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芯上朝外”讓基層治理更聰明

發布時間:2022-04-12 08:35:00來源: 北京日報

  樓道裏多了塊磚頭,發現它需要多長時間?在朝陽區吉祥裏,這個(ge) 答案非常驚人——5秒。這是“芯上朝外”社會(hui) 治理平台的成果之一。

  “我們(men) 的辦公空間很緊張,但還是在最寶貴的一樓為(wei) 指揮中心擠出了空間。”朝外街道辦事處主任黃海燕帶記者走進指揮中心。隻見整麵牆都是LED屏幕,深藍的底子上描繪出一幅朝外區域圖,轄區全部的161棟居民樓、50棟商務樓,都能在上麵找到。點擊某一棟樓宇,屏幕上立刻彈出3D立體(ti) “爬樓圖”,房屋性質、是否出租、居住人數等情況一目了然。各部門原本並不共享的攝像頭信息,也全部納入了係統。

  “芯上朝外”,通俗點兒(er) 說就是一套以數字化為(wei) 特征的治理平台,通過大數據的積澱、智慧設施的應用,實現快速響應和實時指揮,讓街道變得更“聰明”。

  零星散發的小火情困擾著老小區。就拿朝外吉祥裏來說,占用消防通道、電動自行車進樓、樓道堆物堆料等問題相當常見。每年都會(hui) 發生幾起小火情,雖沒造成嚴(yan) 重後果,可實在挺嚇人。前兩(liang) 年發生的一次電動車自燃事件,更是讓不少住戶懸著心。

  隨著“芯上朝外”的建設,吉祥裏開始試點智慧消防管理係統。在小區的入口處、屋簷下、房頂上,犄角旮旯的地兒(er) 總共有1300多個(ge) 智能機器人上崗。

  “乍一看,這些機器人跟攝像頭差不多,但又比普通攝像頭聰明得多。”社區黨(dang) 委負責人張豔青帶記者在小區裏轉了一圈兒(er) ,把這些機器人的特點一一道來。它們(men) 之中包括462個(ge) 煙感報警器、373個(ge) 手動報警器、342個(ge) 聲光報警器以及181台AI攝像機等。有的專(zhuan) 門盯樓道裏的堆物堆料,有的管消防通道亂(luan) 停車,有的安裝在電梯裏,將電動自行車及其電池拒之門外。就連樓頂也架設了“火眼”攝像機,發現火焰和煙霧後能自動報警。

  哪怕有人往樓道扔了塊磚頭,機器人也能第一時間識別,在5秒鍾之後傳(chuan) 輸至“芯上朝外”指揮中心,並發出警報。僅(jin) 過去半年,就揪出了170多處安全隱患,樓道堆物堆料由原來月均80餘(yu) 起下降至5起。

  紮實的底數能夠讓社會(hui) 治理事半功倍。目前,平台已沉澱29大類數據,包括人口數據4.4萬(wan) 條、企業(ye) 數據7000餘(yu) 條。社工爬樓收集的數據,隻要在手機端更新,就能自動同步全平台。

  數千條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信息也被納入了“芯上朝外”平台。畫麵切換,LED屏幕變為(wei) 12345市民訴求熱力圖,每一個(ge) 小紅點兒(er) 都代表一個(ge) 訴求。係統還能自動進行歸類,起到輔助決(jue) 策的作用。

  這樣一張圖,為(wei) 朝外的社會(hui) 治理厘清了輕重緩急。“我們(men) 看平台上的數據,居民訴求前兩(liang) 位的分別是宜居類、秩序類問題,這兩(liang) 類問題自然就成了我們(men) 的主攻方向。”黃海燕介紹,就拿交通問題來說,去年占到居民訴求總量的15%。眼下,朝外街道正在梳理14條道路的交通組織,整理約600個(ge) 車位。不久之後,朝外還將開發停車誘導係統,可實時查詢所有公共停車位。

  記者手記

  用大數據為(wei) 社區減負

  俗話說: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社區居委會(hui) 的工作紛繁複雜,要想做好,就得采取科學合理的工作方法。充分運用大數據,是基層減負的有效手段。

  今年2月底,部分新冠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涉及朝外街道。屬地立即啟動應急機製,落實封閉管控要求。要做到“以快製快”,首先要迅速摸清底數。若按傳(chuan) 統方法,社工需要逐戶摸排,才能精確掌握商務樓宇、居民小區的人員情況,然後再分門別類上報。但利用“芯上朝外”平台,可直接實現逐樓、逐層、逐戶的數據篩查,有效為(wei) 社工減輕負擔。

  精準、快速的數據,形成疫情防控的“戰略地圖”,提升了工作效率,讓社區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安全。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