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多措並舉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發布時間:2022-10-11 08:3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北京擁有全國最為(wei) 豐(feng) 富的科技資源。為(wei) 了將來自眾(zhong) 多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的科技稟賦充分發揮出來,近年來北京市致力於(yu) 從(cong) 政策體(ti) 係、體(ti) 製機製、資金支持和人才支撐等各方麵構建起一套高效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ti) 係,吸引和推動更多重磅的、原始創新的科技成果在京轉化落地,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創新動能,為(wei)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

  近日,北京市出台《關(guan) 於(yu) 在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開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等4項新政,旨在建立與(yu) 市場配置要素機製相適應的科技成果轉化製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的“堵點”。

  “先使用後付費”試點鼓勵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采取“先使用後付費”模式,授權中小企業(ye) 先行試用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對專(zhuan) 利許可使用費以“零門檻費+裏程碑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模式,代替此前“一次性買(mai) 斷”的“先付後用”模式,降低轉化門檻;同時引入擔保機製,在幫企業(ye) 承擔一定成果轉化風險的同時保障科研機構權益。

  此外,針對成果轉化其他堵點出台的《北京市關(guan) 於(yu) 落實完善科技成果評價(jia) 機製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推動北京市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工作方案》《北京市技術轉移機構及技術經理人登記辦法》也在加快落地中,以更好地發揮中小微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作用。

  近年來,北京不斷強化政策體(ti) 係建設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出台《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的知識產(chan) 權,率先出台“京校十條”“京科九條”,賦予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印發《關(guan) 於(yu) 打通高校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在京轉化堵點若幹措施》,市區累計出台近百項相關(guan) 政策;落實科技部等九部委《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要求,推動北京工業(ye) 大學、北京市科研院和北京積水潭醫院等3家市屬單位及6家中央在京單位先後完成26個(ge) 項目賦權改革試點工作。“三權改革”等多項政策措施在全國予以複製推廣,有關(guan) 試點內(nei) 容納入科技成果轉化法。

  啟動300億(yi) 元科創母基金

  北京市還積極探索市場化成果轉化機製。今年6月,北京設立啟動300億(yi) 元的科創母基金,80%投向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階段,部分資金投入期長達15年。基金加強與(yu) 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動,聯合共建北京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北京荷塘生命科學原始創新基金等,支持高科技成果的孵化與(yu) 轉化;支持科學家出資設立硬科技投資基金,從(cong) 源頭入手,專(zhuan) 注投資早期項目。同時建立了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製,形成全鏈條服務的知識產(chan) 權保險北京模式。

  自2018年以來,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通過投入2.4億(yi) 元財政資金,支持技術轉移機構98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1000人;建設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信息係統,匯交本市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組織中關(guan) 村“火花”係列活動,開展成果供需對接活動近500場,推介項目數千項。

  強化成果轉化人才培育

  有了政策、體(ti) 製和資金支持,還要有科技成果轉化方麵的專(zhuan) 業(ye) 人才支撐。為(wei) 此,北京市在國內(nei) 率先啟動技術經紀專(zhuan) 業(ye) 職稱評價(jia) 工作,2020年至今已有474人獲得職稱。同時實施“朱雀計劃”,成立技術經理人協會(hui) ,推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7家中關(guan) 村轉移轉化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支持清華、北理工、北工大開展技術轉移專(zhuan) 業(ye) 方向研究生教育試點,自2020年起累計培養(yang) 技術轉移專(zhuan) 業(ye) 碩士百餘(yu) 人,形成較為(wei) 完整的培訓體(ti) 係。

  2012-2021年間,全市共認定登記技術合同總計超76萬(wan) 項,技術合同成交額總量突破4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12.3%。去年全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總量突破9萬(wan) 項,是2012年的1.6倍;成交額7005.7億(yi) 元,是2012年的2.8倍。去年北京市流向外省市技術合同成交額是2012年的3.1倍,流向外省市和出口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比達到了74.1%,在帶動全國創新驅動發展方麵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