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疫情防控“眼”裏容不得核酸檢測“沙子”

發布時間:2022-05-11 08:45:00來源: 北青網

  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檢疫檢測工作組副組長、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5月9日通報,在近期的飛行監督檢查中發現,個(ge) 別核酸檢測機構存在送檢不及時、報告不準確、實驗室管理不嚴(yan) 格等問題,嚴(yan) 重影響核酸檢測質量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針對存在的問題,北京市堅持以問題為(wei) 導向,及時查糾整改,做到立行立改、嚴(yan) 肅查處。(5月10日《北京青年報》)

  新冠病毒在暗處,非肉眼所能見,而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顯微鏡”,是發現新冠病毒的關(guan) 鍵技術手段。有了核酸檢測幫忙,有關(guan) 部門就能及時發現病毒感染情況和傳(chuan) 染源,進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療、隔離、封控等措施。顯然,核酸檢測對於(yu) 落實“四早”要求、嗬護民眾(zhong) 健康、切斷病毒傳(chuan) 染路徑、降低疫情擴散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應該說,做好上述工作必須有一個(ge) 基本條件——核酸檢測的質量有保障。如果核酸檢測機構存有送檢不及時、報告不準確、實驗室管理不嚴(yan) 格等問題,核酸檢測的質量缺乏穩定性,檢測結果存有失真風險,就會(hui) 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某些環節釋放錯誤的信號,影響疫情防控的決(jue) 策和行動。

  更有甚者,如果核酸檢測機構出具“假陽性”報告,就可能讓疫情防控打亂(luan) 仗,浪費疫情防控的資源和精力,增加疫情防控的成本以及各方壓力,加劇社會(hui) 焦慮。如果核酸檢測機構因操作不規範沒有準確及時地檢測出病毒,出具“假陰性”報告,讓病毒成了漏網之魚,就會(hui) 撕開疫情防控的漏洞,加大疫情傳(chuan) 播、擴散的風險,讓疫情防控陷入被動。

  之前,個(ge) 別地方出現過核酸檢測機構出具假報告的問題。比如,去年1月,河北邢台隆堯縣發生第三方檢測機構謊報核酸檢測結果事件;今年4月,安徽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對兩(liang) 家超能力承攬檢測業(ye) 務、嚴(yan) 重超過承諾時間出具檢測報告甚至多次出具“假陽性”報告的核酸檢測實驗室給予警告並暫停合作。這些核酸檢測失真問題都影響了涉事地對疫情形勢的及時研判,造成了不良後果,教訓深刻,也給疫情防控敲響了警鍾。

  北京市瞄準核酸檢測質量加強監管,抓住了疫情防控的關(guan) 鍵環節,有利於(yu) 從(cong) 核酸檢測層麵有效消除對疫情防控的負麵幹擾,保障檢測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目前,北京已對涉事檢測機構采取了誡勉約談、暫停執業(ye) 、深入調查等措施,等於(yu) 對問題核酸檢測做了“下架”處理,既控製住了核酸檢測質量問題的風險源,又對其他核酸檢測機構產(chan) 生了震懾、警示作用。

  近期,北京市對全市核酸檢測機構開展全麵深入監督檢查,建立和完善核酸檢查質量聯合監管工作機製、定期監督抽查機製、陽性病例樣本“個(ge) 案必查”機製以及對可疑病例和陽性樣本檢測全流程追溯機製。做好這些工作,有利於(yu) 進一步紮緊核酸檢測質量監管的籬笆,堵塞漏洞,及時排查隱患,倒逼核酸檢測機構增強責任意識,規範操作流程,嚴(yan) 格實驗室管理,把住檢測質量關(guan) 。

  核酸檢測質量關(guan) 乎“動態清零”總方針的落實效果,關(guan) 乎疫情防控的社會(hui) 效果,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關(guan) 鍵保障。疫情防控的“眼”裏容不得核酸檢測的“沙子”,容不得核酸檢測的質量問題,決(jue) 不能讓針大的眼進鬥大的風。

  各地都應當把核酸檢測質量納入重點監督的範疇,健全機製,明確責任,強化措施,挑出核酸檢測環節的每一粒“沙子”,全力保障核酸檢測的規範性、及時性、準確性,用高質量的核酸檢測為(wei) 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