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獲嘉:老字號駛入新賽道 老味道煥發新生機
“給我來兩(liang) 張!” “馬上就好。”這是河南省新鄉(xiang) 市獲嘉縣“東(dong) 倉(cang) 烙饃”售賣現場的景象!在獲嘉縣4月6日舉(ju) 辦的油菜花文化節上,烙饃阿姨一邊應聲一邊趕製烙饃,擀、挑、翻都在須臾之間,節奏感極強,像極了藝術表演。不一會(hui) 兒(er) ,一張軟乎乎、香噴噴的油烙饃便出鍋了。
近段時間,東(dong) 倉(cang) 油烙饃火遍網絡,與(yu) 之相關(guan) 的各個(ge) 平台視頻播放量高達200多萬(wan) ,更有不遠千裏的外地人專(zhuan) 程來到東(dong) 倉(cang) 村,一飽口福。
獲嘉縣“東(dong) 倉(cang) 烙饃”之所以能火起來,得從(cong) 一個(ge) 故事說起。
王堂龍,是東(dong) 倉(ca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裏人都習(xi) 慣稱呼他為(wei) “小堂書(shu) 記”。因為(wei) 幫村裏的一位大娘解決(jue) 了件生活中的麻煩事,大娘為(wei) 了表達謝意,就烙了幾張油烙饃給小堂書(shu) 記送了過去。大娘烙的饃色澤金黃,熱氣騰騰,唇齒留香!這香味不隻是饃的麵香、油香,更是童年記憶裏的“幸福香”。小堂書(shu) 記吃著烙饃,腦子裏閃過了一個(ge) 念頭……這麽(me) 好吃的烙饃,隻能“家裏香”可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以想辦法讓人們(men) 隨時可以吃到這麽(me) 好吃的烙饃呢?於(yu) 是,小堂書(shu) 記迅速召集村兩(liang) 委商量,大家集思廣益,終於(yu) 想出了一條可行的“油烙饃致富”路——打造“烙饃阿姨團”,專(zhuan) 賣手工麥秸稈油烙饃!
小堂書(shu) 記利用新媒體(ti) 進行視頻直播,並號召其他自媒體(ti) 朋友們(men) 一起幫忙,聚力打響“東(dong) 倉(cang) 烙饃”這一美食IP,將東(dong) 倉(cang) 烙饃的製作過程呈現給大家。
新鮮出爐的烙饃隔著屏幕讓人垂涎欲滴,一時間,直播間有詢問價(jia) 格的、有要求發位置的,吸引了網友們(men) 紛紛“下單”。2023年獲嘉縣“千年古縣·和美獲嘉”首屆文化旅遊節,東(dong) 倉(cang) 烙饃團隊積極參與(yu) 。麥秸火烤製,軟柔勁道的烙饃“滋啦滋啦”冒著香氣,勾得攤位前圍滿遊客品味記憶中的味道。
文旅節結束後,小堂書(shu) 記盤點了一下,“線上+線下”最高的一天營業(ye) 額達到了將近3000塊錢!“東(dong) 倉(cang) 烙饃”真正嚐了一把“流量變現”的滋味!隨後,“東(dong) 倉(cang) 烙饃”在“千年古縣·和美獲嘉”鄉(xiang) 廚大賽中奪得冠軍(jun) ,人氣暴增,收入倍增。
“俺仨人顧一個(ge) 攤兒(er) ,下午4點出攤兒(er) ,一天大概賣100張饃,日營業(ye) 額500塊錢,每張饃除去1.5元左右的成本,一個(ge) 月能掙1萬(wan) 多塊錢。”烙饃阿姨賀霞細細地算了一筆賬。
獲嘉縣因勢利導,深入挖掘“農(nong) ”字頭的能源和資源,開辟了一條充滿煙火味的市場新路徑。
在全國十大美麗(li) 鄉(xiang) 村--獲嘉縣城關(guan) 鎮後寺村,將具有百年傳(chuan) 承的鹵肉,通過包裝提升,打造出了“愜本色鹵肉”品牌。產(chan) 品在線上開通了銷往鄭州、洛陽、山西等地的渠道,線下開了三家自營店,同時也為(wei) 新鄉(xiang) 市胖東(dong) 來、百貨大樓等一線商超進行供貨。
在獲嘉縣位莊鄉(xiang) 後漁池村,村兩(liang) 委將全村150多台織布機進行整合,成立了新鄉(xiang) 市漁池家紡有限公司,通過“村企+農(nong) 戶”的抱團式發展模式,形成了一條集生產(chan) 、加工、銷售於(yu) 一體(ti) 的老粗布產(chan) 業(ye) 鏈,使農(nong) 村婦女家門口增收致富。
伴著咯吱咯吱的織布聲,閑賦在家的農(nong) 村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腳蹬踏板,在一撥一梭中傳(chuan) 承古法技藝,在一經一緯裏織就美好生活。
“千年工藝,百年特色的‘老粗布’,綠色、環保、天然、純手工,在各級舉(ju) 辦的產(chan) 品展銷會(hui) 上獲得一致好評,吸引客戶采購定製。”獲嘉縣位莊鄉(xiang) 後漁池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瑞全告訴記者:“老粗布走出了新路子,漁池家紡自成立以來,年產(chan) 值達500多萬(wan) 元。”
據了解,獲嘉縣不斷探索文旅文創產(chan) 業(ye) 的新路徑,創新舉(ju) 辦“千年古縣·和美獲嘉”文化旅遊節,配套開發了封神大禮包、本味餄餎條、石佛芝麻糖、馮(feng) 莊老豆腐、史莊香花兔等20多種文創產(chan) 品、農(nong) 特產(chan) 品,使老工藝煥發出了新能量,書(shu) 寫(xie) 著煙火味兒(er)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文章。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征途上,隻有不斷深入挖掘和提升老味道、老工藝的價(jia) 值,才能讓鄉(xiang) 村煥發出新生機新活力。”獲嘉縣委書(shu) 記趙明俊說:“品牌是一種標誌,是一種文化,更是價(jia) 值的體(ti) 現。相信在‘互聯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潮中,獲嘉縣一定會(hui) 有更多的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