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北京優良天數占九成
2022年第一季度,北京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為(wei) 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優(you) 良天數81天、比率達90%。受生態補水等影響,水環境質量普遍向好,37個(ge) 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麵中,Ⅰ-Ⅲ類29個(ge) ,無劣V類斷麵。土壤環境狀況總體(ti) 良好,土壤汙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記者17日從(cong) 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獲悉,去年,北京空氣質量首次全麵達標,大氣汙染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低,空氣質量改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wei) “北京奇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各部門協同加快推進汙染防治攻堅,空氣質量繼續改善。
記者了解到,本市精細化治理大氣汙染,不斷深化“一微克”行動。本市印發實施了建設工程揚塵治理綜合監管實施方案,細化春季開複工揚塵管控要求。工程治理逐步啟動,核心區加快開展燃油鍋爐改造工作,確定農(nong) 村散煤清潔能源改造計劃。監管執法有力有效,市區兩(liang) 級有關(guan) 部門采取聯合督導、專(zhuan) 項行動日、點穴式執法等方式,提高現場執法效率。13萬(wan) 餘(yu) 輛重型汽車信息聯網,9.4萬(wan) 台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科技助力非現場監管。
在加強水資源保護方麵,本市出台“十四五”時期生產(chan) 生活用水總量管控實施意見,密雲(yun) 水庫被評為(wei) 首批全國9個(ge) “美麗(li) 河湖”優(you) 秀案例之一。同時,推進水環境治理,持續推進入河排汙口整治;研究完善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chang) 政策。落實水生態保護,啟動永定河生態補水,豐(feng) 台區建成首個(ge) 區級水生態監測實驗室。
在防治土壤汙染方麵,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編製《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土壤汙染防治規劃》,加強土壤生態環境保護,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和人居土壤環境安全。
此外,本市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紮實推進低碳發展。一方麵,加強政策支撐,印發“十四五”能源發展、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等規劃,修訂新增產(chan) 業(ye) 禁限目錄、落後工藝淘汰目錄。另一方麵,積極建設碳市場,886家重點碳排放單位納入本市碳市場管理,積極承建全國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中心(CCER)落戶北京任務,邊建設邊服務全國碳市場,2021年實現CCER交易量1900餘(yu) 萬(wan) 噸,交易額6.7億(yi) 元。本市還主動試點示範,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
本市還加快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白鶴等珍貴野生動物頻繁現身。嚴(yan) 格生態空間監管,開展“綠劍行動”,打擊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行為(wei) ,保護候鳥遷飛停歇地。建成區首次開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jia) 。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持以問題為(wei) 導向,緊盯季節性汙染問題,抓緊抓實各項汙染防治攻堅戰任務落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