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孟州:智慧農業“顯身手” 春耕春管跑出“加速度”
4月6日,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河陽街道東(dong) 葛村村民閆恒毛,看著自家的生薑喝上水肥一體(ti) 化微噴水後喜上眉梢。
“以前澆地都是大水漫灌,需要人在地裏輪流守護。現在農(nong) 田裏鋪上了滴灌帶,隻需設定好配方和模式,幾個(ge) 小時就能把地澆完。滴灌帶不僅(jin) 省水,還讓人省心哩!”閆恒毛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生薑從(cong) 種植到收獲8個(ge) 月,都可以輕鬆完成薑田的澆水施肥作業(ye) 。而且,滴灌帶使用後可以回收,滴灌插管還可以連續多年循環利用,省錢還環保。”
智慧農(nong) 業(ye) 為(wei) 春耕生產(chan) 注入了強大動能。植保無人機作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在機械化推廣發展上的一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物,具有省工、省時、省藥、成本低和藥液霧化均勻、操作便利等優(you) 勢,平均一天作業(ye) 麵積可達350畝(mu) 以上,效率是人工的40倍。
近年來,孟州市積極提升農(nong) 業(ye) 機械化科技賦能發展水平,不斷改變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方式,將機械化作業(ye) 從(cong) 地麵延伸到空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孟州市植保無人機達600餘(yu) 台。
“我流轉土地120多畝(mu) ,主要種植小麥和藥材,以前打一遍農(nong) 藥,至少要找五六個(ge) 人幫忙,沒有一周不行。現在用自家的植保無人機打藥,一天就可以完成,省時省力省錢,還提高了防治效果。”河陽街道大夥(huo) 村種植大戶楊小兵說。
孟州市還將人機聯合作業(ye) 提升到無人操作。就在2023年冬季,該市城伯鎮麥豐(feng)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裝有北鬥導航係統的大馬力拖拉機,帶著改良後的新型一體(ti) 式播種機,成功進行了冬小麥播種。這種播種機可按照預先設定的線路進行精量播種,而且施肥、播種、覆土同步完成,不僅(jin) 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還提高了作業(ye) 精度和效率。
近年來,孟州市在高端農(nong) 技裝備發展上不斷突破,加快智慧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為(wei) 智慧農(nong) 業(ye) 注入“科技範兒(er) ”,讓新質生產(chan) 力賦能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業(ye) 領域湧現出一批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新技術,也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為(wei) 河南省第二批數字鄉(xiang) 村示範縣,孟州以城伯鎮東(dong) 後津村的麥豐(feng) 種植合作社為(wei) 主打造100畝(mu) 數字種園,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結合小麥質量管理模式,對小麥良種繁育、加工、流通等全生命周期進行數字化監測與(yu) 管理,保障小麥種子質量。依托化工鎮的三聯種植合作社,利用物聯網智能控製技術對食用菌生產(chan) 管理進行全過程監管,實現食用菌園的智慧管理。以全義(yi) 農(nong) 場的100畝(mu) 優(you) 質蘋果種植基地和會(hui) 昌辦寺村的8座葡萄種植大棚為(wei) 主,利用智能控製、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農(nong) 業(ye) 信息化的技術手段,進行數字化設計、可視化表達和智能化控製管理,提高產(chan) 量和質量,促進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和果農(nong) 持續增收。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器械運用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孟州市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chan) 出率大幅提高,將進一步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向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正朝著智慧農(nong) 業(ye) 大步邁進。”孟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王棟信心滿懷地說,還將加快構建良種、良田、良機、良法、良製的“五良”融合模式,讓更多農(nong) 民搭上致富增收的科技快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