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氣象服務十年創下多個第一次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北京市氣象局獲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直麵定時、定點、定量預報的世界難題,首都氣象人與(yu) 風霜雨雪同行,實現了“百米級、分鍾級”預報等多項重大突破。十年間,北京市氣象部門年均完成30至50餘(yu) 次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為(wei) 首都重大活動的成功舉(ju) 辦奠定了基礎。
十年氣象服務創下多個(ge) “第一次”
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自今年6月1日入汛以來,北京強對流天氣頻發。為(wei) 了做好汛期天氣預報,北京市氣象局組建了5個(ge) 觀測預報互動小組,積極開展新型觀測數據融合產(chan) 品研發及可視化應用。
研發與(yu) 突破,已經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十年間,依托重大活動,北京市氣象局在新型觀測產(chan) 品研發應用方麵成果豐(feng) 碩。以北京冬奧會(hui) 為(wei) 例,氣象部門首次在我國中緯度山區複雜地形下開展冬季多維度氣象綜合觀測,山地精密氣象觀測技術取得長足進步;依托3個(ge) 測風激光雷達對延慶賽區2千米×2千米範圍進行協同觀測,數據精度達到垂直分辨率50米、水平分辨率100米……
“新”不隻體(ti) 現在觀測設備與(yu) 資料上。北京冬奧會(hui) 上,氣象服務更是創下多個(ge) “第一次”:複雜山地“百米級、分鍾級”精細化氣象預報第一次成為(wei) 現實,第一次在奧運曆史上實現氣象信息報告全自動化,第一次實現“雲(yun) +端”七大核心業(ye) 務係統三地共享共用……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中,北京市氣象局針對天安門地區研發了10米分辨率地麵風實況分析產(chan) 品;針對臨(lin) 時大型構築物、建築物及煙花燃放需求,開展50米至200米高度的風向風速預報;研發重大活動氣象保障專(zhuan) 題可視化模塊,實現天安門地區多種關(guan) 鍵天氣要素實況和模式預報產(chan) 品的集中可視化和對比分析。
挑戰“預報天花板” 提升精準度
今年7月1日4時49分,天安門廣場舉(ju) 行升國旗儀(yi) 式,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1周年。正值汛期,雨水頻繁,首都功能核心區氣象服務專(zhuan) 崗、專(zhuan) 班逐小時滾動預報信息和服務提示,用精準服務慶祝黨(dang) 的生日。
回顧過去十年,“精準”是首都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的準繩,是首都氣象人的執著追求。
建黨(dang) 百年慶祝活動期間,氣象預報服務專(zhuan) 班挑戰“預報天花板”,直麵定時、定點、定量預報這一世界性難題。保障活動順利結束後,市氣象局趁熱打鐵,圍繞精準預報預警能力提升,實施“魔杖行動”:開展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模式在北京地區動力降尺度應用;細化分區預警發布,實現暴雨預警信號精細到街道(鄉(xiang) 、鎮);智能網格預報2天到3天產(chan) 品時間分辨率由3小時提升至1小時。
如果說觀測是預報服務的基石,那麽(me) 氣候預測就是“先行官”。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北京市氣象局應用山地氣象理論,科學模擬海陀山氣候特征,創新性提出適於(yu) 啟動造雪和適宜持續開展冰雪運動的“結冰期”概念,為(wei) 成功申辦冬奧會(hui) 提供科學依據。北京市氣象局連續4年開展賽區氣候預測、造雪窗口期氣象條件分析。
首次建立氣象“專(zhuan) 班”機製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在氣象預報中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中,氣象“專(zhuan) 班”機製首次建立,在中國氣象局的組織下,從(cong) 國家級業(ye) 務科研單位和京津冀氣象部門抽調24名優(you) 秀首席專(zhuan) 家組成預報團隊,參加各類會(hui) 商和服務保障。之後,該機製在多項重大活動中發揮作用。
2021年,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氣象保障服務中,久經沙場的預報老將和第一次參與(yu) 重大活動保障的“萌新”組成團隊,以老帶新、傳(chuan) 承匠心。
為(wei) 迎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中國氣象局組織組建了以北京市、河北省氣象部門為(wei) 主體(ti) ,國家級及北方省區氣象部門重點參與(yu) 的山地氣象預報團隊。團隊52名技術骨幹連續5個(ge) 冬季進駐冬奧賽區集訓,實地研究複雜山地氣象預報難題,開展冬奧場館預報實戰“比武”專(zhuan) 項行動,增強場館氣象要素的精細化預報能力。多家單位聯合組建冬奧氣候專(zhuan) 家團隊和服務團隊,深入鑽研小尺度氣候評估和預測技術。在國家“科技冬奧”專(zhuan) 項支持下,氣象、民航部門及多家科研院所43名專(zhuan) 家組成科技攻關(guan) 團隊,深入研究複雜山地氣象機理問題。
十年間,依托各類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北京市氣象部門多方麵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培養(yang) 出一批又一批的專(zhuan) 業(ye) 人才,為(wei) 首都氣象事業(ye) 的長足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