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告別政府大包大攬 多地探索“自主更新”新辦法

發布時間:2024-04-10 10:08:00來源: 工人日報

  告別政府大包大攬,由業(ye) 主籌資、自拆自建自改

  為(wei) “舊改”蹚路,多地探索“自主更新”新辦法

  閱讀提示

  隨著城市更新腳步不斷提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探索推動“自主更新”新模式,讓“舊改”告別傳(chuan) 統的政府兜底,由業(ye) 主籌資、自拆自建自改。這一新模式有助於(yu) 提高群眾(zhong) 宜居水平,拉動建築業(ye) 投資和消費,同時也將為(wei) 開發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近日,位於(yu) 廣東(dong) 省廣州市花都區的集群街2號樓正式開拆。與(yu) 以往的政府主導或引入開發商拆建不同,這是廣東(dong) 省第一個(ge) 業(ye) 主籌資、自拆自建的危破房改造項目。廣州成為(wei) “舊改”領域又一個(ge) 探索“自主更新”的蹚路者。

  老舊小區改造是當前住建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今年,全國計劃改造5萬(wan) 個(ge) 老舊小區。在城市更新腳步不斷提速的同時,各地開始探索“舊改”新路徑。

  “杭州548戶居民自掏5億(yi) 元重建小區”“南京首個(ge) ‘自主更新’戶領取不動產(chan) 權證”……今年以來,各地“自主更新”案例、樣本持續湧現。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政府兜底,“自主更新”由業(ye) 主籌資、自拆自建自改。這一“舊改”模式為(wei) 何能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解鎖?未來“自主更新”會(hui) 成為(wei) 主流嗎?《工人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自主更新”誰來出資?

  此次廣州自主改造的突破口是集群街2號樓。這棟樓有著50年左右的樓齡,集合了漏水滲水、牆體(ti) 裂縫、公共通道狹窄、格局不合理等多種“房屋老年病”,此前已被相關(guan) 部門鑒定為(wei) D級危房。小修小補已無法根治樓體(ti) 的安全問題,然而,樓體(ti) 拆除重建的成本要數百萬(wan) 元,誰來承擔這筆資金?

  根據花都區出台危舊房屋拆除重建試點方案,項目由多產(chan) 權業(ye) 主共同承擔改造成本,走“誰受益、誰出資”的“自主更新”之路。

  集群街2號樓為(wei) 五層混合結構,首層有16間商鋪同屬1戶業(ye) 主,2至5層有24戶住宅,9戶屬私人產(chan) 權,15戶屬區屬國有企業(ye) 資產(chan) 。為(wei) 了推動業(ye) 主達成共識,花都區對該項目給予了財政上的支持,動員居民自主引入專(zhuan) 業(ye) 物業(ye) 或準物業(ye) 管理,區財政按照房屋物業(ye) 維修資金實際繳存費用的50%對業(ye) 主進行激勵,解決(jue) 老舊小區無物業(ye) 管理專(zhuan) 項維修資金,難以後續管養(yang) 問題。

  同時,按照實際出資50%的比例對業(ye) 主進行基礎數據調查費、房屋鑒定費、土地勘測定界費、實施方案編製費、工程設計方案編製費、建設單位管理費、工程建設監理費以及其他工程建設費用激勵。

  對於(yu) 經濟比較緊張的家庭,花都區與(yu) 銀行取得聯係,可提供最長10年期的低息貸款。此外,花都區先後組織居民大會(hui) 9次,入戶走訪48次,講解政策、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最終使所有業(ye) 主的意見達成統一。

  據花都區新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2023年底,集群街2號樓所在社區居委會(hui) 與(yu) 業(ye) 主代表、業(ye) 主企業(ye) 代表分別開設共管賬戶管理拆建資金。目前,項目處於(yu) 拆舊建新的施工階段,預計年底回遷。

  “自主更新”能帶來什麽(me) ?

  隨著城市更新進入“存量時代”,近年來,老舊小區改造步伐持續加快,各地開始探索“自主更新”的新路徑。一些城市在試點之後,開始複製推廣成功經驗。

  2019年,江蘇常熟按下“自主更新”按鈕,出台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試點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誰受益、誰出資”原則,以一個(ge) 區域多戶人家為(wei) 改造單元,吸引業(ye) 主共同組織實施改造。截至2023年6月,常熟已累計批複並組織實施30個(ge) 城中村單元的“自主更新”。

  在杭州,2023年11月,548戶居民自掏腰包的重建浙工新村小區項目開工。作為(wei) 浙江省首個(ge) “自主更新”重建的老舊小區,浙工新村采取政府引導、居民出資、市場參與(yu) 的多元化更新模式。浙江將總結浙工新村等老舊小區改造案例經驗做法,進一步開展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自主更新”的模式既有利於(yu) 消除城市老舊建築的安全隱患,提高群眾(zhong) 宜居水平和幸福感,又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有望拉動建築業(ye) 等行業(ye) 新一輪的投資和消費。

  “自主更新”模式的出現,或將為(wei) 房地產(chan) 開發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開發商可以從(cong) 投資商轉型為(wei) 服務商,為(wei) 新項目提供全流程組織服務以及改造代建服務。

  “自主更新”能否蹚出新路?

  在政府主導、引入開發商拆建兩(liang) 條舊路麵前,“自主更新”能否借著相關(guan) 政策的東(dong) 風,為(wei) “舊改”蹚出一條新路?

  在合一城市更新集團董事總經理、廣東(dong) 省三舊改造協會(hui) 副會(hui) 長羅宇看來,由於(yu) 可借鑒經驗較少,目前“自主更新”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由於(yu) 老舊住宅樓、小區業(ye) 權分散,“自主更新”要想成為(wei) “舊改”新主流,要做到“兩(liang) 個(ge) 一致”。

  一是要達成拆建當事人業(ye) 主的意見一致和其與(yu) 周邊業(ye) 主意見的一致。“我們(men) 在‘舊改’的實踐中經常會(hui) 遇到類似問題:這一棟樓或這一期樓拆改了,隔壁樓或其他樓也想改,卻未必達到危房條件;或是拆改區域新增的車庫等配套設施不允許同小區其他樓房業(ye) 主使用等情況。這些利益不平衡、意見不統一的情況會(hui) 對‘自主更新’的進程產(chan) 生負麵影響。”羅宇說。

  二是離不開政府的組織推動、政策支持。“‘自主更新’的主體(ti) 雖然是業(ye) 主,但並不意味著政府就可以當甩手掌櫃。在這條新路上,政府的組織推動和政策支持是核心所在。”羅宇表示,政府應出台一係列政策,製定相應的標準,對審批流程等進行規範,因地製宜、量力而行給予財政激勵,必要時可積極引入專(zhuan) 業(ye) 的第三方服務機構,推動“自主更新”向專(zhuan) 業(ye) 、規範、高效的方向發展。

  近期,廣州市政府有關(guan) 部門正緊鑼密鼓地為(wei) 出台相關(guan) 政策做籌備。3月22日,《廣州市舊城鎮改造實施細則》公開征求意見。該細則首次提出:舊城鎮全麵改造或混合改造項目,可由改造範圍內(nei) 的房屋所有權人直接出資,作為(wei) 改造主體(ti) 實施改造。同時,細則明確了相應的支持舉(ju) 措,提出改造項目可在不違反基本要求的原則下,適度增加套內(nei) 麵積等。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