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冬奧會外國誌願者的“夢想”:為冬奧會貢獻力量
在“冰絲(si) 帶”速滑館的東(dong) 南方向、國家體(ti) 育館和冰立方的正北,有一座不那麽(me) 起眼的建築。每天,許多趟班車往返於(yu) 這座建築和北京冬奧會(hui) 各個(ge) 場館之間。沒有任何一場冬奧會(hui) 比賽在這裏舉(ju) 行,卻有一篇篇精彩報道、一段段震撼人心的視頻從(cong) 這裏發往世界各地。這裏就是北京冬奧會(hui) 主媒體(ti) 中心。
在主媒體(ti) 中心地下二層,一處木板和玻璃圍起來的“方寸之地”,是誌願者李遐和她的小夥(huo) 伴在此次冬奧會(hui) 中的“賽場”——為(wei) 媒體(ti) 提供谘詢和服務,如采訪預約、場館信息、賽事直播、膳食餐飲等。
單憑口音很難判斷出李遐是哪裏人,她的普通話發音非常標準。實際上,她是一個(ge) 金發碧眼的烏(wu) 克蘭(lan) 姑娘,英文名為(wei) Veronica,目前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攻讀藝術管理碩士學位,是主媒體(ti) 中心唯一一名外國誌願者。
她所在的團隊共有6名誌願者,每3人一組輪值早班和午班。但在李遐看來,誌願者的工作並不會(hui) 在你離開工位的那一刻結束,也沒有工作時間和非工作時間之分,隨時都要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李遐主要負責媒體(ti) 與(yu) 國際奧委會(hui) 的對接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其他問題,比如某個(ge) 場館怎麽(me) 走、在哪裏領取證件、如何查詢官網信息等,“真正與(yu) 采訪受理有關(guan) 的問題不到兩(liang) 成”。
“每當有人問到我不負責或不了解的問題時,我盡量不說‘我不知道’這種話,而是盡力幫他們(men) 找到答案,比如告訴他們(men) 哪個(ge) 窗口或者什麽(me) 地方能解決(jue) 問題。”李遐不希望讓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感到迷茫和無助。
在李遐看來,對冬奧會(hui) 誌願服務工作而言,語言是一項極為(wei) 重要的技能。每天都會(hui) 有幾十個(ge) 人來谘詢,其中外國記者約占70%。她每天會(hui) 麵對帶有各種口音的英語,有的容易聽懂,有的很難懂,但無論是哪種口音的英語,“都各有各的魅力”;有意思的是,她也會(hui) 麵對各種口音的普通話,“很多港澳台記者的普通話聽起來非常好玩兒(er) ”。
“不過,任何口音都難不倒我。”李遐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去過40多個(ge) 國家,“歐洲和亞(ya) 洲的國家基本上都走遍了”,會(hui) 說流利的中文、英語、俄語和烏(wu) 克蘭(lan) 語,還會(hui) 說基礎的法語,因為(wei) 此前在成都生活了7年,她還能聽懂四川話。李遐說,很多中國誌願者的英語水平非常高,但也有他們(men) 聽不懂的時候,“每當誌願者聽不懂的時候,就會(hui) 叫我過去幫忙溝通”。
誌願者這一身份也讓李遐有了觀察中外記者的機會(hui) 。據她觀察,不管是外國記者、中國記者還是誌願者,都會(hui) 自覺遵守防疫規定。每個(ge) 外國記者都戴著口罩,還常給手部消毒,“除了喝水和吃東(dong) 西,我沒看到誰在公共場合摘下過口罩”。
她注意到,來報道北京冬奧會(hui) 的外國記者平均年齡偏大,以“白發族”居多;中國媒體(ti) 記者總體(ti) 要年輕一些,看起來都像是80後、90後。外國記者的穿著會(hui) 更多地帶有自己國家的標識,比如國旗或者國旗的顏色,“當他們(men) 在報道或轉播賽事時,這種標識可能會(hui) 給他們(men) 帶來一種自豪感”。
在她看來,中外記者還有個(ge) 明顯區別——外國記者更愛看報紙。她作出此判斷的一個(ge) 依據是,“我們(men) 有冬奧會(hui) 的官方會(hui) 刊,剛開始隻有中文版,問津者不多。後來很多人問有沒有英文版,我們(men) 就推出了英文版,英文報紙往往出版沒多久就發完了”。
此外,各國記者的性格也截然不同,比如在等待受理的過程中,日本記者或韓國記者可能是安安靜靜地站著等候,美國記者則會(hui) 找話題和她聊天。李遐告訴記者,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外國記者在路過自己所在的窗口時,會(hui) 湊過來打個(ge) 招呼,“通常,會(hui) 主動過來打招呼的英美記者比較多”。
通過這次的誌願服務,李遐也對中國有了更多的認識。在她看來,一直以來,外國人對中國節慶的印象就是“宏大”“隆重”“火紅”,“沒想到這次冬奧會(hui) 開幕式以白色和藍色為(wei) 主,簡約又精美,這讓我非常驚喜,真正感受到了‘簡潔’的魅力。我相信很多外國人也會(hui) 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在和其他誌願者在酒店裏觀看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時,李遐注意到,在唱國歌時,幾十名誌願者同時站立起來,注視著屏幕上冉冉升起的國旗,“那一刻,我強烈地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團結”。
李遐說,自己的名字“遐”有3層含義(yi) :一是遠方,因為(wei) 她來自遠方;二是遐想,她喜歡思考和想象;三是聞名遐邇,她希望參與(yu) 一些舉(ju) 世矚目的重大事件——這是她來冬奧會(hui) 當誌願者的原因之一。
這次誌願服務經曆讓她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這種大型活動如何運行。“將來,不管是做活動也好,做策劃也好,這段經曆都會(hui) 對我的職業(ye) 大有幫助。”她說,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真正地幫助別人,“誌願者的很多工作都是日常的、瑣碎的,但我仍然希望可以為(wei) 冬奧會(hui) 貢獻一分重要力量——這就是我的夢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