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新聞有觀點|電子產品回收有了規範 我們能放心交出舊手機嗎?

發布時間:2022-06-21 08:52: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有觀點》報道,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規範》(以下簡稱《回收規範》)公開征求意見,其中規定:回收廢舊手機、電腦等涉及個(ge) 人隱私的電子產(chan) 品時,回收經營者應當麵清理用戶個(ge) 人信息,維護客戶隱私權。此事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電子產(chan) 品應怎樣規範回收?《回收規範》的出台能保護我們(men) 的隱私安全嗎?

  網絡安全專(zhuan) 家:多環節清理保證信息安全,地方標準有望惠及全國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指出,《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規範》征求意見稿的發布體(ti) 現了北京市對廢棄電子產(chan) 品回收的重視,尤其是對用戶個(ge) 人信息保護的強調。但在他看來,數據的完全清理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當麵完全清理”顯然難以做到,這更多是強調“當麵”把最基本的清理工作做到位,讓用戶更加放心。

  何延哲強調,保護個(ge) 人信息的意識很重要,用戶不應把數據清理工作完全交給回收平台,自己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處理。“我可能會(hui) 把舊電腦的硬盤拆下來留著,保證裏麵的數據是安全的。手機我也肯定是要做一些係統重置。”

  基礎數據清理完成了,還會(hui) 有隱私泄露的風險嗎?何延哲說,簡單清理後的數據依舊有被恢複的可能,但成本很高,成功率很低,因此對於(yu) 大部分人來說,自己做到這種程度就夠了,之後回收的工廠還會(hui) 做一些深度清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不大。而工作性質相對特殊的人士則建議找專(zhuan) 業(ye) 人士做深度處理。

  何延哲認為(wei) ,除了常見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許多智能家電、玩具等產(chan) 品都有信息儲(chu) 存的功能,並且缺乏用戶處理數據的空間,因此,他建議回收的廠家和機構應對多樣化產(chan) 品的處理考慮更加妥帖,以避免數據的泄露。

  頭部回收企業(ye) :《回收規範》利好行業(ye) 整體(ti) 發展,數據清除應達所有數據場景

  

  某二手電商平台創新中心負責人張琦對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說,他看到《回收規範》征求意見稿“比較欣喜”,因為(wei) 目前的電子產(chan) 品回收行業(ye) 還存在許多監管漏洞,他認為(wei) ,《回收規範》的正式發布將會(hui) 讓行業(ye) 的整體(ti) 發展更加規範和規律。

  張琦認為(wei) ,除了電子數碼產(chan) 品,凡是有數據積累的場景,都應該進行嚴(yan) 格的數據清除,這是整個(ge) 數據安全體(ti) 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這也需要行業(ye) 工作者一起努力,推動數據清理的規範和擴展。

  行業(ye) 觀察專(zhuan) 家:信息保護是電子回收關(guan) 鍵,做大市場還需上中遊發力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授李勇堅向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展示了一組數字:現在中國閑置手機在20億(yi) 部以上,且每年新增2億(yi) 多部,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寧可將手機收在家中也不願拿去回收,理由是擔心泄露和被盜用個(ge) 人信息。“可以說,信息隱私保護是決(jue) 定電子產(chan) 品回收行業(ye) 能不能做大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因素。”李勇堅說。

  李勇堅肯定了《回收規範》出台的必要性,認為(wei) 它對行業(ye) 發展起到了“指引”作用,將為(wei) 電子產(chan) 品的二手市場樹立“標準”,一是手機回收中的隱私保護標準,二是回收企業(ye) 的技術應用標準,有利於(yu) 促進電子產(chan) 品回收行業(ye) 的整體(ti) 發展。

  李勇堅指出,雖然已有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關(guan) 乎隱私保護的法律,但真正落實到電子產(chan) 品回收行業(ye) 仍不夠具體(ti) ,而《回收規範》彌補了其中空白,提高了從(cong) 業(ye) 者遵守規則的積極性。“我們(men) ‘天上’有法律,‘地上’有需求,《回收規範》就是起到了梯子的作用。”

  李勇堅也提出,根據國外的經驗,電子產(chan) 品的回收是一個(ge) 完整的鏈條:上遊生產(chan) 商從(cong) 設計端就考慮二手交易問題,中遊電信運營商參與(yu) 回收業(ye) 務,下遊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回收,但目前我國在上遊和中遊還需努力,同時也應注重引進慈善組織等機構參與(yu) 回收,充分動員社會(hui) 力量。

  監製:梁悅

  記者:王嫻

  編輯:劉紅偉(wei) 祝雲(yun) 舟 娜孜葉·木沙江 劉曉琛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