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北京平穀東高村鎮創建7個博士農場
在平穀東(dong) 高村鎮,村村都有叫得響的特色農(nong) 作物。今年,鎮裏一口氣兒(er) 申請了7個(ge) 博士農(nong) 場,為(wei) “小而美”的農(nong) 業(ye) 注入新能量。
走京平高速駕車出城,40分鍾就能抵達東(dong) 高村鎮。上周的一個(ge) 清晨,記者跟市農(nong) 林科學院蔬菜專(zhuan) 家張寶海和北京農(nong) 職學院園藝係主任李誌強,一起來到了趙莊戶村博士農(nong) 場。
大棚裏空氣濕潤,果香馥鬱,西紅柿品種超過10個(ge) 。“原味1號”已經長了四穗,果實泛出淡紅,“小丸子”則如青色瑪瑙珠。“我剛發現有一株葉芽變色了,二位專(zhuan) 家幫忙看看,是不是上病了。”大棚的主人張海友一點兒(er) 不見外,拉著專(zhuan) 家問個(ge) 不停。西紅柿品種不同,管理方式也略有差異,不論是水肥、溫度控製還是病蟲害管理,專(zhuan) 家都一一解答。
這次來村裏,專(zhuan) 家還帶來了“禮物”——新研發的穴盤苗韭菜。“韭菜出苗期最難熬,剛長出來像線一樣細,爭(zheng) 養(yang) 分有時爭(zheng) 不過雜草,難管護。”張寶海解釋,他們(men) 送來的穴盤苗韭菜已經度過了出苗期,可以直接套種在林下,春節前正好能上市。
東(dong) 高村鎮是蔬菜種植大鎮,蔬菜種植麵積逾9000畝(mu) 。“近些年,我們(men) 加快設施農(nong) 業(ye) 的升級改造,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農(nong) 業(ye) ,帶動村集體(ti) 增收。”東(dong) 高村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崔藎說,如今,大旺務豆角、趙家務大蔥、趙莊戶西紅柿、南宅莊戶歐李等,都成為(wei) 東(dong) 高村鎮的特色農(nong) 業(ye) 品牌。
今年,平穀區啟動了博士農(nong) 場建設,以博士團隊為(wei) 創建主體(ti) ,以科研創新與(yu) 生產(chan) 經營為(wei) 主攻方向,為(wei) 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匯聚科創和智慧力量。東(dong) 高村鎮與(yu) 北京農(nong) 學院、中國農(nong) 大、市農(nong) 林科學院等5家單位合作創建了7個(ge) 博士農(nong) 場,涉及大蔥、芍藥、大豆等多個(ge) 領域。短短數月,由中科院院士錢前選育的“平穀蕎麥1號”試種成功。趙家務的甜蔥首次嚐試“線播”,這種播種技術既節省人工,又保證了蔥苗的質量。
借博士農(nong) 場建設,蔬菜大鎮今年還種上了花。東(dong) 高村鎮有不少平原造林地塊,中科院博士彭麗(li) 平今春來到了這裏,操持起50畝(mu) 林下花田。“芍藥鮮切花近幾年很火。它耐旱,哪怕在鬱閉度較高的林子裏也能開花。”彭麗(li) 平說,上個(ge) 月,50畝(mu) 試驗田裏剛剛栽下逾百個(ge) 芍藥品種,她還手把手教林場工人養(yang) 護和采收技巧。
博士們(men) 還將在東(dong) 高村的花田探索芍藥全株利用。比如收集花瓣製作精油;將枝葉製成含天然抗生素的飼料。此外,還針對不同品種的芍藥研發保鮮劑。
除了農(nong) 業(ye) ,東(dong) 高村鎮域內(nei) 還坐落著漁陽滑雪場,擁有我國北方最大的弦樂(le) 生產(chan) 基地。“我們(men) 將把現代農(nong) 業(ye) 和文旅結合,打造‘春有百花,夏賞音樂(le) ,秋采碩果,冬戲冰雪’的四季特色體(ti) 驗遊。”崔藎說,隨著博士農(nong) 場的建設,城裏人來東(dong) 高村鎮不但能采摘,還能享受到農(nong) 業(ye) 科普、兒(er) 童遊樂(le) 等豐(feng) 富的休閑旅遊體(ti) 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