變。

  舞蹈能愉悅身心,我一直在想,在專(zhuan) 業(ye) 舞台之外,怎樣讓更多人感受這份快樂(le) 。退休後,我的閑暇時間大把增加。一天傍晚,我在家門口看到十幾位姐妹跳著廣場舞,神采飛揚,也不自覺地和著音樂(le) 節拍跳了起來。大家看我跳得不錯,又得知我也是社區居民,便邀請我加入團隊。憑借歌舞團的工作經曆,我主動請纓,扛起編舞、排練的任務。我為(wei) 大家編的第一支舞是新疆舞風格的《一杯美酒》,年紀相仿的隊員們(men) 像走進老年大學一樣,比拚著學了起來,生怕掉隊。我們(men) 首次參加社區比賽就嶄露頭角,大家備受鼓舞,幹勁十足,團隊也在社區支持下升級為(wei) “齊舞飛揚舞蹈團”。

  這些年,日子忙碌又充實。參加群眾(zhong) 文藝匯演、參與(yu) 電視節目錄製、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表演行進式廣場舞……我們(men) 還在全國婦女廣場舞大賽、“舞動北京”等賽事中屢創佳績。在這一過程中,隊伍也不斷壯大。如今,舞蹈團已經有34位隊員,平均年齡62歲,最大的70歲。

  作為(wei) 一種休閑娛樂(le) 方式,廣場舞讓大家夥(huo) 兒(er) 練出好身形,提升了自信心,也滋養(yang) 著我們(men) 的精神世界,充實著我們(men) 的退休生活。在這裏,大家以舞會(hui) 友,拉家常、訴心事。廣場舞就是我們(men) 放鬆減壓的社交平台。為(wei) 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我們(men) 發揚老有所為(wei) 的“夕陽紅”精神。廣場舞看似輕鬆簡單,但要跳出彩並不容易,需要團結一心、堅持不懈、刻苦排練。我們(men) 舞蹈團每周排練3次,每次兩(liang) 個(ge) 多小時,風雨無阻。大家出於(yu) 對舞蹈的熱愛,都最大限度地平衡排練和生活,準時出現在排練場上,對著鏡子一個(ge) 動作一個(ge) 動作摳,直到滿意為(wei) 止。

  廣場舞還激發了我們(men) 的創新精神。仔細觀察你會(hui) 發現,這些年來廣場舞動作越來越豐(feng) 富。舞蹈團不能“一招鮮吃遍天”,我們(men) 定下一年創排兩(liang) 支新舞的目標,為(wei) 此花大量時間研究新主題、新形式,讓舞蹈緊跟時代。大家坐在一起,為(wei) 怎樣才能出新出彩開動腦筋,還邀請年輕人幫我們(men) 出主意,讓廣場舞多一些青春氣息。去年,我們(men) 創排的《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和《大風吹》反響很好,今年我們(men) 正在加緊排練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主題的舞蹈《振興(xing) 鄉(xiang) 村唱起來》。不斷有新任務、新挑戰,讓整個(ge) 團隊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大家感覺每天都是新的。

  雖然年逾花甲,廣場舞讓我感覺自己依然充滿活力。團裏有人感慨,廣場舞像一盞燈,照亮了生活,成為(wei) 退休後的精神寄托。我們(men) 也深深感到,從(cong) 愛好中獲取精神滋養(yang) ,樂(le) 享退休生活,離不開家人和社區的理解支持,更離不開今天的好日子。日子過得好,跳廣場舞更有勁!

  (作者為(wei) 北京市海澱區北下關(guan) 街道齊舞飛揚舞蹈團團長,記者王洲采訪整理)

  唱響熱愛 傳(chuan) 遞感動

  占蓉瀟

  榮獲群眾(zhong) 文藝群星獎,受邀參加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開幕式,合唱作品在短視頻平台上點擊量過億(yi) ,網友點讚刷屏……廈門六中博雅合唱團自成立以來,不僅(jin) 受到專(zhuan) 業(ye) 領域的認可,也贏得線上線下觀眾(zhong) 的喜愛。

  要想唱出動人的歌曲,不僅(jin) 需要紮實的聲樂(le) 基本功,還需要創意的迸發。我們(men) 一邊把不同難度的聲樂(le) 知識、演唱技巧教給學生,一邊思考如何發揮合唱作為(wei) 群眾(zhong) 文藝的優(you) 勢,唱出新意。在這一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阿卡貝拉不需要伴奏,人數靈活,適合在繁忙學業(ye) 中擠出時間的孩子們(men) ,同時也能發揮少年的音色優(you) 勢,唱出純真空靈的美感。於(yu) 是,我們(men) 創新演繹《夜空中最亮的星》《稻香》等質地溫暖的歌曲,同學們(men) 以杯子為(wei) 樂(le) 器給自己伴奏,美妙的演唱搭配新穎的形式,打動了許多網友。

  作為(wei) 課外興(xing) 趣團體(ti) ,合唱讓孩子們(men) 體(ti) 驗到藝術創造的快樂(le) ,逐漸形成對美和善的認知,發揮了美育的作用。比如合唱講究“讓”,除了選好曲目、精心編排,更重要的是各個(ge) 聲部要均衡。不能因為(wei) 高聲部音色明亮又相對好唱就突出,也不能因為(wei) 中聲部夾在中間就忽略,同樣,缺了低聲部也不行,這使孩子們(men) 懂得了相互協作的意義(yi) 。

  合唱藝術關(guan) 乎人的精神世界,為(wei) 此我們(men) 在選曲上很用心。帶大家排練《這世界那麽(me) 多人》,我們(men) 分析講解歌詞,與(yu) 青春期的孩子們(men) 暢聊生活情感,鼓勵大家珍惜青春韶華,用功讀書(shu) 。近兩(liang) 年,我們(men) 有意識地選擇《花腰彝弦》《敕勒歌》《茉莉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曲目,讓孩子們(men) 了解不同地域的音樂(le) 特點及文化特色。我們(men) 還帶大家演唱不同語言的作品,在歌聲中看到更多彩的世界。今年年初,合唱團赴挪威參加中挪建交70周年演出活動和北極光藝術節,孩子們(men) 在北極圈裏見到絢爛的北極光時,情不自禁地唱起挪威作曲家創作的《北極光》《苔原》,歌聲中的美麗(li) 在那一刻成為(wei) 現實。

  一周至少兩(liang) 次的排練,成為(wei) 團員們(men) 在學習(xi) 之餘(yu) 的相聚時刻。排練當天,孩子們(men) 踏著歌聲進入教室,結束排練後哼著曲調回家,有時天晴有時雨,但從(cong) 未間斷。為(wei) 什麽(me) 如此堅持?有的孩子說這是文化學習(xi) 之餘(yu) 的放鬆,也有的說這是一種精神寄托,還有的說大家在一起唱歌是幸福的事。

  常有網友關(guan) 心,同學們(men) 經常活躍在舞台上,是如何兼顧學習(xi) 和唱歌的?每個(ge) 孩子在進入合唱團後,都會(hui) 收到指揮老師贈送的小禮物“金直尺”,上麵除了合唱團標誌外,還有這樣一句話:“心中有尺,行事有度”。有了心中的尺度,時刻對自己高標準、嚴(yan) 要求,以專(zhuan) 注認真的態度對待學業(ye) ,不拖延、不放縱,自然能在學習(xi) 和排練之間做到平衡。

  今年是廈門六中博雅合唱團建團30周年。30年來,合唱團成為(wei) 校園裏的一片精神綠地,滋養(yang) 著一批又一批六中學子。從(cong) 校園到社區,從(cong) 國內(nei) 到海外,我們(men) 用歌聲傳(chuan) 遞光和熱,分享音樂(le) 帶來的喜悅與(yu) 感動。今後,我們(men) 會(hui) 繼續精進技藝,努力打磨好作品,唱出青春的朝氣,唱響時代的旋律。

  (作者為(wei) 廈門六中博雅合唱團指揮)

  版式設計:張丹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