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代表委員共話“鄉村振興”——怎樣讓農民的“錢袋子”更鼓、幸福感更強?

發布時間:2022-03-09 08:38: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8日消息(記者唐婧)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為(wei) 一大熱詞。農(nong) 民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力軍(jun) 和受益者,怎樣讓農(nong) 民的“錢袋子”更鼓,幸福感更強,成為(wei) 代表委員們(men) 熱議的話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先。如果說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那麽(me) 產(chan) 業(ye) 就是它的“骨架”,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沈昌健是一名油菜種植戶,為(wei) 了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他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於(yu) 油菜種植的科技化、產(chan) 業(ye) 化,被農(nong) 民兄弟親(qin) 切地稱作“油菜大王”。沈昌健說,想要讓更多的農(nong) 民兄弟走上小康之路,就必須讓他們(men) 懂技術、懂管理。沈昌健表示:“加大農(nong) 技人員、科技人員的培訓,現在這個(ge) 還沒形成係列。第二要在種田的方麵,讓他們(men) 懂植保,同時讓他們(men) 懂技術,懂管理。”

  農(nong) 民缺乏科技和管理意識是製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的一大問題。此外,全國人大代表彭際淼認為(wei) ,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仍存在體(ti) 量大、效益不高、產(chan) 業(ye) 化層級有待提升、科技化機械化程度嚴(yan) 重不足、資源環境問題突出等問題。今後,要堅持以科技為(wei) 支撐,不斷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水平,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彭際淼表示:“特別是製定政策方麵,不要再一味的擴麵,也要把農(nong) 業(ye) 是不是環保、是不是綠色作為(wei) 考核目標來進行考核。從(cong) 科技的投入方麵,我們(men) 國家現在科技對農(nong) 業(ye) 發展的貢獻率差不多隻有50%,潛力很大。還有推廣一些現代的、省力化的栽培技術,特別是我們(men) 山區以前是不怎麽(me) 使用農(nong) 業(ye) 機械的,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推廣無人機打藥,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上百倍。”

  此外,麵對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集群起點較低、規模偏小、加工跟不上、產(chan) 品缺乏市場競爭(zheng) 力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李雲(yun) 才建議,加強規劃引導,在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區發展多功能密集型產(chan) 業(ye) 集群,以區域製、項目製和產(chan) 業(ye) 區、產(chan) 業(ye) 鏈負責製的方式,變“單村小品”為(wei) 聯村產(chan) 業(ye) 集約開發。此外,還要搭建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公共服務品牌、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和效益。李雲(yun) 才說:“我在武陵山區進行深度調研,發現農(nong) 民群眾(zhong) 當前最需要解決(jue) 他們(men) 在持續增收的過程之中,所需要的生產(chan) 技術、加工技術,金融管理、營銷這方麵的人才。要根據他們(men) 的需求,把一家一戶解決(jue) 不了的問題,在公共平台上、公益事業(ye) 發展中提供更好地服務。比如數字技術平台,包括智能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平台,如何把產(chan) 品進行銷售,人才、資金、政策等關(guan) 鍵內(nei) 容讓群眾(zhong) 得到及時了解,能夠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又得到相應的解決(jue)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濟富裕了,農(nong) 民的生活幸福感也要提升。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5億(yi) ,其中農(nong) 村老年人1.3億(yi) 。根據相關(guan) 預測,到2028年,我國農(nong) 村老年人口比重將突破30%,高於(yu) 城市11個(ge) 百分點。很多代表委員認為(wei) ,農(nong) 民養(yang) 老問題關(guan) 係到農(nong) 民的幸福感。全國政協委員徐自強說,農(nong) 村養(yang) 老與(yu) 城市有所不同,在農(nong) 村,不少地方的青壯年外出打工,家裏隻留下一老一小,有的還成了空巢老人。農(nong) 村養(yang) 老由於(yu) 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因此,應該因地製宜摸索出一種比較適合的模式,不斷完善。徐自強說:“在農(nong) 村以家庭養(yang) 老為(wei) 主,社區養(yang) 老為(wei) 輔。可以采用家庭養(yang) 老+醫養(yang) 結合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充分發揮鄉(xiang) 村醫生的作用,在生活上,老人自理,或鄰居互相幫忙、照應;在醫療上,村醫幫助,村醫上門為(wei) 老年人做健康檢查、慢病防治,指導規範用藥,發現急危重症,及時轉診治療;在費用上,按照規定收取診療費,或者按人頭每年收取一定的費用,類似養(yang) 老保險費。這筆費用,主要由子女共同協商承擔,財政做適當補貼。”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