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地區初步建成宜居活力新城
初步建成“一縱一橫”“五通五暢”的主幹路網骨骼脈絡;目前已建成23所幼兒(er) 園及學校;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等5個(ge) 醫療項目落戶回天地區;12萬(wan) 居民喝上市政水;小米智慧工廠、華輝安健生產(chan) 基地等十餘(yu) 個(ge) 重大產(chan) 業(ye) 化項目落戶……2018年以來,本市連續推動兩(liang) 輪回天行動計劃,通過市、區、街三級統籌聯動,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品質、城市活力。
這座總麵積6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85.1萬(wan) 人的區域,已由原來的“睡城”逐漸華麗(li) 變身為(wei) 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初步建成一座宜居宜業(ye) 新城區。
170餘(yu) 個(ge) 重大項目
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市強化創新,從(cong) 需求端出發,直麵民生痛點,將居民最關(guan) 心、需求最緊迫的學位、床位、車位等問題轉化為(wei) 170餘(yu) 個(ge) 重大項目,不斷補齊回天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在交通方麵,回天地區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共計實施交通類項目51個(ge) ,市政道路高峰時段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6%,區域綠色出行比例提高20%,給回天地區居民帶來了通暢、快捷、舒心的出行體(ti) 驗。建成黃平西側(ce) 路、林萃路、北苑路北延等重點項目,實施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初步建成“一縱一橫”“五通五暢”的主幹路網骨骼脈絡。通過持續攻堅“拔釘”,解決(jue) 一批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打通龍域環路等斷頭路,投用陳營東(dong) 路等次支路網,不斷暢通道路“毛細血管”,形成內(nei) 捷外暢、互聯互通的路網體(ti) 係。加快17號線等大容量快速化軌道建設,改造提升3處站點,5處站點退出全市十大擁堵站點名單。天通苑北交通樞紐正式運行,新增公交線路近百條,基本實現有路就通公交車。開通全市首條自行車專(zhuan) 用路,建成投用42公裏綠道。
在教育方麵,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目標,持續擴大基礎教育供給和優(you) 化空間布局,確保各學段孩子“有學上”。兩(liang) 輪行動計劃針對區域學位缺口共實施教育類項目40個(ge) ,將新增學位約2.8萬(wan) 個(ge) ,目前23所幼兒(er) 園及學校已建成。增加普惠製幼兒(er) 園42家,普惠率提高到90%,保教費從(cong) 平均3000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持續優(you) 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回天地區孩子家門口“上名校”,新建學校堅持集團化辦學,先後引入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名校名師,並與(yu) 西城、海澱等市屬優(you) 質學校進行“手拉手”結對共建。
在醫療方麵,回天地區加快完善三級醫療體(ti) 係,基本實現了“病有所醫”。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共計實施醫療類項目11個(ge) ,可新增床位2000張,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處。目前,已建成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等5個(ge) 項目,增加床位1000張,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處,顯著提升了回天地區居民就醫的便利度。正在實施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三級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共計投用8處養(yang) 老設施,增加近400張養(yang) 老床位,建成21個(ge) 養(yang) 老驛站,提供80多項養(yang) 老服務和老年文體(ti) 活動,惠及轄區數萬(wan) 名老人。
此外,回天地區加快布局“區域商圈+社區商圈+特色消費”相結合的消費體(ti) 係,讓回天地區居民盡享愜意生活。改造提升龍域、龍德和龍澤三大商圈,布局新型消費業(ye) 態,打造美食、創意、潮玩、親(qin) 子、休閑等多重消費體(ti) 驗的商業(ye) 街區。在首開智薈街、龍域西區商業(ye) 街等主力街區,開展龍德廣場辣街、深夜食堂、美食夜市等夜消費品牌活動,打造“夜京城”北部生活圈。提升百姓家門口的消費體(ti) 驗,動態織補便民網點140餘(yu) 家,推動便民服務的連鎖化和品牌化,連鎖化率達到53%,與(yu) 中心城區水平相當,一刻鍾社區服務圈實現全覆蓋。探索文化消費業(ye) 態,在商圈內(nei) 引入樊登、桃李等108家實體(ti) 書(shu) 店,萬(wan) 人擁有書(shu) 店數量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24個(ge) 市政基礎設施類項目
疏通城市“毛細血管”
5年來,回天地區加快水、電、氣、熱等管網改造,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共計實施市政基礎設施類項目24個(ge) ,疏通了城市的“毛細血管”,推動更多居民小區接入大市政網絡。64個(ge) 小區及單位完成自備井置換及供水管網改造,12萬(wan) 居民喝上市政水。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實現易積水點動態清零,供水、排水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兩(liang) 輪行動計劃共計實施園林綠化類項目15個(ge) ,回天地區綠色空間持續擴大,公園化城市街區初見雛形。建成投用京都兒(er) 童醫院南公園、天通藝園、賀新公園、回龍觀街區公園等10項,公園綠地增加到629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全市平均水平。奧北森林公園一期主體(ti) 完工,預計近期開園,二期開工建設,項目將全麵打造首都中軸線北延長線的生態樞紐,是回天地區的“中央公園”。建成後,將惠及周邊十餘(yu) 萬(wan) 居民,有效緩解區域休閑健身公共空間稀缺問題。
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還介紹,5年來,回天地區統籌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zhuan) 項行動、城市更新、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推動轄區環境麵貌實現顯著改觀。回天地區累計拆除違法建設360萬(wan) 平方米,清理騰退回龍觀建材城、肯特家具城、白坊市場等區域性市場及物流中心25個(ge) ,實施“五微”提升工程340餘(yu) 項。完成東(dong) 小口鎮4個(ge) 村、5000餘(yu) 名農(nong) 民的回遷安置,創建79個(ge) 基本無違建社區和27條樣板示範街區,區域整體(ti) 環境麵貌、空間秩序得到顯著提升。創新利用疏解騰退閑置空間、成功推動龍華園鍋爐房改造項目試點投用,建成乒乓球室、瑜伽室等居民綜合文體(ti) 生活空間,填補了居民的便民服務設施短板。投用天通中苑10個(ge) 地下停車場,創新綠地與(yu) 停車垂直兼容、分層供地模式,通過施劃路側(ce) 停車位、利用人防工程等多種方式共計增加停車位8000餘(yu) 個(ge) ,初步實現停車有序。
市民熱線訴求滿意率、解決(jue) 率顯著提升,秩序類訴求同比減少九成,刑事、治安和秩序類警情同比分別下降66%、56%和76%,市民安全感始終保持在99%以上,穩居全市前列。
“雙創進社、雙城聯動”
保障人才就近就業(ye)
回天地區提升社區創新創業(ye) 功能,初步建成特色產(chan) 業(ye) 集聚區。建設雙創社區和雙創孵化器,累計建成騰訊眾(zhong) 創、龍域中心、科教中心等雙創載體(ti) 24家,增加雙創空間近60萬(wan) 平方米。設立“三大母基金”,精準投資回天成長型項目團隊45家(51家次),累計投資5.84億(yi) 元,成功培育智行者、小鳥科技等一批潛力企業(ye) 。“回+”雙創社區獲評全國首個(ge) 雙創社區。
強化回天地區與(yu) 未來科學城、中關(guan) 村科學城的聯動發展,積極承接引進高端產(chan) 業(ye) 業(ye) 態。回天地區基本完成“北四村”拆遷騰退,為(wei) 生命科學園三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建設小米智慧工廠、華輝安健生產(chan) 基地等十餘(yu) 個(ge) 重大產(chan) 業(ye) 化項目,落地投產(chan) 小牛電動、交大思諾等高精尖企業(ye) 。有償(chang) 收回天通中苑2300餘(yu) 套未售房產(chan) ,改為(wei) 人才公租房,精準對接“兩(liang) 穀一園”員工住房需求,保障人才北向回流、就近就業(ye) 。
回天地區的提升發展需要久久為(wei) 功,綿綿用力。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市發改委了解到,通過5年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回天地區老百姓獲得感顯著增強,近九成受訪居民給回天地區的生活環境和配套設施提升點讚,居民參與(yu) 社區治理的意願從(cong) 40.6%提升到87.3%,構建共建共享美好幸福新家園的信心和決(jue) 心不斷增強。下一步,本市將繼續深入推進回天行動計劃實施,讓群眾(zhong) 有獲得感,每年都看到新變化,加快建成與(yu) 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