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鋪展“城澱相依共生共融”新畫卷
近日,“華北明珠”白洋澱喜事連連,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安家,消失多年的“土著”鰟鮍魚回遊……白洋澱實現從(cong) 靜態美到動態美,一幅人、水、鳥、魚和諧共處,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呈現眼前——
“鳥中大熊貓”安家落戶
“快看,青頭潛鴨來啦!”近日,雄安新區白洋澱南部水域附近的一處荷塘,一群小青頭潛鴨正在學遊泳,吸引了眾(zhong) 多遊人。
近日,在白洋澱煙波浩渺的水麵上,出現了一群活潑可愛的青頭潛鴨幼鳥,跟隨著“父母”自由自在地遊弋嬉戲。它們(men) 褐色的羽毛、白色的肚皮,與(yu) 白洋澱的葦綠荷紅交相輝映。河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yu) 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用相機快速拍下這珍貴的畫麵。
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屬鳥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30多年前,它們(men) 還是一個(ge) 非常龐大的種群,數量以百萬(wan) 計。但是由於(yu) 棲息地環境的破壞,這種對水質要求嚴(yan) 苛的鳥類,種群數量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急劇下降,目前全球僅(jin) 餘(yu) 1000隻左右。今年5月下旬,河北省林草局在對白洋澱濕地鳥類進行監測時,發現了10餘(yu) 隻青頭潛鴨成體(ti) 。
“野生鳥類被稱為(wei) 地方生態係統的‘晴雨表’‘環評師’,白洋澱每一個(ge) 新增鳥種的記錄,都能反映出白洋澱生態環境的好轉。”劉洵說。青頭潛鴨對遷徙和棲息環境極其挑剔,被稱為(wei) “鳥中大熊貓”,水質如何、氣候怎樣,水草是否豐(feng) 茂、食源是否豐(feng) 富,都是它肯不肯經停、能不能駐留的重要因素。
“而現在,它們(men) 在白洋澱不僅(jin) 安了家,還生了崽。”劉洵說,青頭潛鴨“戀”上白洋澱,是在用“腳”為(wei) 雄安新區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投票。
一度消失的鰟鮍魚歸來
近日,多年不見的鰟鮍魚出現在白洋澱,漁民們(men) 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老友一樣驚喜:“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水質變好了,消失數十年的鰟鮍魚自然而然回來了!”
鰟鮍魚是白洋澱原生的一種小型淡水魚,有著亮麗(li) 的體(ti) 色,對水質要求很高,對生存、繁殖的環境要求較為(wei) 苛刻,是自然水域中清潔水體(ti) 的指示魚種之一。
經河北省海洋與(yu) 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監測發現,目前白洋澱魚類已恢複至46種,鰟鮍魚、龍虱、青鱂、銀魚等土著魚類紛紛重現白洋澱,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19種,白洋澱魚類生物多樣性已達到高級別水平。
5年來,雄安新區推進了三期白洋澱生態清淤工程,治理魚塘420個(ge) ,拆除圍堤圍墊200餘(yu) 公裏,帶動修複澱區水域麵積240餘(yu) 平方公裏。據介紹,雄安新區下一步將結合百澱聯通、鳥島建設和澱區底泥治理,統籌實施第四期生態清淤工程。
生物多樣性的恢複前所未有
隨著白洋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魚蝦成群、水鳥翔集的生態美景再次顯現,生物多樣性的恢複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格局。白洋澱鋪展“城澱相依,共生共融”新畫卷。
為(wei) 了讓更多的鳥類“落戶”,雄安新區在白洋澱劃定9個(ge) 鳥類重要棲息地,其中大陽鳥島、木棧道、十裏荷香、慶洋鳥島、沙洲鳥島5個(ge) 棲息地為(wei) 絕對控製區,藻苲澱鳥類保護帶、桃花島鳥類野化中心為(wei) 相對控製區,府河、孝義(yi) 河河口濕地也進行了細化分區。
安新縣自然資源和保護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計劃2023年4月底前,完成大陽鳥島棲息地建設,同步完成青頭潛鴨、大鴇、灰鶴三種旗艦物種棲息地劃定。
在白洋澱一些澱中村,一些過去的獵鳥者銷毀了家裏的捕鳥網,成為(wei) 民間護鳥誌願者。雄安新區護鳥誌願者隊伍已超兩(liang) 千人;澱裏過去大魚小魚一網打盡的“絕戶網”不見了。
近日,保定市河長辦與(yu) 雄安新區規建局,高陽縣、清苑區、徐水區河長辦與(yu) 安新縣河長辦分別簽訂跨界河流“聯席聯巡聯防聯控”機製合作協議,統籌推進瀦龍河、孝義(yi) 河、府河、唐河、瀑河、漕河等6條主要入澱河流流域管理保護和協同治水護水等工作,共同守護一澱清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