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搭載育種、研究新型藥物……載人航天工程這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發布時間:2022-04-18 08:42: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17日消息(記者王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經曆30年發展,今年將完成空間站建造,進入到大規模應用階段。中國航天技術成果及空間實驗項目將對改善民生福祉發揮怎樣的作用?

  “像我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一些方便食品,包括尿不濕等日用品都來自載人航天的技術轉化。而今,更多的航天技術成果將在民用領域進行轉化,比如,利用空間蛋白結晶研究可以研發對抗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的新型藥物。”4月17日,國新辦舉(ju) 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經初步統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30年來有4000餘(yu) 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於(yu) 國民經濟的各個(ge) 行業(ye) 。

  

  國新辦舉(ju) 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航天搭載育種產(chan) 生直接經濟效益超2000億(yi) 元

  郝淳認為(wei) :“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氣’的偉(wei) 大事業(ye)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又可以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升級,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國計民生密切關(guan) 聯。”

  體(ti) 現在推動科技與(yu) 發展上,郝淳解釋稱,載人航天是係統最複雜、科技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科技活動。在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的同時,會(hui) 被直接應用到與(yu) 國計民生相關(guan) 的各個(ge) 領域。“例如,航天液體(ti) 火箭發動機燃燒傳(chuan) 熱係統控製等相關(guan) 技術,可以帶動粉煤加壓氣化產(chan) 業(ye) 升級,解決(jue) 生活垃圾處理等問題,也能有效提升氫燃料電池效能。”他說。

  在服務經濟建設上更是有所體(ti) 現,記者獲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30年來,初步統計有4000餘(yu) 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於(yu) 國民經濟的各個(ge) 行業(ye) ,帶動了原材料、微電子、機械製造、通信、種業(ye) 等方麵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

  以航天搭載育種為(wei) 例,截至目前,據初步估算,已經產(chan) 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00億(yi) 元,不僅(jin) 推動了農(nong) 作物改良,也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加工、菌種製備、生物製藥等方麵,產(chan) 生了突出經濟效益,也為(wei) 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建設作出了貢獻。

  郝淳透露,未來中國空間站還將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ti) 物理、航天技術、航天醫學等一大批科學實驗和新技術驗證,有望在科學探索和應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

  藍圖已定!我國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 可搭載7名航天員

  隨著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圓滿完成,工程正式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那麽(me) ,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後,載人航天工程有哪些藍圖構想?

  郝淳介紹,為(wei) 進一步提升載人航天工程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我國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

  其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都可以實現可重複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將大幅提升,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

  同時,工程還在考慮研發空間站的擴展艙段,進一步支持在軌科學實驗,同時也為(wei) 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郝淳表示,今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以後,工程將轉入為(wei) 期十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該階段將利用空間站艙內(nei) 安排的科學實驗櫃和艙外大型載荷設施,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主要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yu) 人體(ti) 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yu) 地球科學、航天新技術等眾(zhong) 多領域。

  明年,我國計劃發射首個(ge) 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開展廣域巡天觀測,將在宇宙結構形成和演化、暗物質和暗能量、係外行星與(yu) 太陽係天體(ti) 等方麵開展前沿科學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此外,工程還將積極探索載人航天商業(ye) 化發展模式,吸收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維護,不斷提升空間站綜合效益,推動載人航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