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挽救體係助中小微企業重生
記者日前從(cong) 北京一中院新聞發布會(hui) 獲悉,3年來主動運用重整、和解程序解決(jue) 企業(ye) 發展中問題的中小微企業(ye) 逐年增多。一中院出台了全國首個(ge) 《中小微企業(ye) 快速重整工作辦法》,通過案例和規則雙軌並行,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發展解憂紓困。
該院發布了北京首例上市公司重整案等典型案例。針對北京華誼嘉信整合營銷顧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wei) 創業(ye) 板上市公司體(ti) 量較小等特點,該院指導管理人迅速全麵開展各項清產(chan) 核資、溝通談判;指導企業(ye) 和管理人靈活探索各種商業(ye) 可能,拓展互動營銷、電商代運營等新型業(ye) 務,由控股股東(dong) 提供3年業(ye) 績補足承諾,最大限度保障企業(ye) 擺脫曆史財務負擔,恢複運營發展能力。
此案自受理至審結僅(jin) 用49天,至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僅(jin) 64天。通過重整為(wei) 公司引入償(chang) 債(zhai) 資源和運營資金逾8億(yi) 元,成功化解企業(ye) 債(zhai) 務逾12億(yi) 元,使職工債(zhai) 權和稅款債(zhai) 權獲得全額清償(chang) ,近兩(liang) 萬(wan) 名中小股東(dong) 權益獲有效保障,公司職工崗位得以保留。
自2019年以來,一中院共適用破產(chan) 重整、破產(chan) 和解程序挽救中小微企業(ye) 34家,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引入投資47億(yi) 元,清理企業(ye) 債(zhai) 務378億(yi) 元,盤活企業(ye) 資產(chan) 512億(yi) 元,清償(chang) 職工債(zhai) 權4億(yi) 元,妥善安置職工1271人,服務中小微企業(ye) 脫困再生。在中小微企業(ye) 司法挽救案件中,民營企業(ye) 占60%,國有企業(ye) 占40%。分布在第三產(chan) 業(ye) 的中小微企業(ye) 占76%,其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ye) 、商務服務業(ye) 占比最高,均為(wei) 26%。
3年多來,一中院中小微企業(ye) 司法挽救案例中,破產(chan) 和解案共13件,占48%,均由破產(chan) 清算轉入破產(chan) 和解,確保企業(ye) 及時得到司法救治。2007年企業(ye) 破產(chan) 法施行以來至2018年底,僅(jin) 有1件破產(chan) 和解案件。
近年來破產(chan) 和解程序正逐步為(wei) 市場主體(ti) 接受。成立時間10年以上的成熟期企業(ye) 占中小微企業(ye) 挽救數量82%,且無一例破產(chan) 重整、破產(chan) 和解轉破產(chan) 清算案件,司法挽救的成功率較為(wei) 樂(le) 觀。
一中院依法簡化流程、適度放寬受理審查標準。對於(yu)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上市或掛牌的中小微企業(ye) ,以及主營業(ye) 務屬於(yu) 前沿科技、高新技術領域的,推定其具有重整價(jia) 值和重整可能,確保破產(chan) 保護程序及時啟動。
建立困境企業(ye) 營運價(jia) 值識別機製,確保有價(jia) 值的企業(ye) “應救盡救”。一中院搭建商業(ye) 談判平台,促進各方達成重整或和解意向,及時把握關(guan) 鍵節點轉換破產(chan) 程序,引導企業(ye) 進入司法挽救,提高企業(ye) 挽救成功率。
同時,該院采取依法批準債(zhai) 務人自行管理財產(chan) 和營業(ye) 事務、合理確定管理人報酬、積極推動網絡拍賣、降低網拍詢價(jia) 成本等方式,大幅縮減破產(chan) 費用。
市發改委、銀保監局、稅務局等單位的“府院聯動”是統籌解決(jue) 辦理破產(chan) 外溢性問題、協同化解企業(ye) 困境的關(guan) 鍵途徑。一中院明確“府院聯動”保障舉(ju) 措,協同構建財產(chan) 解封和信用修複等關(guan) 鍵程序,為(wei) 打通企業(ye) 挽救“最後一公裏”提供有力抓手。
創新企業(ye) 重整管理模式,該院鼓勵誠信的中小微企業(ye) 采用債(zhai) 務人自行管理與(yu) 管理人監督相結合的方式,推動實現企業(ye) 良性長遠發展。創新采用破產(chan) 加調解模式,在與(yu) 債(zhai) 權人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將企業(ye) 人員債(zhai) 務處理一並納入重整計劃草案,一攬子解決(jue) 企業(ye) 和相關(guan) 人員的債(zhai) 務包袱,實現企業(ye) 與(yu) 個(ge) 人共同脫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