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6處賞秋點緩掃落葉
目前,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裏範圍內(nei) 公共綠地麵積已達2000萬(wan) 平方米。今年秋天,通州區城市管理委員會(hui) 、園林綠化局等部門,在副中心潞苑北大街、運潮減河南岸、廣渠路景觀綠地、通濟路、六環西側(ce) 路、京哈高速公路兩(liang) 側(ce) 景觀帶的部分綠地區域緩掃落葉,最大限度保留落葉景觀,方便市民親(qin) 近自然,感受秋日韻味。
昨天(27日),記者走進潞苑北大街旁邊的宋莊文化公園。大片銀杏樹,滿目金黃。通州區攝影協會(hui) 會(hui) 員黎振平正借著秋景給幾位舞蹈演員拍照。“聽說今年公園要在綠地裏保留一部分銀杏葉,我們(men) 特意來‘踩點兒(er) ’。等金色葉子鋪滿地麵,我們(men) 就來這兒(er) 排演節目。”黎振平說,過去每到秋天,公園裏的落葉掃得都很“急”,秋天獨有的韻味也少了幾分,他和幾位攝影愛好者為(wei) 了拍出好照片,經常要往大山裏跑,“今年不用了,家門口就能拍美圖。”
通州區城市管理委員會(hui) 副主任張嘉林也被眼前的秋色吸引,拿出手機拍照。“今年秋天,城市副中心向市民推薦6處賞秋打卡點,市民可以采集落下來的彩色樹葉,利用不同葉片的色彩、造型、肌理、形態,製作出屬於(yu) 自己的秋季紀念品。”張嘉林說,在落葉觀賞期,環衛工人仍然會(hui) 按時清掃道路,綠地中的落葉景觀則會(hui) “緩掃”。故意緩掃落葉,並不意味著放任不管,環衛工人每天都會(hui) 巡視綠地,撿拾垃圾的同時還要把落葉鋪散開來,增強景觀效果。通州區城市管理委在每處打卡點及周邊停車場都布設了標識,便於(yu) 市民查找。
緩掃落葉背後,還有順應自然的環境治理思路。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瓊說,落葉留在綠地中能形成腐殖層,改良土壤環境,對花草樹木生長有好處。目前,通州區正在西馬莊公園進行試點,落葉這類園林廢棄物不再外運,進行熱處理後,“綠廢”隻需30分鍾即可變成“綠肥”反哺林地。這項新技術接下來有望更大規模地在副中心推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