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將原址改建 新建總建築麵積7600平方米 2024年底重新亮相

發布時間:2022-10-28 09:03: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北京市發改委獲悉,近日,北京市發改委已批複大葆台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項目建議書(shu) (代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wei) 北京市2022年重點工程,並已納入新一輪城南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該工程項目位於(yu) 北京市豐(feng) 台區黃土崗鄉(xiang) ,遺址保護工作已於(yu) 2022年9月啟動,博物館改建工程計劃於(yu) 2022年底開工,2024年建成投用。

  此次改建將是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的一次優(you) 雅“升級”,也是博物館調整為(wei)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的重裝登場,將更好展示漢代曆史文化標識。

  新建總建築麵積7600平方米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館長楊誌國介紹,位於(yu) 北京城南的大葆台西漢墓,是新中國發現的第一座“黃腸題湊”葬製的西漢諸侯王墓,是北京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墓葬,對研究漢代喪(sang) 葬製度和漢代曆史具有重要價(jia) 值,2021年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大葆台西漢墓遺址發掘於(yu) 1974年,為(wei)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於(yu) 1983年對外開放,為(wei) 北京市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此次將在原址拆除重建。“目前,舊館的拆除工作正在進行當中。”

  “近年來,北京市積極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和博物館之城建設。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大葆台西漢墓遺址保護,推進大葆台博物館改建。”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此次項目新建總建築麵積7600平方米,其中地上麵積3480平方米,地下麵積4120平方米。

  建築設計尊重原有遺址及地貌

  楊誌國介紹,大葆台西漢墓遺址留存著中國西漢晚期的兩(liang) 座大型的木槨墓,被認定為(wei) 廣陽頃王劉建及其夫人的墓葬。其中,一號墓即為(wei) 一處保存完好、結構清晰的“黃腸題湊”墓。

  “黃腸題湊”是流行於(yu) 秦漢時期的一種特殊葬製,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其“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nei) ,故曰題湊”。

  “為(wei) 了更好展示漢代墓葬文化,此次改建在設計風格、結構規劃及外立麵打造上,處處彰顯漢代質樸、閎放的文化內(nei) 涵。”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建築造型取意漢代墓葬形製,采用覆鬥式造型,四麵放坡,配合以夯土立麵材質,彰顯漢代質樸、閎放的文化內(nei) 涵,呈現漢代“黃腸題湊”高等級墓葬製式。

  建築設計尊重原有遺址及地貌,遵循“整體(ti) 保護”與(yu) “最小幹預”原則,一號墓在室內(nei) 展廳展示,二號墓在室外地麵通過硬質鋪裝等材質再現墓室形製,金代水井設在外庭院形成景觀空間,封土堆通過綠化步道融入參觀流線。主入口隔扇牆立麵紋理提取“黃腸題湊”中的題湊形式,正麵橫向紋理為(wei) “黃腸題湊”的延展麵,側(ce) 麵為(wei) “黃腸題湊”的截斷麵,從(cong) 而巧妙運用了黃腸題湊葬製文化特點。

  楊誌國介紹,博物館在改建的過程中對遺址的保護也將更加完善。比如,在環境控製方麵,就將對墓室中的車馬坑進行防潮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還整體(ti) 通過采用綠色建材、裝配式結構、節水器具和節能電氣係統等,結合自然采光、通風等適宜技術策略,實現綠色低碳、節能環保。

  建成後將可“雲(yun) 遊”博物館

  根據改建規劃,項目注重發揮文物價(jia) 值,補充完善文物保護、展覽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用房,加強文物價(jia) 值的挖掘闡釋和傳(chuan) 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更好服務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和科普教育。

  “新建成的博物館內(nei) 將運用包括AR技術和三維數字掃描技術等在內(nei) 的先進技術手段,對大葆台西漢墓本身文化內(nei) 涵、所出土的文物進行細致的解讀。讓觀眾(zhong) 對大葆台漢墓本身的文物和價(jia) 值有更好的認識。”楊誌國介紹,屆時,觀眾(zhong) 們(men) 通過AR智慧場景,在博物館公眾(zhong) 號內(nei) 就可提前“雲(yun) 遊”博物館。來到博物館的觀眾(zhong) ,隻需通過上傳(chuan) 現場照片,就可了解相關(guan) 的墓主人的下葬過程、墓葬內(nei) 原有場景以及相關(guan) 出土文物所蘊含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

  此外,楊誌國還提到,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一直是社會(hui) 教育活動和科普教育活動基地,新改建後的博物館也將延續這一功能,進行漢代文化科普。觀眾(zhong) 來此可以體(ti) 驗投壺、寫(xie) 竹簡、進行漢服活動、模擬考古等。

  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大葆台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項目作為(wei) 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落地之花”,具有積極作用。項目建設是落實相關(guan) 規劃的具體(ti) 舉(ju) 措,有利於(yu) 加強珍貴文物遺址的保護,推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博物館之城建設。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