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人才報告發布:行業平均招聘薪酬破萬元
醫藥行業(ye) 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國家密集出台利好政策,大力扶植醫藥行業(ye) 發展。多重利好因素疊加,醫藥行業(ye) 迎來曆史性發展機遇。
人才是醫藥行業(ye) 抓住機遇、實現跨越的關(guan) 鍵。智聯招聘日前發布《中國醫藥行業(ye) 人才發展報告》。報告基於(yu) 智聯招聘平台大數據和問卷調研數據,對包含醫療設備/器械、醫藥製造、醫藥批發/零售三大行業(ye) 的醫藥行業(ye) 進行了深入分析。報告認為(wei) ,醫藥行業(ye) 政策支持信號明確,為(wei) 行業(ye) 發展提供了穩定友好的政策環境。
受大眾(zhong) 健康管理意識增強、人口老齡化、新一輪醫藥改革等因素的推動,社會(hui) 醫療需求膨脹,醫藥行業(ye) 抓住良機拓展市場。
從(cong) 職業(ye) 看,銷售類崗位招聘需求占比連續兩(liang) 年穩居前三位,其中醫藥代表招聘職位數占比從(cong) 2022年的10.4%上升到2023年的11.3%,仍居職業(ye) 榜首位。醫療器械銷售緊隨其後,2023年招聘職位數占比達8.6%,高於(yu) 上年的6.4%。銷售團隊經理、銷售顧問、銷售助理等銷售類崗位也以較高的招聘需求占比位列TOP20榜單。
從(cong) 增速看,行業(ye) 出於(yu) 市場拓展需要,加快招攬市場類人才,相關(guan) 崗位招聘職位數增速排名前茅。商務經理、醫藥產(chan) 品經理、醫藥招商三大職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速均在100%以上,其中商務經理以153.6%的同比增速位列第一。
從(cong) 城市看,2023年,醫藥行業(ye) 招聘需求較高的主要是一線、新一線城市,但與(yu) 2022年相比,這些城市的招聘職位數占比大多有所下降。2023年,北京的招聘職位數占比為(wei) 9.2%,低於(yu) 2022年的9.9%,但仍排名首位。其次是上海,位居第三的為(wei) 成都。
從(cong) 藥企來看,醫藥代表、銷售團隊經理、銷售總監等銷售類崗位的技能需求與(yu) 工作內(nei) 容本身有強烈的相關(guan) 性,“銷售”“招商”兩(liang) 大詞匯在崗位要求中出現頻度較高,且這些崗位要求求職者掌握多種銷售方式,還要求求職者有能力分析市場情況和銷售結果,並做出合理的判斷,以挖掘新的市場機遇點。
對藥企(此處特指製藥類企業(ye) )中的主要銷售崗位進行分析,發現醫藥代表、銷售團隊經理、銷售總監的經驗要求分別集中在1-3年,3-5年,5年以上。反映這些崗位的晉升標準較為(wei) 明晰,行業(ye) 職級體(ti) 係比較完善。
2023年,醫藥行業(ye) 平均招聘薪酬為(wei) 10841元/月。從(cong) 細分行業(ye) 看,醫藥製造行業(ye) 的平均招聘薪酬為(wei) 11070元/月,居三大主要細分行業(ye) 之首;醫療設備/器械和醫藥批發/零售行業(ye) 的平均招聘月薪分別為(wei) 10545元和10521元,均破萬(wan) 元大關(guan) 。
分城市看,2023年,上海醫藥行業(ye) 平均招聘薪酬為(wei) 15066元/月,位居榜首。北京、深圳緊隨其後,分別以14040元、13698元的平均招聘月薪位列第二、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醫藥行業(ye) 城市招聘薪酬排行前十位中,除貴陽、南寧外,其他均為(wei) 一線、新一線城市,高線城市行業(ye) 招聘薪酬優(you) 勢明顯。
2023年,醫藥行業(ye) 投遞人數同比增6%。從(cong) 求職者的學曆分布看,醫藥行業(ye) 的特性決(jue) 定了從(cong) 業(ye) 人員需要更高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行業(ye) 求職者呈現明顯的高學曆特征。2023年,投向醫藥行業(ye) 的求職者中,本科及以上學曆者占比高出全平台7.7個(ge) 百分點。
2023年,醫藥行業(ye) 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占比28.5%,高於(yu) 全平台的25.4%;1年以下求職者(包括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ye) 生)占比為(wei) 29.8%,低於(yu) 全平台的35%。求職者年齡結構現狀啟示行業(ye) 需要關(guan) 注年輕人才的引進和培育。
報告指出,麵對數字化變革,企業(ye) 缺乏新型人才的問題較為(wei) 明顯。醫藥企業(ye) 存在招聘手段保守、缺乏專(zhuan) 業(ye) 培訓人員等問題,除了需要積極應用數字化招聘方式提升“選才”質效,也應該在“用才”“育才”“留才”階段進行人力資源數字化改造,以此提升人才素質,做好人才儲(chu) 備。
報告建議,廣大求職者需關(guan) 注醫藥行業(ye) 崗位需求動態,主動參與(yu) 企業(ye) 培訓,提升自身“數字+專(zhuan) 業(ye) ”複合技能,同時也可以關(guan) 注市場空間更大的二三線城市的就業(ye) 機會(hui) 。(經濟日報記者 顧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