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興農 首都高校百支團隊奔赴119個鄉村
近日,經高校選拔推薦、專(zhuan) 家集中評審,來自北京高校的100支實踐團隊入選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行動計劃。實踐團隊將利用暑期時間,奔赴全國22個(ge) 省份的119個(ge) 鄉(xiang) 村開展實踐,以文化興(xing) 農(nong) 、科技支農(nong) 、衛生惠農(nong) 、智慧助農(nong) 等,助力鄉(xiang) 村發展。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6月啟動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行動計劃,這是2022年北京教育係統“請黨(dang) 放心 強國有我”主題教育活動之一,旨在發揮高校人才優(you) 勢,深入鄉(xiang) 村一線、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48所高校的187支團隊參加市級評選,實踐內(nei) 容涵蓋文化鄉(xiang) 村行動、科技鄉(xiang) 村行動、衛生鄉(xiang) 村行動、法治鄉(xiang) 村行動、美麗(li) 鄉(xiang) 村行動等方麵。最終,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的100支團隊脫穎而出。
昨天,北京農(nong) 學院舉(ju) 行2022年暑期社會(hui) 實踐暨師生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行動出征儀(yi) 式。該校2100餘(yu) 名師生將前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開展社會(hui) 實踐和服務。“深入鄉(xiang) 村,要與(yu) 農(nong) 民交朋友,用腳步丈量大地,用創意點亮鄉(xiang) 村。”該校黨(dang) 委書(shu) 記趙鋒為(wei) 師生帶來了出征前的“思政課”。趙鋒說,北京農(nong) 學院結合學科專(zhuan) 業(ye) 特點和學生特長,發揮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博士農(nong) 場、京郊人才行等平台優(you) 勢,形成了係列可推廣、可複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典案例。
實踐團隊師生也都製定了豐(feng) 富的實踐計劃。“我希望和團隊一同為(wei) 平穀區大華山鎮蘇子峪村建立果品銷售平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和農(nong) 村經濟發展。”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李金羽說。經濟管理學院教師江晶表示,將把課堂帶到鄉(xiang) 村的田間地頭,為(wei) 學生解讀好農(nong) 業(ye) 的多種功能和鄉(xiang) 村的多元價(jia) 值,培養(yang) “三農(nong) ”情懷。
本次出征的100支實踐團隊中,有的用生物炭緩釋肥助力生態農(nong) 村建設;有的用垂直植物速生技術賦能現代農(nong) 業(ye) ;有的用數字創意推動鄉(xiang) 村文化傳(chuan) 播;有的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建設法治示範鄉(xiang) 村;有的把首都三甲中醫院“搬到”農(nong) 民家門口……各高校圍繞服務國家和首都發展戰略,發揮高校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組織師生上好這堂“行走的大思政課”,通過開展宣傳(chuan) 展示、總結評選和成果轉化等,切實保證工作效果,進一步激發師生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熱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