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文旅巧融合 古鎮存雅韻

發布時間:2024-04-10 10: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魯元珍

  春和景明,各地文旅市場持續升溫,韻味悠長的古鎮、古村成為(wei) 遊客熱門打卡地。

  然而,不少細心的遊客發現,不少古鎮麵貌雷同,讓人深感審美疲勞;一些古鎮有著濃鬱的商業(ye) 氣息,儼(yan) 然披著古風外衣的商場夜市,讓人讀不出曆史、聞不見古香。古鎮不“古”、古鎮唯“商”,令不少遊客大失所望。

  古鎮旅遊如何做出特色?走出“千鎮一麵”窠臼,關(guan) 鍵要從(cong) 何處發力?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文化浸潤,保護古鎮整體(ti) 風貌

  初春的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古鎮,輕舟畫舫,小橋流水。一座座臨(lin) 水而建的老宅倒映水中,一葉葉扁舟劃過煙雨朦朧的小河。

  今年1月18日,南潯區宣布永久免費開放南潯古鎮景區,古鎮遊客量迅速增長,特別是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景區遊客絡繹不絕。

  “除了人文底蘊深厚等資源稟賦,古鎮近年來還加大了基礎設施投入,構建了高端會(hui) 務、節慶活動、療養(yang) 式旅遊、親(qin) 子深度互動、創業(ye) 創新等載體(ti) 場景,推動古鎮旅遊業(ye) 態從(cong) 單純遊玩到更廣闊的商務交流、文化休閑等融合發展。”南潯古鎮旅遊度假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張國強說,“未來我們(men) 將全力做好取消門票的‘後半篇文章’,挖掘南潯獨有的文化內(nei) 涵,搭建旅遊開發的‘四梁八柱’,不斷鞏固提升硬件基礎和軟件服務水平,提高流量承接能力。”

  近年來,我國古鎮開發不斷提質轉型,古鎮旅遊也從(cong) 文化觀光型、消費體(ti) 驗型向休閑度假型和多元融合型不斷升級。江蘇周莊,安徽黃山西遞、宏村,江西婺源等一座座曆史底蘊深厚的古鎮,在發展中閃爍著文化光芒。

  “我國幅員廣闊,所謂‘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感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領略不同特色的文化,是遊客們(men) 的重要期待。”全國旅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主任孫若風認為(wei) ,每一個(ge) 古鎮都像一個(ge) 獨特的曆史博物館,要保護好古村鎮的整體(ti) 風貌,盡可能保護有符號性意義(yi) 的建築。經營者應在文化挖掘上多下功夫,充分挖掘和展現其背後的曆史、文化,留住古鎮的文脈,為(wei) 古鎮旅遊注入源頭活水。

  平衡“古”與(yu) “新”,讓古鎮永葆活力

  春日裏,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興(xing) 橋鎮釣源古村,一條櫻花大道直通綠茵深處,青磚黛瓦的房舍散落其中,花團簇擁的鵝卵石路彌漫著陣陣花香,滿眼皆是青山綠水。

  “傳(chuan) 統的農(nong) 耕生活、濃鬱的田園氣息、古老的民風民俗,靜靜訴說著千百年的故事。在這裏,你可以欣賞古建築,品嚐當地美食,感受古鎮曆史文化,收獲不同尋常的旅行體(ti) 驗。”來自湖南的遊客王琳說。

  “古”與(yu) “新”,是古鎮古村開發中要麵臨(lin) 的一對矛盾。如何在“古”與(yu) “新”的平衡中,創新商業(ye) 模式和業(ye) 態,成為(wei) 古鎮開發的關(guan) 鍵問題之一。

  在釣源,得益於(yu) 流空置業(ye) 、村企合作、蝴蝶返鄉(xiang) 等模式,當地共收儲(chu) 古建築150餘(yu) 棟,並布局植入文化博覽、創意產(chan) 業(ye) 、藝創體(ti) 驗等文化業(ye) 態,有效盤活閑置資源,帶動村集體(ti) 年增收30多萬(wan) 元,戶均年增收近萬(wan) 元。

  “從(cong) 中我們(men) 可以看出,古鎮旅遊應該追求景觀吸引、文化吸引、體(ti) 驗吸引和商業(ye) 吸引的協調統一,不偏廢任何一方。要最大限度保留當地文化特色,尊重曆史建築和肌理風貌,避免大拆大建,在開發中要避免盲目模仿、過度商業(ye) 化、歪曲曆史、設計失真等問題。”中國旅遊研究院總統計師馬儀(yi) 亮說。

  “保護好具有悠久曆史的古鎮,並不是要固守某種僵化的觀念,而是要在守正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讓古鎮永葆時尚與(yu) 活力,充滿激情與(yu) 創意。”北京市社會(hui) 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林生認為(wei) ,古鎮在曆史與(yu) 現代、傳(chuan) 統與(yu) 時尚結合中,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他建議,古鎮在保持傳(chuan) 統底色的同時,可以植入藝術展覽、時尚攝影、智能點單、沉浸體(ti) 驗等新業(ye) 態,使古鎮成為(wei) 集民俗、藝術、旅遊、休閑和商業(ye) 為(wei) 一體(ti) 的旅遊目的地。

  活化利用,留住人間煙火氣

  在古鎮的活化和開發利用過程中,如何避免同質化問題,是業(ye) 界關(guan) 注的重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四川成都邛崍平樂(le) 古鎮在尊重和保留傳(chuan) 統曆史文化的基礎上,賦予古鎮現代化的城市文化體(ti) 驗。這座綠水青山環繞中的古鎮,居住的幾乎都是原住民,當地居民與(yu) 曆史古跡共生共榮,獨特的煙火氣延續著千年古鎮的生命。

  王林生認為(wei) ,人間煙火永遠是人們(men) 生活的底色,現代城市的快節奏生活使得人們(men) 更加留戀古鎮的煙火氣息。

  “要更加關(guan) 注文化與(yu) 旅遊的有機融合,注重主客共享、居遊皆宜,堅守地方文化的獨特性、原真性,充分利用好古鎮內(nei) 部及外圍空間。”孫若風說。

  “古鎮開發要做好‘文’與(yu) ‘商’、‘古’與(yu) ‘新’、景觀開發與(yu) 生態保護的平衡。應圍繞當地文化、曆史、產(chan) 業(ye) 特點等塑造古鎮的獨特性,滿足遊客的沉浸式體(ti) 驗、個(ge) 性化品位、差異化需求。同時,要促進古鎮生活、商業(ye) 、旅遊功能平衡發展,既延續古鎮特有的文化脈絡,又創新旅遊產(chan) 品形式,推動古鎮旅遊高質量發展。”馬儀(yi) 亮說。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0日 10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