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九億元貨物享惠 “小證書”創造“大實惠”
原標題:《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實施七個(ge) 月 北京地區九億(yi) 元貨物享惠“小證書(shu) ”創造“大實惠”
1月1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落地生效。7個(ge) 月以來,在全球化麵臨(lin) 衝(chong) 擊、國際經貿規則體(ti) 係遭受挑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宕延反複的背景下,RCEP凸顯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朋友圈”不斷擴大,區域經濟互聯互通。
記者昨天(9日)從(cong) 北京海關(guan) 獲悉,今年1至7月,北京地區已有9.12億(yi) 元進出口貨物享惠,其中出口企業(ye) 8.16億(yi) 元的貨物在進口國享受約816萬(wan) 元的關(guan) 稅減免。企業(ye) 和消費者正享受著RCEP落地帶來的實惠。
中日貿易成果亮眼
“憑借海關(guan) 簽發的原產(chan) 地證書(shu) ,商品在日本的關(guan) 稅由10%降到8.2%,相當於(yu) 整體(ti) 打了8折,僅(jin) 上半年就省了10多萬(wan) 元。”中紡國際服裝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從(cong) 事對日貿易,主要出口工作服衣褲等產(chan) 品,公司總經理段濤表示,RCEP生效後,公司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進一步提升。“今後關(guan) 稅還將逐年遞減,最終可以降到零,我們(men) 外貿業(ye) 務更有信心和底氣。”
RCEP生效後,中國、日本兩(liang) 個(ge) 貿易大國首次建立了自貿協定關(guan) 係,雙邊貿易促進效應快速顯現。
北京海關(guan) 關(guan) 稅處副處長王薇表示,由於(yu) 出口日本的商品可享受不同幅度的關(guan) 稅減免,企業(ye) 對申辦對日出口貨物的RCEP原產(chan) 地證書(shu) 熱情較高。目前,日本已成為(wei) 北京地區RCEP最大簽證目的國,出證數量達到1974份,貨值1.21億(yi) 美元。
原產(chan) 地證書(shu) 快速申領
出口方麵,北京海關(guan) 優(you) 化了業(ye) 務模式,原產(chan) 地證書(shu) 進入了“即報、即審、即領”的高速時代,企業(ye) 出口積極性激增。北京某建材公司出口的彩塗卷、玻璃纖維管等100多種商品銷往海外十幾個(ge) 國家。該公司外貿部經理公衍軍(jun) 告訴記者,今年1至7月,公司向海關(guan) 申請簽發了41份原產(chan) 地證書(shu) ,僅(jin) 境外進口關(guan) 稅就節約了約43萬(wan) 元。
進口方麵,RCEP生效後大批產(chan) 品進口關(guan) 稅立即降為(wei) 零,還有部分商品在未來10至20年內(nei) 關(guan) 稅逐步降為(wei) 零。受此利好,北京地區的消費者從(cong) 日本購買(mai) 的電器、清酒等都將逐步免除關(guan) 稅,有望以更低的價(jia) 格獲得相同品質的產(chan) 品。
據了解,為(wei) 確保RCEP關(guan) 稅減讓政策落實到位,北京海關(guan) 持續聚焦地區重點產(chan) 品、重點企業(ye) ,梳理涵蓋關(guan) 稅減讓表、原產(chan) 地規則等4大類內(nei) 容,整理匯編涵蓋3類14項RCEP熱點問題,組織開展RCEP享惠申報政策和操作線上直播宣講,惠及北京地區企業(ye) 2400餘(yu) 家。
“經貿規則計算器”出爐
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經貿規則計算器”也打造出爐。記者獲悉,北京海關(guan) 推出的這一計算器,可通過可視化平台,自主分析進出口商品在不同自貿協定間的比較優(you) 勢和原產(chan) 地規則,方便企業(ye) 掌握和應用經貿規則,直觀感受RCEP優(you) 惠稅率和享惠幅度。
北京現代采購副本部長薑英太表示,RCEP在既往簽訂的中韓自貿協定基礎上,給企業(ye) 提供了更多選擇。通過“經貿規則計算器”,公司能更好了解並掌握RCEP優(you) 惠原產(chan) 地規則和享惠政策。“我們(men) 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稅收減免,為(wei) 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開拓其他RCEP成員國汽車消費市場創造了更好條件。”
北京海關(guan) 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海關(guan) 將繼續落實《關(guan) 於(yu) 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的指導意見》,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幫助企業(ye) 和消費者實實在在享受RCEP落地帶來的“真金白銀”,讓出口原產(chan) 地這一“小證書(shu) ”創造“大實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