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複興引擎
三高爐南廣場迎來北京時裝周首秀,冰墩墩雪容融裸眼3D視頻首發……剛剛過去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煥新升級的首鋼園展區為(wei) 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座了不起的首鋼園,是京西石景山發展的縮影。100多年前,鋼鐵巨人在京西崛起。1952年,石景山因廠設區,一路見證了首鋼生產(chan) 的火紅年代和由火到冰的涅槃重生。從(cong) 服務首鋼到改造首鋼再到借勢首鋼發展,近年來,石景山在城市更新和產(chan) 業(ye) 轉型上不斷發力,打造了滑雪大跳台、冬奧公園等一個(ge) 個(ge) 京西新地標,老工業(ye) 區一改過去“灰頭土臉”的形象,實現了向綠色高端之城的華麗(li) 蝶變。
從(cong) 默默服務到走向前台
提起石景山,很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典型的老工業(ye) 區,高爐煙囪林立,鋼鐵火花四濺,生產(chan) 熱火朝天。很長一段時間裏,相比於(yu) 在我國鋼鐵史上赫赫有名的首鋼,石景山一直默默無聞地扮演著服務保障首鋼生產(chan) 的角色。
石景山區的建立與(yu) 首都對工業(ye) 區的規劃定位息息相關(guan) :自1948年劃入北平市以後,石景山先後被劃為(wei) 北京市第十九區、第十五區,1952年始建石景山區,1958年被撤銷,1963年成立石景山辦事處,1967年才正式複建成為(wei) 石景山區。
打這兒(er) 起,石景山開啟了鋼花四濺的火紅年代。從(cong) 石景山煉鐵廠起步,1994年首鋼迎來高光時刻,這一年,它以824萬(wan) 噸的產(chan) 量超過當時的寶鋼總廠,成為(wei) 全國產(chan) 量第一的鋼廠。
“那是首鋼生產(chan) 的黃金期,我們(men) 首鋼人每天都是笑著去上班,‘農(nong) 業(ye) 看鳳陽,工業(ye) 看首鋼’絕不是一句空話。”時至今日,86歲的老首鋼攝影師陳尚彬仍珍藏著那張有名的《首鋼之夜》,那是一片紅色的鋼鐵海洋,照片中濃煙、火花以及火車頭耀眼的大燈,無不顯示當年熱火朝天的生產(chan) 場景。
伴隨鋼鐵產(chan) 量迅猛增長,首鋼沒能繞開環境汙染問題,甚至還曾在社會(hui) 上引發關(guan) 於(yu) “要首都還是要首鋼”的爭(zheng) 論。2001年7月13日,首鋼命運迎來重大轉折:北京申奧成功,首鋼停產(chan) 搬遷勢在必行。2005年,國務院批準“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整治”方案,拉開了中國鋼鐵史上最大規模遷移的序幕。首鋼自此開始逐年減產(chan) ,直至2010年最後一爐鐵水流出、高爐熄火。
過去一直存在感不強的石景山區,被推向了前台。石景山區人力社保局相關(guan) 負責人回憶,自2005年實施搬遷調整分流富餘(yu) 人員以來,首鋼共向社會(hui) 分流24100人,特別是2010年末首鋼全麵停產(chan) 後,一次性向社會(hui) 分流富餘(yu) 人員10100人。“作為(wei) 首鋼廠區所在的屬地政府,這在當時給石景山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該負責人說。
為(wei) 此,石景山區於(yu) 2006年與(yu) 首鋼共同成立了“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職工就業(ye) 服務中心”,在分流安置、創業(ye) 、培訓等方麵提供就業(ye) 指導與(yu) 服務。同時,石景山區還製定出台了積極的就業(ye) 政策,支持用工單位錄用首鋼富餘(yu) 人員,為(wei) 自主創業(ye) 的首鋼人員提供補助支持。數據顯示,石景山區累計實現接收首鋼分流富餘(yu) 人員15156人,再就業(ye) 率達到92.43%,為(wei) 首鋼搬遷調整提供了穩定的社會(hui) 保障。
謀篇布局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
如今的首鋼園,3號高爐變身多功能秀場,老電廠改造為(wei) 香格裏拉酒店,尤其是冬奧會(hui) 上亮相的滑雪大跳台,更是驚豔了世界。老舊工業(ye) 遺存被賦予了新生,整座園區煥發出了新光彩。
蝶變並非一蹴而就,背後經曆了長期的研究與(yu) 探索。
首鋼搬遷後,留下了大片的工業(ye) 園區和老舊淘汰的廠房設備。一開始,圍繞工業(ye) 遺存是“保”是“拆”,各方意見很不明確。2005年剛剛啟動搬遷時,首鋼與(yu) 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了廠區工業(ye) 資源調查評估,從(cong) 曆史文化價(jia) 值、工藝流程代表性、汙染治理、經濟和技術等多個(ge) 方麵對現存工業(ye) 設施進行調研,調查結果確立了分層分級的保護原則和框架。這項研究為(wei) 後續改造指明了方向:首鋼工業(ye) 遺存不僅(jin) 要保護,還要保留工業(ye) 風、首鋼味兒(er) ,讓曆史感與(yu) 自然相融合。
“北京市從(cong) 未希望首鋼簡單地賣地,而是要盤活存量資源,以首鋼自主更新為(wei) 主、市場化開發為(wei) 輔,實施分區分片滾動開發,最終完成改造,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首建投副總經理王達明表示。為(wei) 了更好地組織新首鋼發展建設,北京市於(yu) 2013年成立了新首鋼高端產(chan) 業(ye) 綜合服務區發展建設領導小組,並設立市新首鋼辦,石景山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市、區、企合作,部門聯動,合力解決(jue) 老工業(ye) 基地改造中的難點問題。
“2015年,《首鋼園區城市風貌研究》得到了相關(guan) 部門的高度關(guan) 注,直接促成了北京冬奧組委入駐首鋼園區的決(jue) 策。”北京戰略學專(zhuan) 家、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介紹,這項研究創新性提出“保留工業(ye) 素顏值、織補提升棕顏值、生態建設綠顏值”的打造整體(ti) 風貌理念,將“織補城市”“海綿城市”等設想運用到規劃編製和項目改造設計中,為(wei) 首鋼工業(ye) 遺存改造明確了方向。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2017年,《新首鋼高端產(chan) 業(ye) 綜合服務區北區詳細規劃》獲得原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hui) 批複,進一步為(wei) 園區北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一項項研究出爐,一項項規劃落地,首鋼工業(ye) 遺存改造的思路逐漸清晰。2018年底,北京市發布《加快新首鋼高端產(chan) 業(ye) 綜合服務區發展建設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行動計劃(2019年-2021年)》,即人們(men) 熟知的“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通過文化、產(chan) 業(ye) 、生態、活力“四個(ge) 複興(xing) ”,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的總體(ti) 目標。自此,首鋼地區轉型發展的規劃探索曆經10年,最終確認了明確的總目標和路線圖。
“工業(ye) 鏽帶”變“活力秀場”
過去首鋼的筒倉(cang) 、料倉(cang) 改造成創意辦公區,鏤空雕刻的玻璃圓孔活潑靈動,內(nei) 部空間活力時尚……2016年5月13日,北京冬奧組委首批工作人員入駐首鋼園區內(nei) 的西十筒倉(cang) 辦公區。前來采訪報道的媒體(ti) 記者紛紛舉(ju) 起手機相機,“原來工業(ye) 遺存改造後可以這麽(me) 漂亮!”
冬奧組委的入駐,拉開了首鋼轉型實施階段的序幕。時隔多年,首鋼園內(nei) 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又回來了。
老工業(ye) 廠房改造成冬奧訓練場館,“功勳高爐”3號高爐變身多功能秀場……漫步園區,撲麵而來的是兼具時尚與(yu) 科技的工業(ye) 風,工業(ye) 遺存與(yu) 自然山色完美交融。就連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巴赫也稱讚,石景山首鋼園區必將成為(wei) 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範,成為(wei) 世界工業(ye) 遺產(chan) 再利用和工業(ye) 區複興(xing) 的典範。
“在推動新首鋼規劃建設的大背景下,石景山明確了‘石景山就是新首鋼、新首鋼就是石景山’的工作思路,建立高層對接機製,共同製定工作方案,切實推動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讓新首鋼的改造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石景山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2019年9月,市民驚喜地發現,長安街西延線上的首鋼廠東(dong) 門打開了,一座跨越永定河、連接門頭溝與(yu) 石景山區的新首鋼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具有特殊時代意義(yi) 的一次轉變,從(cong) 封閉的廠東(dong) 門變為(wei) 連通的跨河大橋,透露首鋼擁抱變化、主動開放的強烈信號,這同時也是石景山區與(yu) 首鋼區企聯動,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有益探索。
隨著廠東(dong) 門打開的,還有過去因廠區割裂的城市空間。2021年10月1日,依永定河而建的北京冬奧公園建成開放,把首鋼園與(yu) 蓮石湖公園、永定河休閑森林公園等串聯起來,打開了過去封閉的廠區圍牆,縫合石景山西部區域城市空間界麵,石景山實現了由背河發展向擁河發展的華麗(li) 轉變。
“我家就住在公園邊上,從(cong) 窗戶一眼就能望見這裏,我是一點一點看著它從(cong) 荒草叢(cong) 生變成冬奧公園的。”石景山區古城街道濱和園社區居民李佳感慨,“過去蓮石湖公園隻通到新首鋼大橋下,現在橋下空間打通,首鋼園與(yu) 永定河連在了一起。穿過大橋,滑雪大跳台也近在咫尺,拉近了我們(men) 和冬奧的距離,也拉近了我們(men) 和城市的距離。”
2021年底,“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收官,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三年來,新首鋼地區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近600億(yi) 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綠色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等重點領域共計46個(ge) 項目完工,區域城市主體(ti) 框架基本成型。
由於(yu) 轉型成果顯著,石景山先後四次獲得國務院“老工業(ye) 基地調整改造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城市”表彰,昔日的“工業(ye) 鏽帶”蝶變為(wei) 城市“活力秀場”,成為(wei) 京西獨特的城市風景線和網紅打卡地。
帶動城市整體(ti) 複興(xing)
在首鋼園的帶動下,京西的轉型一步一個(ge) 腳印紮實推進。石景山是傳(chuan) 統老工業(ye) 區,除了首鋼,還有北鍋、北重、京能等京西八大廠,總占地麵積1032.5公頃。借鑒首鋼搬遷改造經驗,石景山正推動區內(nei) 多個(ge) 老工業(ye) 廠區開發利用,讓老廠房重新煥發活力。
剛剛落地首鋼微電子廠的光電子芯片項目就是新案例。首鋼微電子廠建於(yu) 上世紀90年代,目前已停產(chan) ,老舊的廠房和設備處於(yu) 閑置狀態。其中,“後道工藝”車間完成改造升級,變成萬(wan) 級無塵潔淨生產(chan) 車間。
“對原半導體(ti) 車間進行光芯片項目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車間的空間布局和既有管線,大大提高了廠房使用效率,減少改造成本。”華夏芯智慧光子科技公司總裁助理宋博宇介紹,該項目2022年2月開建,即將啟用投產(chan) 。
圍繞老舊廠房改造升級,石景山區正加速布局一批高精尖產(chan) 業(ye) ,為(wei) 京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首鋼園科幻產(chan) 業(ye) 聚集區內(nei) ,2.1萬(wan) 平方米的金安橋二號樓原為(wei) 首鋼物料倉(cang) 庫,經過改造成為(wei) 中關(guan) 村科幻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現已成功引入44家企業(ye) 。北京重型電機廠也在積極推進北重科技文化產(chan) 業(ye) 園項目一期規劃建設,現已引入3家科技文化公司。
站在新首鋼大橋上極目遠眺,以新首鋼建設為(wei) 重點,帶動城市整體(ti) 複興(xing) 的發展成效盡收眼底,石景山萬(wan) 達銀河商圈、銀河商務區、京西商務中心等現代金融產(chan) 業(ye) 聚集區緊密圍繞著長安街西延線,形成了一條璀璨的“長安金軸”。
近年來,石景山大力構建以現代金融為(wei) 主導,科技服務、數字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特色,商務服務業(ye) 為(wei) 支撐的“1+3+1”高精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初步形成銀行保險、工業(ye) 互聯網、虛擬現實等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高精尖產(chan) 業(ye) 對區域經濟貢獻顯著提高。2021年,石景山地區生產(chan) 總值930億(yi) 元,比2016年增長38.7%,年均增長6.8%。全區二三產(chan) 業(ye) 占比完成了7∶3到2∶8的逆轉,實現了由傳(chuan) 統重工業(ye) 區向綠色高端之城的華麗(li) 蝶變。
昔日默默無聞的石景山,已經成為(wei) 了引領區域轉型發展的火車頭。
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冬奧會(hui) 結束後,首鋼滑雪大跳台出發區恢複對外開放,預約參觀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一張張照片合影背後,是冬奧冠軍(jun) 穀愛淩、蘇翊鳴比賽時的同款視角。大跳台下,永定河畔,冬奧會(hui) 為(wei) 石景山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an) ,也為(wei) 京西未來發展積蓄了勢能。
“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後,京西城市複興(xing) 態勢已經形成。2022年3月,《深入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 加快推動京西地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接續執行,包括6個(ge) 方麵24項具體(ti) 任務,為(wei) 京西轉型發展擘畫新藍圖。
石景山區副區長李文化介紹,石景山將落實新三年行動計劃與(yu) 區“十四五”時期新首鋼高端產(chan) 業(ye) 綜合服務區轉型發展規劃、西部地區發展規劃有機結合,圍繞謀劃後冬奧時代轉型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鞏固綠色發展優(you) 勢等六個(ge) 方麵,確定了28項重點任務和60項重大項目,全力建設京西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石景山就是新首鋼,新首鋼就是石景山”。今年7月16日,首鋼園內(nei) 的二高爐南路正式通車,又一條連接首鋼園和城市的道路被打通,由城區進出首鋼園變得更加便利、通暢。石景山區副區長王智勇近期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當前,石景山區正加快實現市政公用設施向園區延伸,有序推動“廠區”“園區”向“社區”“街區”轉變,全方位力促城園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一起向未來”的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
回顧過往20年,伴隨著冬奧寶貴機遇和首鋼轉型、複興(xing) 引領帶動,石景山區告別了曾經老工業(ye) 區的“灰頭土臉”,迎來城市麵貌的煥然一新,古老的石景山區如今處處洋溢著生機、自信和激情。
石景山區委書(shu) 記常衛表示,全區將在現有轉型發展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和產(chan) 業(ye) 轉型兩(liang) 大戰略,逐步把新的宏偉(wei) 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未來的石景山,生態環境會(hui) 更加優(you) 美,基本公共服務將更加便捷,城市基礎設施更加高效,發展活力更加強勁,人民群眾(zhong) 將充分享受到區域發展的紅利,切實感受城市複興(xing) 帶來的新變化。
專(zhuan) 家觀點
全麵推動京西地區高質量發展
朱暉
石景山區作為(wei) 首都工業(ye) 的搖籃之一,續寫(xie) 了新中國現代工業(ye) 的史詩。近年來,石景山區緊抓“冬奧”和“新地標建設”兩(liang) 大曆史機遇,通過城市更新行動和高精尖產(chan) 業(ye) 轉型,向綠色之城邁進,成為(wei) 了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城市更新案例。
石景山在轉型之路上不斷嚐試探索,並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一方麵,首鋼片區已從(cong) 過去高爐林立的形象蛻變成為(wei) 具有活力和現代特色的跨界融合都市型產(chan) 業(ye) 區代表,更是在冬奧會(hui) 期間,以青春活力、年輕化、運動化的新景象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方麵,得益於(yu) 出色的轉型成果,石景山城市更新案例已經成為(wei) 了國家級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示範樣板,為(wei) 其他城市高質量發展做出了表率。
從(cong) 長期來看,石景山仍在進一步探索轉型發展路徑的過程之中。未來,可以總結階段發展成果和經驗,繼續與(yu) 首鋼一起,在城市更新、產(chan) 業(ye) 轉型、生態環境等多個(ge) 維度做更多嚐試,全麵推動京西地區高質量發展。
(作者係波士頓谘詢全球合夥(huo) 人兼董事總經理、石景山區經濟發展專(zhuan) 家智庫專(zhuan) 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