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戶外活動暗藏風險 娛樂健身別忘顧及他人安全

發布時間:2024-04-10 10:29:00來源: 北京日報

  街心公園,如炸雷般的甩鞭聲此起彼伏;護城河邊,垂釣的魚友隨處可見;廣場街頭,五彩的風箏多了起來……天氣回暖,出門娛樂(le) 健身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市民也反映,甩鞭、釣魚、放風箏等娛樂(le) 健身活動存在一定風險,可能對路人造成傷(shang) 害,雖然大多不涉及違法違規,但難免產(chan) 生糾紛,值得注意。

  甩鞭

  小廣場裏得防著頭上顧著身邊

  地壇公園外沿著從(cong) 東(dong) 到南的紅牆,綠帶街心公園是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綠樹芳草之間,一條小路串聯起了街心公園的多個(ge) 小廣場,打羽毛球的、跳廣場舞的、下棋打牌的,在哪個(ge) 小廣場玩什麽(me) ,大家似乎早已約定俗成。但唯獨有一個(ge) 區域被居民吐槽“不放心”。

  “這甩鞭子的聲音跟打雷似的,在家裏都能聽得見,更何況是從(cong) 旁邊走過去呢。”劉女士住在地壇公園東(dong) 門附近,她原本遛彎兒(er) 的路線是沿著街心公園一路向南,再拐彎到地壇公園南門,現在為(wei) 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這條路線被“砍”了一半。走到甩鞭人群集中的小廣場前她就隻能折返了。

  到底有多“麻煩”,4月1日下午記者到現場一探究竟。劉女士提到的這處小廣場在地壇公園東(dong) 牆外。這裏不僅(jin) 是甩鞭健身愛好者的活動空間,也是周邊居民放風箏的地方。兩(liang) 種活動有時交替進行,有時甚至同時開展。怕被鞭子抽到,怕被風箏線剮著,多數市民走到這裏得趕緊拐進旁邊的小路,不敢靠近這個(ge) 小廣場。

  記者探訪時,小廣場的北口附近正有人甩鞭,這位健身者格外注意周圍是否有人,確定周邊沒人才開始活動。可一旦甩起來,既得注意手上的動作,又得不斷調整腳下的步伐,需要的空間比預想的大很多。“想要鞭子甩得響,動作行雲(yun) 流水,就很難再注意周圍的情況。”旁邊一位遛彎兒(er) 的居民說。

  小廣場的南口,有人正在放風箏,米黃色的風箏線斜插天際。隨著風箏線的調整,放風箏的人無意識地挪著步子,很快連廣場旁的小路都占上了。從(cong) 此經過的人瞅見他手裏的線輪,第一反應都是放慢腳步,皺著眉頭看看風箏線在哪兒(er) ,生怕被剮到。懸在半空的風箏線看似是靜止不動的,但隨著線輪的不斷收放,這條線實際在做“拉鋸”運動。

  “我反映過多次,但是沒什麽(me) 效果。”和劉女士一樣,記者在現場問了幾位居民,對甩鞭、放風箏,他們(men) 各有擔憂。有人說,甩鞭、放風箏並不是什麽(me) 違法行為(wei) ,也很難有“對症”的部門能管理。

  街心公園的“公約”雖然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不過記者看到公約相關(guan) 內(nei) 容比較寬泛。劉女士認為(wei) ,公約的條款不可能麵麵俱到,遊人的行為(wei) 是否違反了它,那就得換位思考。“比如公約說了,不能圈劃場地。甩鞭、放風箏的人當然沒有拉起圍欄不讓人走,可鞭子一甩起來,風箏線一拉起來,周邊一大片場地誰還敢靠近呢?”

  放風箏

  風箏線將電動車割出一道裂縫

  午後,在南三環洋橋附近,抬頭便能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天空萬(wan) 裏無雲(yun) ,這些風箏雖飛得高遠,卻瞧得真切,但路麵上誰是風箏的主人,就對不上號了,更別提要隨時提防連接著人與(yu) 風箏的細線了。

  4月1日記者現場探訪時,很多人收風箏的時間已經臨(lin) 近晚高峰。一放一收,這是風箏最不穩定最容易隨風搖曳的階段,也是放風箏的人移動最頻繁的階段。洋橋立交橋以東(dong) ,橫跨涼水河的一座小橋附近,幾位放風箏的人正忙著收線,路人從(cong) 他們(men) 身邊經過,得有意識避讓,他們(men) 目不轉睛地望著天上的風箏,很難顧及周圍。

  “就是從(cong) 那時候開始我特別怕風箏。”市民顧女士講起了前不久的一段經曆。她說此前騎電動自行車途經南三環路時,被風箏線剮過,沒想到這麽(me) 細的風箏線有這麽(me) 大的勁兒(er) ,她的車險些被剮倒。幸好沒有受傷(shang) ,顧女士當時沒太計較,但回到家鎖車的時候她倒吸了一口涼氣。“車前塑料外殼上好像粘了一條黑線,用手撣沒撣掉,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條筆直的裂縫,這才想明白,是被風箏線割的。太後怕了,萬(wan) 一風箏線割的不是車而是我怎麽(me) 辦?”

  記者注意到,臨(lin) 近晚高峰,人行道上也有一些“借道”騎車的人,與(yu) 行人相比速度更快,他們(men) 的注意力也多在躲避行人上,無暇顧及風箏線。顧女士說,放風箏的人多在跨河橋周邊的空曠區域,他們(men) 放風箏的時候多朝著河道,能看出來他們(men) 有避讓人群的意識。但是收風箏的時候就顧不上了,風箏線和人行道就會(hui) 有交集,所以,她建議放風箏的人盡量避開人流量大的時段。

  垂釣

  步道窄拋竿易傷(shang) 路人

  4月2日一大早,不少垂釣愛好者帶著專(zhuan) 業(ye) 設備來到高碑店地區通惠河岸邊,這裏水麵寬闊,兩(liang) 岸綠樹環繞,沿河還建有專(zhuan) 門的垂釣平台,是水務部門設立的市民親(qin) 水垂釣區之一,頗受垂釣愛好者歡迎。即便是“官方認證”的垂釣水域,為(wei) 何也有居民反映釣魚擾民的問題?

  沿著千餘(yu) 米的河岸休閑步道前行,記者注意到,每隔一段距離,步道便有向水中拓展的一塊區域,有些區域掛著垂釣平台的牌子。一些釣友在這裏架好魚竿專(zhuan) 心垂釣。可除了這些垂釣平台,多數垂釣愛好者直接在休閑步道上垂釣。“釣魚竿長達五六米,看到魚竿甩起來的時候,得趕緊往後讓一讓。”一名路人說。

  記者發現,沿著步道還有數座高壓線塔,在河岸的欄杆上,部分區域豎著“高壓線下禁止釣魚”的提示牌。盡管如此,仍有部分釣友在高壓線下垂釣。

  關(guan) 於(yu) 垂釣,近期還有翠微路周邊居民反映,永定河引水渠旁的街心公園裏,河岸上有不少人在垂釣。釣魚人數眾(zhong) 多,且坐得比較緊湊,有的垂釣者的間距甚至不到一米。記者發現,這些垂釣者的魚竿長度大多超過3米,有些甚至達到5米左右。垂釣者坐的地方是河岸旁的休閑步道,步道僅(jin) 有一米多寬。由於(yu) 步道本身較狹窄,來往路人忌憚被魚鉤傷(shang) 到,幾乎無人沿著休閑步道遛彎兒(er) ,這裏成了垂釣愛好者的“專(zhuan) 區”。大多數想散步的居民,隻能繞到離河較遠的馬路上走,又造成馬路上人車混行,安全隱患較大。

  專(zhuan) 家建議

  操作不當傷(shang) 害他人需擔責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絕大多數相關(guan) 的娛樂(le) 健身活動並不違法。例如公園裏能約束這些活動的是公約,部分水域河岸邊雖有禁漁警示牌,但其中垂釣是在禁止項之外的。這也導致了許多低概率風險很難被察覺,出險後糾紛爭(zheng) 議較大。對此,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張自豪認為(wei) ,雖然公園等公共場所並未禁止放風箏、釣魚、甩鞭等活動,但市民活動時一旦傷(shang) 害了他人,仍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因此,市民有義(yi) 務在活動時不要影響他人,不對他人造成傷(shang) 害。

  因操作不當傷(shang) 害他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guan) 條款,行為(wei) 人應承擔侵權責任。“按照過錯責任原則,行為(wei) 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wei) 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張自豪建議,市民應當自覺維護公園遊覽秩序,維護公園休憩環境,不攜帶危險品入園,不妨礙他人遊覽,進行相關(guan) 活動時,要為(wei) 他人的安全著想。“比如放風箏時,盡量選擇顏色醒目、辨識度高的風箏線,在放飛及收線時注意來往遊客,以免傷(shang) 害他人。”(記者 景一鳴 陳聖禹 鹿藝佳 實習(xi) 生 楊沁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