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科技周“曬”出300餘項成果

發布時間:2022-08-26 08:29:00來源: 北京日報

  8月20日至27日,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暨北京科技周宣示著整座城市的“創新之魂”。今年北京科技周主場集中亮相光子AI計算芯片、數字PCR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係統、可生成個(ge) 體(ti) 精準腦功能圖譜的腦圖譜儀(yi) 等300餘(yu) 項成果,重點突出了前沿、交互、綠色等時代特色,超過六成展品可以進行互動,彰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底氣、勇氣和銳氣。

  同時,還設立“雲(yun) 上”科技周,讓更多的公眾(zhong) 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科學知識。此外,科技周舉(ju) 辦期間,市科普聯席會(hui) 各成員單位、各區、在京創新主體(ti) 和科普基地等全城聯動,開展各具特色、內(nei) 容豐(feng) 富的科技周活動,充分展現科技成果、科學魅力和科學精神,“與(yu) 科技同行”的氛圍彌漫京城。

  ■ 成果定義(yi) “創新之城”

  從(cong)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雄心壯誌正落實在行動中,一個(ge) 又一個(ge) 的科技創新成果次第湧現,北京正在用科技創新成果定義(yi) “創新之城”,向世界展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北京擔當”。

  走進城市綠心公園北京科技周主場展區,人工智能芯片、腦科學、雙碳、元宇宙等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成果詮釋著何為(wei) “創新發展、北京爭(zheng) 先”。

  “三城一區”主平台裸眼3D視頻播放的顯示屏,采用像素微距背投顯示成像技術,具有極致色彩的成像效果、領先全球的護眼效果,有效抑製了70%以上的摩爾紋現象產(chan) 生。光子AI計算芯片個(ge) 頭雖小,但算力強,已實現了全球首家商用落地,為(wei) 我國人工智能底層技術自主可控貢獻了“北京方案”。小科機器人擁有“AI科普數字腦”,不僅(jin) 能回答各類科普問題,和用戶聊天,還可以在開闊場景下自動尋路、跟隨、講解。腦圖譜儀(yi) 可以生成個(ge) 體(ti) 精準腦功能圖譜,推動腦疾病治療的臨(lin) 床轉化。城市軌道交通再生製動能量吸收利用裝置及智慧能源管理係統可在列車製動時高效回收再生製動能量,實現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的節能降耗,根據測試分析,應用該係統後變電所牽引能耗降低約15%,峰值功率降低約30%。24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具有高功率、高響應、高集成、高經濟等特點,大幅拓展了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在戰疫時大顯身手的科技力量,如今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又再送“驚喜”,公共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監測係統、數字PCR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係統等相關(guan) 技術悉數展出。其中,公共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監測係統利用大流量高效、安全的生物氣溶膠采樣器直接將空氣中新冠病毒顆粒富集至與(yu) 檢測芯片相配套的采集管內(nei) ,實現真正的“樣品入-結果出”式的高靈敏檢測。數字PCR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係統則采用創新的RNA一步法逆轉錄數字PCR技術,基於(yu) 數字PCR高靈敏的特性,可實現精準、定量的核酸單分子檢測,便於(yu) 常態化疫情防控。

  ■ 聯動打造科技盛宴

  在北京科技周主場,通州區政府、市消防救援總隊、市園林綠化局、市科協、中國科技館帶來了各自的主題展。通州展區聚焦當前元宇宙主要技術及應用場景,結合公眾(zhong) 所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立足數字城市與(yu) 未來生活,通過參觀、交互體(ti) 驗,在互動體(ti) 驗中帶領公眾(zhong) 了解元宇宙、感知元宇宙並對未來產(chan) 生期待。市消防救援總隊以“科技消防,守護平安”為(wei) 主題,重點展示了科技消防推動消防救援和火災防控科技產(chan) 品的研發和應用,為(wei) 火災預警、形勢研判、應急救援、搶險救災提供了全方位科技支撐,用科技武裝力量。市園林綠化局以“綠色科技,多彩生活”為(wei) 主題,通過實物展示、場景模擬、圖文影像、互動體(ti) 驗、專(zhuan) 業(ye) 講解等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首都園林綠化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和園林綠化在助力實現碳中和、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實現高質量科學綠化建設中的生動實踐。市科協帶來具象數學實驗室展覽,在現場為(wei) 前來參與(yu) 的公眾(zhong) 講授“數趣橫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訓練奧秘,觀眾(zhong) 現場反響熱烈,意猶未盡,流連忘返。中國科技館組織的“雙奧之城”展區,通過VR等交互方式助力弘揚奧運精神、傳(chuan) 播奧運知識,彰顯北京作為(wei) 世界首個(ge) “雙奧之城”的榮譽。

  北京各區也同步啟動“區科技周”,帶來精彩紛呈的科技活動。例如,順義(yi) 區通過開展科普基地特色活動、政策宣傳(chuan) 活動、全領域覆蓋科普活動,全麵展示“十四五”開局以來順義(yi) 科技創新所取得的各項成果;西城區科技周包括“點亮科技成果樹”“走進數字西城,感受美好生活”“打卡西城科普基地”“領略前沿科技魅力”四個(ge) 部分,通過互聯網、新媒體(ti) 等技術,打破空間限製,公眾(zhong) 足不出戶就能感受活動現場的精彩紛呈;朝陽區組織策劃了豐(feng) 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如科技表演秀、朝陽數字經濟展廳首次對外開放、國家速滑館冰上體(ti) 驗等;昌平區以未來科學城建設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wei) 抓手,集中展示在“雙碳”背景下,大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豐(feng) 台區線上展示65家企業(ye) 科技成果,掛牌20家區級科普基地,“線上展覽+線下活動”的形式為(wei) 市民提供一係列科技新體(ti) 驗;大興(xing) 區聯動企業(ye) 、鎮街、社區、農(nong) 村、學校等全社會(hui) 各類組織和群體(ti) ,開展“興(xing) 啟”“興(xing) 耀”“興(xing) 進”等活動,從(cong) 前沿科技、惠民成果、全民科技等不同角度充分展示大興(xing) 區科技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的魅力;懷柔區依托懷柔科學城、中科院所等優(you) 質資源,采用“線下活動+線上直播”的形式,展示懷柔區科技創新要素和領先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石景山區展示30餘(yu) 家科技企業(ye) 最新成果,涵蓋智能座艙、腦機交互、數字孿生等領域,向公眾(zhong) 展現極具特色又內(nei) 容豐(feng) 富的“科學國潮”。

  ■ 體(ti) 驗點燃科學熱情

  科技向善,創新為(wei) 民。北京科技周充分踐行科技發展的初心和使命,豐(feng) 富多彩的沉浸式體(ti) 驗活動讓硬核科技變得“觸手可及”。城市綠心公園戶外活動展區通過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技術,搭建場景實現重點展項沉浸式展示,實物模型與(yu) 數字化內(nei) 容結合,形成強烈的視覺衝(chong) 擊,生動展現科技創新成就與(yu) 科普成果,做到互動性強、體(ti) 驗性好、老百姓喜聞樂(le) 見。

  VR滑雪眼鏡通過自製VR紙板眼鏡,沉浸式帶領青少年兒(er) 童感受冰雪世界。大型客機模擬機一比一真實還原大型客機的駕駛艙和各項功能,為(wei) 整個(ge) 體(ti) 驗增加了趣味性。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觀賽體(ti) 驗技術與(yu) 係統讓公眾(zhong) 可通過手機操作自主選擇觀賽視角,身臨(lin) 其境地體(ti) 驗冰雪比賽的速度與(yu) 激情。銀河係“視界”以AR增強太空望遠鏡為(wei) 平台,營造宇宙星空浩瀚場景,直觀、清晰地虛擬觀測星係、星雲(yun) ,特別是銀河係不同的天體(ti) 形態。航天返回艙內(nei) 部結構及外觀按照1:1 仿真製作,每次可供2人進行VR互動,在虛擬場景中體(ti) 驗火箭發射升空至返回艙返回地球的全過程。

  本屆科技周還安排了科普活動,邀請院士、科普大V、科研人員,從(cong) 不同視角為(wei) 公眾(zhong) 帶來豐(feng) 富的科普互動講座。杜祥琬院士為(wei) 通州區梨園學校的學生們(men) 帶來了一場院士講科學活動,以“能源的故事”為(wei) 主題,講述了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以及能源與(yu) 人類生活的影響和關(guan) 係。北京交通大學陳征教授帶來了“五音六律中的基礎物理——科學與(yu) 藝術的交匯”,中間還穿插了互動教具的示範和演示,受到通州區潞河中學同學們(men) 的一致好評。AI科普課堂以“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為(wei) 主題,邀請了智譜華章CEO王紹蘭(lan) 和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係博士於(yu) 濟凡,為(wei) 觀眾(zhong) 講述人工智能的相關(guan) 內(nei) 容,不僅(jin) 有生動的分享,還有與(yu) 科普機器人“小科”的現場互動,激發了觀眾(zhong) 的參與(yu) 熱情,科技魅力感染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zhong) 。在2022年北京市科普講解大賽總決(jue) 賽現場,來自不同行業(ye) 和領域的選手圍繞“走進科技,你我同行”主題,借助多媒體(ti) 、實驗等手段,結合專(zhuan) 業(ye) 科學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成果等,在短短4分鍾內(nei) 深入淺出地向觀眾(zhong) 講解有趣的科學知識,展示了北京科普講解隊伍的風采。

  ■ 辦展彰顯“雙碳”理念

  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北京科技周活動從(cong) 參展、搭建、出行、餐飲、數據化管理等方麵采取相應舉(ju) 措,確保主場達到綠色、低碳、節能標準,打造一場無汙染、低耗能的環保節能型活動,並形成大型活動低能耗低碳示範樣板。

  科技周展區麵積約1萬(wan) 4千平方米,采用綠色、現代、簡約的設計理念,在公共設施和布展結構上,大麵積采用航空鋁材質型材等低碳、環保材料,主體(ti) 結構全部為(wei) 構件式安裝采用,無需現場製作,僅(jin) 需拚裝即可,重複利用率高,燈具采用節能LED燈,減少使用大功率耗電設備,節能降耗。

  充分發揮數字賦能,推出“雲(yun) 上”科技周,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展項展示、新聞瀏覽、線上免費預約等服務,進場核驗電子預約碼,實現辦展無紙化。其中,“雲(yun) 上”科技周雲(yun) 展廳分為(wei) “北京爭(zheng) 先”“高端資源科普化”“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綠色之城”“魅力通州”“雙奧之城”等7大板塊,以數字化方式呈現展項,實現線上“看展、聽展、問展”,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科學知識、體(ti) 驗科學樂(le) 趣、感知科學精神。

  本屆科技周在關(guan) 注議題上也同樣聚焦“綠色”,設置了“綠色之城”展區。圍繞“提升生態碳匯,助力碳中和”,搭建具有科學性、專(zhuan) 業(ye) 性、互動性、體(ti) 驗性於(yu) 一體(ti) 的展示空間,集中展示園林綠化助力碳中和的100餘(yu) 項新技術、新材料、新產(chan) 品等科技創新成果,舉(ju) 辦綠色低碳科學普及互動體(ti) 驗活動,倡導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 文/魏昕悅

  公眾(zhong) 可登錄2022年北京科技周官網預約參觀,屆時從(cong)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南門掃碼安檢進入,駕車請停在P6和P11停車場。公共出行可乘坐地鐵6號線在潞城地鐵站下車,出站後轉乘T116公交車(高樓金村方向),在綠心公園南門站下車。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