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央廣網評】網絡詐騙盯上未成年人 防護網該如何織密?

發布時間:2022-08-10 08:28:00來源: 央廣網

  國家網信辦近日曝光一批涉未成年人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有不法分子以加入“明星粉絲(si) QQ群”為(wei) 誘餌,聲稱完成任務可領取禮品或明星簽名,誘導未成年人進行轉賬或刷單;有的則宣稱免費贈送遊戲裝備,再通過“激活費、認證費、驗證費”騙取錢財,嚴(yan) 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網絡詐騙的“黑手”伸向未成年人,可謂惡劣至極。這些不法分子盯上未成年人,針對其社會(hui) 經驗不足、辨別能力較弱、法律意識不強等特點,對他們(men) 進行誘騙,而很多中了圈套的未成年人保留證據的意識也不足,常常給追責帶來難度。

  上述網絡詐騙類型並不新鮮,關(guan) 鍵是為(wei) 什麽(me) 涉未成年人的網絡詐騙屢禁不止?家庭、社會(hui) 、平台等相關(guan) 各方都值得深入反思。

  從(cong) 打擊網絡詐騙、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平台自律最為(wei) 關(guan) 鍵。網絡平台作為(wei) 內(nei) 容供給方,應依法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落實青少年模式,通過技術手段履行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提升自我監管水平,及時監測平台信息,對可疑賬號進行查封,對可能涉及詐騙的內(nei) 容傳(chuan) 播盡早幹預,完善包括實名製、詐騙舉(ju) 報、安全防控等一係列機製,對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網絡欺詐行為(wei) 零容忍。同時,相關(guan) 執法機構也應對平台監管存在漏洞而未能履行責任導致嚴(yan) 重後果的進行嚴(yan) 厲追責。

  當前正值暑假,未成年人長時間在家,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可能存在的網絡風險,履行好相應的管教責任。一方麵,學校和家長要向未成年人講解防騙知識和典型案例,強化其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麵,要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網絡文明價(jia) 值觀,如引導未成年人文明上網、文明用網。社會(hui) 各界要關(guan) 愛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和健康成長,多開展有益的特色文體(ti) 活動,給孩子們(men) 在線下提供更優(you) 質的內(nei) 容、更豐(feng) 富的選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於(yu) 虛擬世界。

  隻有家庭、企業(ye) 、社會(hui) 、相關(guan) 部門形成合力,才能築牢未成年人的防護網,確保他們(men) 享有一個(ge) 清朗、安全的網絡空間。(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夏研)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