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扣長城年內完成“數字孿生”
於(yu) 麗(li) 爽攝
不用到現場,在電腦上就能看清長城上的每一條磚縫,了解凍融、降水、地震等自然現象對長城本體(ti) 的影響,掌握長城病害發生規律……近日,懷柔區長城數字化展示工程(箭扣段)啟動,預計今年年底完工。屆時將實現基礎信息可視化、病害及安防監測自動化、宣傳(chuan) 傳(chuan) 播形象化,箭扣長城也將完成“數字孿生”。
翼展近2米的固定翼無人機、搭載著5個(ge) 鏡頭的傾(qing) 斜攝影無人機、白色的小型無人機……4月14日早上,記者驅車下了京承高速、經過雁棲島,又走了30多公裏盤山路,來到被箭扣長城環抱的雁棲鎮西柵子村。村西長城腳下,五架無人機一字排開,技術人員正在組裝調試。當天,它們(men) 分工合作在長城內(nei) 外、上下進行拍攝、采集數據。
“懷柔區長城數字化展示工程(箭扣段)項目分三個(ge) 階段進行,包括基礎信息采集階段、監測設施建設階段、軟件平台研發階段。”懷柔區文物所所長張彤告訴記者。數據采集階段近期剛剛開始,要趁樹葉全長出來遮擋牆體(ti) 之前完成。
數據采集采用傾(qing) 斜攝影、激光雷達、三維激光雷達等多源融合、空地融合技術,盡可能完整地獲取長城高精度三維數據。“傾(qing) 斜攝影的無人機上搭載的相機有5個(ge) 鏡頭,根據預先設定的航線,5個(ge) 攝像頭可以從(cong) 5個(ge) 角度同時拍攝到牆體(ti) 、地麵等,采集到更完整、更精準的數據。”現場技術負責人亢瑋介紹。無人機飛不了的敵台,就人工拍攝,一個(ge) 保存相對完整的敵台需要拍3000張左右的照片。
不光科技含量高,此次數據采集的範圍也擴大了:從(cong) 長城本體(ti) 拓展到城牆兩(liang) 側(ce) 3公裏範圍內(nei) ;采集對象除長城本體(ti) 外,還納入了兩(liang) 側(ce) 的附屬文物,長城所在區域的植被水係等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以期最客觀地反映長城所處的環境。
第二階段是監測設施建設階段,將圍繞長城本體(ti) 及周邊環境,布設氣象、環境、災害等多種智能傳(chuan) 感設備,建立長城本體(ti) 及周邊環境的智能監測體(ti) 係。有了智能監測體(ti) 係,長城有一點風吹草動數據都會(hui) 同步到監測平台上,便於(yu) 管理者即時掌握長城動態,按需作出科學處置。
第三階段是軟件平台研發,即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監測數據開展長城保護和病害規律、修繕技術標準等相關(guan) 研究。包括通過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並結合長城病害、曆史記錄等研究資料,實現一定程度的病害自動識別監測,建立起長城數字保護標準體(ti) 係等。
項目完成時,將建起三個(ge) 中心——基礎信息中心、監測保護中心、科學研究中心。公眾(zhong) 可以通過基礎信息中心在“數字博物館”身臨(lin) 其境欣賞長城之美;監測保護中心可以幫助監測人員和主管部門提高長城保護水平;科學研究中心開展明代磚石長城保護規律和技術標準研究,為(wei) 全國做示範。三個(ge) 中心將實現對長城文物的保存、分析、研究、再現和傳(chuan) 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