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開處方” 破解青少年“成長的煩惱”
現在是小樹苗,將來要長成參天大樹。青少年成長,關(guan) 乎祖國未來、民族希望。
警惕網絡“喪(sang) 文化”、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讓孩子們(men) 更愛體(ti) 育動起來……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聚焦青少年“成長的煩惱”“開處方”,努力讓健康幸福灑滿每個(ge) 孩子的人生路。
關(guan) 鍵詞:“網生代”
多舉(ju) 措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yang)
當代青少年是互聯網原住民,天生就帶有網絡“基因”。“網絡素養(yang) 已經成為(wei) 青少年基礎生存技能。”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認為(wei) ,應重視基礎養(yang) 成工作,多措並舉(ju) 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yang) 。
郭媛媛援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yi) ,互聯網普及率達71.6%。從(cong) 網民年齡結構上看,10歲以下的網民占3.3%,10至19歲的占12.3%。
“青少年數字化生存是未來發展焦點。”郭媛媛認為(wei) ,網絡是“網生代”青少年汲取成長營養(yang) 、形成主體(ti) 意識的基礎空間、環境、平台之一。應實施青少年網絡素養(yang) 培育工程,加強對青少年個(ge) 人信息泄露、網絡依賴、信息鴻溝、未成年網紅等新問題的研究治理;完善網絡生態建設和治理的青少年模式;引入青少年網絡社群自治、協同治理等參與(yu) 模式。加強對青少年互聯網政策、法規教育,強化青少年網絡行為(wei) 嚴(yan) 格遵守國家法律、社會(hui) 道德的意識。
“應警惕網絡‘喪(sang) 文化’‘佛係文化’等亞(ya) 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調研發現,少數青少年以“喪(sang) 文化”釋放學業(ye) 等生活壓力,以“佛係青年”自居,奮鬥進取精神不足。他建議,改善教育方式,幫助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引導他們(men) 合理釋放學業(ye) 、社會(hui) 等生活壓力,將教育引導同文化熏陶、社會(hui) 實踐有機結合,強化青少年的精神支柱。
關(guan) 鍵詞:健康發展
讓孩子們(men) 更愛體(ti) 育動起來
體(ti) 育鍛煉是促進青少年健康全麵發展的重要方式。“讓孩子更愛體(ti) 育動起來”成為(wei) 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田春豔認為(wei) ,目前我國麵向青少年開放的運動場館還存在不足。應加強頂層設計,加大體(ti) 育場館建設力度,挖掘存量場館設施潛力,優(you) 先保證青少年必要的體(ti) 育活動所需。“要把增強青少年體(ti) 質、提高運動素質、培育敢拚搏的體(ti) 育精神提到更高位置,讓孩子們(men) 有健康的體(ti) 魄和健全的人格,維持持久的創新創造動能。”
“‘雙減’政策落地,大量學生希望在課後及節假日進行體(ti) 育活動,社區戶外活動場地、操場、籃球場、足球場等地出現了人滿為(wei) 患、一館難求的局麵。”田春豔建議,全麵梳理各地區中小學校內(nei) 及校外可用場館設施等情況,對人均場館麵積低於(yu) 地區平均水平的學校和社區加大新場館建設力度,給予必要的土地供給及財政預算支持。從(cong) 可用性、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多個(ge) 角度對校外新建場館設施進行合理規劃與(yu) 管理。充分挖掘存量場館設施潛力,特別是學校、機構場館設施,盡可能對公眾(zhong) 開放,努力實現不同群體(ti) 有序錯峰使用。
體(ti) 教融合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舉(ju) 措。“體(ti) 教融合不僅(jin) 要服務於(yu) 競技體(ti) 育人才選拔,更要以‘健康第一’為(wei) 原則,讓青少年在體(ti) 育鍛煉過程中享受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冬奧組委體(ti) 育部副部長王豔霞認為(wei) ,深化體(ti) 教融合要重視長效機製建設,麵向退役運動員建立培養(yang) 和選拔機製,吸納合格人員進入體(ti) 育教師隊伍,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在學校層麵開設體(ti) 育選修課程也要相對穩定,通過長效機製建設,鞏固深化體(ti) 教融合成果。
關(guan) 鍵詞:法治教育與(yu) 司法保護
用法治為(wei) 青春保駕護航
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武器為(wei) 孩子們(men) 的青春保駕護航,成為(wei) 委員們(men) 建言的著力點。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廣大青少年從(cong) 小樹立法治觀念,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麵發展的客觀要求。“不能把法治教育簡單理解為(wei) 普及法律常識和規範行為(wei) 習(xi) 慣,應注重法治精神培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曹義(yi) 孫說。
曹義(yi) 孫建議,圍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能力,在技術手段上提高學習(xi) 的趣味性和參與(yu) 感。還應動員全社會(hui) 參與(yu) ,結合中小學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等開展形式豐(feng) 富多樣的普法教育,讓有代表性、教育意義(yi) 的司法活動走進校園。
青少年的司法保護至關(guan) 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建議,完善構建完整的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司法令狀體(ti) 係,用法律築起青少年維權的最後一道防線。
他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嚴(yan) 重侵犯被監護的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發出人身保護令,責令其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得實施家暴等損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wei) 。
“但沒有規定檢察院和公安機關(guan) 的令狀製度。”湯維建建議,完善相關(guan) 法規,形成法院的人身保護令、檢察院的監護督促令、公安機關(guan) 的告誡令,構成較為(wei) 完整嚴(yan) 密的司法令狀體(ti) 係,對未成年人提供更充分的司法保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