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質量指數連續七年持續改善
2021年8月26日,航拍密雲(yun) 水庫大壩。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方案》要求,北京市人大常委會(hui)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托,對北京市行政區域內(nei) 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4月12日,市人大常委會(hui) 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
檢查重點涉及大氣汙染防治等
市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組,由市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李偉(wei) 任組長,副主任侯君舒任副組長,檢查組成員包括部分市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城建環保委委員、城建和環保專(zhuan) 業(ye) 代表小組成員,以及提出環境保護相關(guan) 建議和關(guan) 注環境保護議題的部分市人大代表。
據悉,此次執法檢查在對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進行全麵檢查的基礎上,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方案要求,結合北京市實際情況,重點檢查的內(nei) 容涉及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製、年度環境報告、排汙許可、環境監測、環境信息公開、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等主要法律製度措施落實等情況;重點區域、重點行業(ye) 大氣汙染防治,飲用水安全保障和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重點地區農(nong) 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防治,生活垃圾分類、危險廢物處置等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新汙染物治理等情況。
市政府統籌相關(guan) 部門開展自查
執法檢查組采取多種方式開展檢查工作。具體(ti) 說來,執法檢查將與(yu) 聽取審議年度環境報告相結合,共享調研成果,將年度環境報告的審議意見吸納到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之中。執法檢查還將與(yu) 政府自查相結合,市政府要對照法律條款,統籌相關(guan) 部門開展自查,及時提交自查報告。
4月中旬至5月底,執法檢查組將圍繞綠色低碳發展、水係流域生態保護、危險廢物處置和新汙染物治理、廢棄礦山修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等專(zhuan) 題開展調研檢查。
4月中旬到5月中旬,市政府按照執法檢查方案要求,對照法律條款,圍繞法律貫徹實施情況組織自查。在自查中開展法律知識問卷調查,並將調查範圍、參與(yu) 單位及人數、調查結果等情況體(ti) 現在自查報告中。
看點 1
北京建成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21年,北京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wei) 3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3.1%;Ⅰ-Ⅲ類水質斷麵占總斷麵的75%以上,無劣Ⅴ類水質斷麵;土壤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狀況總體(ti) 良好,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連續七年持續改善。
同時,北京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危險廢物監管能力提升,年處理能力達43.4萬(wan) 噸,基本滿足市域內(nei) 處置需要。及時妥善處置醫療廢物,涉疫垃圾、汙水實現有效收集和處理。突發環境事件妥善處置,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不斷提高。
在區域協同方麵,探索聯合治汙新路徑,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共治實現率先突破。在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水環境聯保聯治等方麵都取得了突破。如京津冀聯合印發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建立密雲(yun) 水庫上遊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yang) 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開展潮白河、大清河流域共治。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北京嚴(yan) 格落實各項法律製度措施。建立環境保護目標考核體(ti) 係,將年度目標與(yu) 重點任務指標納入市政府績效考評體(ti) 係。按時履行年度報告製度,連續6年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hui) 報告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北京市還推行排汙許可全覆蓋。截至2021年底,全市火電、汽車製造、汙水處理等95個(ge) 行業(ye) 的4593家企業(ye) 完成排汙許可證核發,12696家企業(ye) 完成排汙登記。
在加強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建設方麵,北京建成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PM2.5和TSP高密度監測網。建成國控地表水水質自動站20個(ge) ,組建鄉(xiang) 鎮(街道)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北京還探索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新途徑。推動出台《關(guan) 於(yu)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的實施意見》。強化生態涵養(yang) 區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每年補償(chang) 資金達40億(yi) 元。
看點 2
優(you) 良水體(ti) 達75.7% 健康水體(ti) 達85.8%
北京市水務局介紹,北京市貫徹實施《環境保護法》,在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修複等方麵,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全市生產(chan) 生活用水總量嚴(yan) 格控製在30億(yi) 立方米以內(nei) ,萬(wan) 元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從(cong) 2015年的16.63立方米下降到10.46立方米,汙水處理率從(cong) 86%提高到95.8%。2021年國考劣Ⅴ類斷麵水體(ti) 全麵消除,全市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達75.7%,健康水體(ti) 比例達85.8%,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好轉。
近年來,北京編製水生態空間管控規劃,修訂完善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區劃方案,編製並推動以市政府名義(yi) 印發實施3個(ge) 三年城鄉(xiang) 水環境治理方案,統籌推動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修複。
編製汙水收集與(yu) 處理技術規程、水量水質實時監控技術導則,以及水生生物調查、水生態健康評價(jia) 技術規範等100餘(yu) 項地方標準。建立實施水影響評價(jia) 製度,施行排水許可管理製度。加強“水環境偵(zhen) 察兵”監測點建設,推進汙水處理設施運行在線監管和水環境智能監測,定期組織考核評價(jia) ,並向社會(hui) 公布。
此外,北京堅決(jue) 打好碧水攻堅戰。2013年起實施第一個(ge) 三年治汙方案,基本解決(jue) 了中心城區汙水處理能力不足問題。2016年又啟動實施第二個(ge) 三年治汙方案。2019年接續實施第三個(ge) 三年治汙方案,重點推進合流管網溢流汙染治理、農(nong) 村汙水收集處理、小微水體(ti) 整治。同時出台實施積水內(nei) 澇防治及溢流汙染控製實施方案,多措並舉(ju) 控製城市麵源汙染。全市排查出的142條黑臭水體(ti) 、1000餘(yu) 條小微水體(ti) 全部完成治理並持續鞏固。
看點 3
上一采暖季燃煤使用量比2013年減404萬(wan) 噸
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介紹,近年來,北京持續推進農(nong) 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自2013年起北京市率先在全國開展農(nong) 村地區的冬季清潔取暖工作,2018年全市平原地區村莊基本實現了“無煤化”的工作目標。
截至目前,北京全市88.7%的村莊、93.1%的農(nong) 村住戶實現了清潔取暖,2021-2022年取暖季期間全市燃煤使用量隻有16萬(wan) 噸,比2013年的420萬(wan) 噸減少了404萬(wan) 噸。
此外,北京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保護性耕作,控製裸露農(nong) 田季節性揚塵。通過提升農(nong) 業(ye) 機械化應用能力帶動農(nong)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提升,形成以“飼料化”“肥料化”為(wei) 主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多年來北京全市主要農(nong)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
據北京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種植、收獲環節,通過實施農(nong) 機深鬆整地、秸稈粉碎覆蓋還田、少免耕播種三項作業(ye) 補貼,有效抑製季節性裸露農(nong) 田揚塵,2021年全市共完成作業(ye) 補貼麵積合計50.8萬(wan) 畝(mu) ,建設農(nong) 田揚塵抑製效果監測點30個(ge) 。
同時,北京還以節肥、節藥、節水為(wei) 重點,加強種植業(ye) 汙染防治。多年來,北京市持續推進種植業(ye) 汙染防治,通過推廣應用有機肥和農(nong) 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chan) 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和統防統治等措施,初步構建了農(nong) 膜及農(nong) 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機製。
2021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純)約2.96萬(wan) 噸,比2015年的5.9萬(wan) 噸下降49.8%,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8%,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8%;全市化學農(nong) 藥總用量(折百)約276噸,比2015年的580噸下降52.4%,農(nong) 藥利用率提高到45.52%,主要農(nong) 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到74.79%,農(nong) 膜回收率達到92%,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75。
據悉,2019-2021年,北京市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農(nong) 村人居環境激勵縣名額。門頭溝等6區被評為(wei)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2000餘(yu) 個(ge) 村完成了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任務,進一步補齊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全市村莊規劃實現“應編盡編”,累計拆除私搭亂(luan) 建1300餘(yu) 萬(wan) 平方米;農(nong) 村無害化衛生戶廁覆蓋率達到99.4%;基本實現了三類以上公廁全覆蓋;1500個(ge) 村創建垃圾分類示範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