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個公益訴訟生態修複基地揭牌
北京市首個(ge) 公益訴訟生態修複基地近日在門頭溝區揭牌成立。該基地有助於(yu) 破解生態環境損害在不可逆時麵臨(lin) 的無法修複或修複成本巨大的難題,使違法行為(wei) 人以易地補植增綠、勞務等替代性修複方式承擔法定責任。
在以往的案件辦理中,檢察機關(guan) 發現,部分區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後,由於(yu) 客觀條件所限,難以對原址進行修複時,則選擇異地修複。在非法狩獵類的案件中,被告人因捕獵鳥類等小型野生動物而觸犯法律,到案後,司法機關(guan) 無法讓被告人直接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修複,通常情況下會(hui) 要求其進行金錢賠償(chang) 。與(yu) 此同時,園林部門對各類不法行為(wei) 進行行政處罰後,也有補植樹木的需求。
針對這一現狀,門頭溝檢察院與(yu) 區園林綠化局、王平鎮政府共同謀劃,在王平鎮建立起第一個(ge) 公益訴訟生態修複基地。今後,針對生態環境遭破壞後造成永久性的功能損失,無法複歸原樣,司法機關(guan) 可將不法行為(wei) 人的賠償(chang) 用於(yu) 生態修複林的建設。“當然,在生態環境被損害的情況下,還是要優(you) 先去恢複原狀,替代性修複目前隻是一種補充的手段。隻有在原地不再具備恢複原貌的條件下,才會(hui) 考慮異地的補充替代性的修複。”門頭溝檢察院檢察官李珊珊介紹。同時,當一些非法狩獵案件違法行為(wei) 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賠償(chang) 損失時,檢察機關(guan) 會(hui) 酌情考慮讓其以勞代償(chang) ,在生態修複基地參與(yu) 植樹造林。“一方麵,讓不法行為(wei) 人參與(yu) 種植樹木或者樹木養(yang) 護,將其勞動替代損失賠償(chang) ,另一方麵,也起到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教育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