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我國將有序擴大“電子證照”應用
央廣網北京7月7日消息 (總台央廣記者胡波)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可以增強市場主體(ti) 創業(ye) 和發展動力。下一步,我國將在確保信息安全基礎上,有序擴大電子證照應用,讓更多事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所謂電子證照,是指由各單位依法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類證照、證明、批文、鑒定報告、辦事結果等文件,比如身份證、結婚證、銀行還款流水證明、營業(ye) 執照等。近年來,很多地方、很多領域都在積極推進電子證照應用,更多政務服務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早在去年,上海就推出電子營業(ye) 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電子證書(shu) 聯動應用,一網通辦市場監管、稅務、人社、公積金等業(ye) 務。
企業(ye) 代表郭女士說:“現在有電子營業(ye) 執照,我們(men) 隻需要在手機上打開電子營業(ye) 執照就可以了,然後給相關(guan) 部門看到這個(ge) 東(dong) 西,手續就可以辦好了,節省了很多時間。”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汪玉凱分析,擴大電子證照應用可謂好處多多,條件也已具備。“電子證照如果能夠廣泛應用,能夠給企業(ye) 市場主體(ti) 帶來極大的方便。我們(men) 的電子印章技術本身是沒問題的,它的安全度也還是有保障的,我們(men) 現在已經具備了在更大範圍內(nei) ,包括市場準入、納稅、金融領域,具備在這些比較高頻的領域應用這種條件。”
盡管取得的成果不少,但從(cong) 全國層麵看,電子證照還存在標準規範不健全、互通互認機製不完善、共享服務體(ti) 係不完備等問題。汪玉凱說:“如果修訂不能及時跟進的話,可能會(hui) 對我們(men) 電子證照的廣泛應用,更大範圍的共享會(hui) 產(chan) 生一些阻礙。”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wei) ,電子證照在跨地域的互通互認方麵的確存在孤島化、碎片化現象,所以要想辦法解決(jue) 這些問題,從(cong) 而有序擴大電子證照的應用。“一方麵是因為(wei) 電子營業(ye) 執照在推廣當中也麵臨(lin) 一些真實性、合法性確認的挑戰。但另一方麵,企業(ye) 由於(yu) 疫情防控等各方麵原因,又存在非常大的製度需求,所以需要統籌協調電子營業(ye) 證照,在成果推廣和運用當中麵臨(lin) 的相關(guan) 的製度設計問題。”
針對電子證照的全國互通互認問題,賽迪顧問業(ye) 務總監高丹建議:在國家標準基礎之上,完善電子證照在各部門各領域的配套標準,為(wei) 電子證照的推廣應用提供建設依據。
“要實現證照相互的全國擴展以及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互通互認,要有統一的平台接口。另外,因為(wei) 是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層級,所以在數據采集的過程中用了不同的標準,要實現這種互相認證,這個(ge) 標準也必須得統一,這樣才能便於(yu) 相互認證。哪怕是同類證照,全國標準采集的信息的標準也都必須是一致的。”高丹建議。
高丹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推動電子證照互通互認政策落地時,也需防範數據安全問題。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實現功能的過程中,會(hui) 有一些新技術的提升,帶來一些安全風險問題,我們(men) 一方麵要去防範或認知到這些風險,另外我們(men) 也可以把新技術融入到安全防範的過程中,來提升信息安全或者數據安全的水平和能力。”高丹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新利平台微博
新利平台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