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18家指定展映影院連日滿座,影迷們又興奮又期盼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火熱進行中,對於(yu) 廣大影迷來說,來北影節看電影已經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雖然今年“北京展映”單元影片隻有135部,相比往年少了一些,但影迷們(men) 的觀影熱情越發高漲。尤其對於(yu) 學生觀眾(zhong) 而言,今年北影節正好在暑假舉(ju) 辦,他們(men) 也因此成了今年北影節一股重要的觀影人群。
外國影片引進速度太快了
“為(wei) 了這次來北京看展映電影,我們(men) 準備很久了。”來自山東(dong) 理工大學的大二學生盧璵璠說。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中國電影資料館小西天影院,該影院1號廳15時30分展映4K版的《島嶼上的煎熬》,這是北影節“鏡界”展映單元的片子,由阿爾伯特·塞拉執導。今年5月26日該片曾在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也是金棕櫚獎入圍影片。
“北影節這麽(me) 快就能將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引進來,實在是太牛了!”盧璵璠豎起大拇指讚道。
跟盧璵璠同行的是她的高中同學曹雨佳。一天時間,兩(liang) 人就安排了三場電影,“早上看的是《養(yang) 蜂人》,晚上還有一場《恐懼吞噬靈魂》,本來還有一場《洞穴營救》,可惜臨(lin) 時取消了。”盧璵璠聊起這些片子如數家珍,“說實話,《養(yang) 蜂人》看完後,有些地方我不是很明白,感覺還是個(ge) 人閱曆不夠,如果再長大一些,可能理解起來會(hui) 容易些。”而曹雨佳告訴記者,“這麽(me) 多人聚在一起,感受光影的魅力,我感到很震撼!”
當晚,兩(liang) 人看完電影就要坐火車回濟南,“這是我們(men) 第一次來北京看電影節的展映作品,盡管最想看的兩(liang) 部片子沒有搶到票,但這也是一段美好的記憶。”曹雨佳說。
“小導演”為(wei) 圓夢做準備
16歲的王昱涵剛剛初中畢業(ye) ,他的目標是將來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我要當導演,要拿奧斯卡獎!”雖然沒有受過視聽訓練,但他已經拍攝過兩(liang) 部紀錄片,其中一部叫《紮旗》,記錄的是他患有癡呆症的姥姥的故事,另一部叫《光著腳,走路》,記錄的是爺爺住院期間的故事。
別看年紀不大,但王昱涵是各大電影節的常客,“前不久剛去了FIRST青年電影展,見到了謝飛導演。我很喜歡北影節的氛圍,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片子。我喜歡張藝謀、文牧野和曾國祥的片子,希望今後有機會(hui) 能在電影節上遇到他們(men) 。”
8月14日下午,記者在中間影院遇到了22歲的坤坤,她正準備進場看《麥路人》。坤坤剛從(cong) 華僑(qiao) 大學畢業(ye) ,學的是經濟學。她說:“這次我比較幸運,搶到了《麥路人》《永恒和一日》《尤利西斯的凝視》三部影片的票,後兩(liang) 部是希臘國寶級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的經典作品,圓了我的一個(ge) 夢。”
選片視角開闊透著大氣
“今年北影節期間,我們(men) 班的朋友圈裏可熱鬧了,大家都在議論展映單元的片子,互相交換如何能搞到票的心得。”在《四百擊》展映現場,記者遇到了春嬌和她的男朋友,兩(liang) 人都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研二的學生。今年春嬌搶到了《四百擊》《一個(ge) 男人和一個(ge) 女人》等經典電影的票,“我很喜歡北影節的視角,非常開闊,有著北京這座城市的大氣和包容。”
8月14日下午,影迷杜柯早早地來到了寰映影城合生匯店,該店當天展映的是《教父》50周年杜比視界重製版,“我已經看過無數遍的《教父》了,包括此前北影節展映過的4K修複版,但今天的版本很特別,這是杜比公司為(wei) 了杜比影院專(zhuan) 門修複的,也是這個(ge) 版本首次在國內(nei) 展映。”
“作為(wei) 北影節的老影迷,真的是太幸福了。”杜柯今年還搶到了《航海王:紅發歌姬》的票,這部動畫片今年8月6日剛在日本公映,隻在北影節上放映一次,這讓杜柯無比興(xing) 奮。
這些天,北影節18家指定的展映影院中,幾乎都是滿座,尤其是像《攻殼機動隊》《宇宙探索編輯部》《航海王:紅發歌姬》等影片,更是一票難求。“搶票這點苦算什麽(me) ,能在北影節上看到自己最想看的電影,這才是真的幸福!”杜柯笑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