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朝陽區左家莊街道為社區商戶樓宇賦碼 “一碼共治”創新基層治理

發布時間:2022-08-26 08:30:00來源: 北京日報

  順源裏小區22棟居民樓、96個(ge) 單元門,今年4月起有了一個(ge) 新變化——每棟樓門前都張貼了一張“樓碼”,墨綠色的長方形小牌子上印著專(zhuan) 屬二維碼,提示居民有事直接掃碼。

  這樣的“一碼共治”,主要用於(yu) 社區居民服務和環境治理。

  發現8號樓2單元2層樓道裏有堆放的垃圾,在順源裏小區巡邏的誌願者張玉英第一時間掃碼反映。選擇“衛生問題”,用語音簡單描述一下,拍照上傳(chuan) 問題點位,選擇提交,兩(liang) 分鍾內(nei) ,這個(ge) 問題就即時傳(chuan) 到了後台。

  “居民掃碼反映的環境衛生、停車、物業(ye) 等各項訴求,社區有工作人員在線上實時查看,如果是環境衛生問題就交給保潔人員處理,涉及小區管理的就聯係物業(ye) 上門,保證24小時內(nei) 問題得到解決(jue) ,形成閉環治理。”順源裏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婧告訴記者。

  不僅(jin) 如此,通過“樓碼”這一載體(ti) ,居民可隨時掃碼查看居民樓信息,還可一鍵撥打居民樓各類服務管理人員電話,如包樓社工、包片民警、包片城管隊員、物業(ye) 單位、樓門長等,實現一對一的精細化服務。“樓碼”還聯動了臨(lin) 街治理商戶數據,通過嵌入602家商戶信息,讓轄區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買(mai) 菜、吃飯、理發、購物等方麵信息,便捷日常生活。

  服務關(guan) 口前移,吸附了不少12345來電訴求。王婧舉(ju) 例,去年汛期,社區接到相關(guan) 派單22件,而今年一件都沒有,“因為(wei) 前期居民們(men) 主動掃碼反映問題,我們(men) 在上門服務時進一步了解情況,許多訴求就未訴先辦了。”

  如今,左家莊街道7個(ge) 社區35個(ge) 小區375棟樓1448個(ge) 單元已完成賦碼工作,65802位居民信息被納入,形成“社區—小區—樓棟—單元門”的最小單元管理體(ti) 係。這也意味著,社區管理人員有了一本線上的電子台賬,基於(yu) 住戶類型、特殊群體(ti) 、電動車等,細分20餘(yu) 類標簽、5000餘(yu) 條數據,有助於(yu) 基層管理工作。

  用上“一碼共治”的還有臨(lin) 街商戶、商務樓宇。

  和左家莊轄區其他沿街商戶一樣,每天開門營業(ye) 後,“表哥火鍋”餐飲店店主王祝蘭(lan) 都會(hui) 第一時間檢查門前環境秩序,撿拾地麵垃圾,擺放好門前停放的共享單車,並拍下照片,掃描“門前三包”公示牌上的二維碼,將照片上傳(chuan) 到“一碼共治”平台。

  “因為(wei) 每天要拍照上傳(chuan) 信息,我們(men) 店員對門前的環境秩序更上心了。店門口衛生狀況越來越好,沒有亂(luan) 停車,再沒遇到居民對門前環境的投訴,就餐客流也穩定增加。”王祝蘭(lan) 說。

  左家莊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李彬彬也感受到“一碼共治”帶來的改變。“以前我們(men) 得挨家挨戶去督促檢查,發放紙質檢查單,現在商戶維護市容環境的自覺性極大提升。”李彬彬說,他們(men) 在平台上就能直接查看500多家商戶“門前三包”情況,如果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他們(men) 也可以直接線上督促商戶整改,不用到達現場即可隨時解決(jue) 問題,提升了工作效率。

  大數據也在助力商務樓宇減負增效。“原來不同委辦下發的信息采集任務進行了多表合一,能協調的數據不填,需填寫(xie) 的數據簡單填,既為(wei) 基層工作人員減負,也有利於(yu) 街道更好地協調企業(ye) 樓宇的物業(ye) 單位配合工作。”左家莊街道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對23個(ge) 商務樓宇內(nei) 的企業(ye) 數據動態分析,能為(wei) 樓宇立體(ti) 畫像,讓意向遷入企業(ye) 對樓宇的地理優(you) 勢、交通便利度、商務服務環境等情況一覽無餘(yu) ,提升區域內(nei) 營商環境。

  服務更精細了,居民的獲得感增強了,在社區樓棟、臨(lin) 街商戶、商務樓宇等一個(ge) 個(ge) 治理單元裏,大家都在享受基層治理數字化管理轉型帶來的變化。“一碼共治”平台也將吸引更多居民通過參與(yu) 轄區共治,形成多方參與(yu) 、共同治理的良性循環。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