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三家公關公司營造“熱鬧場麵”,台當局被爆砸錢入IPEF卻落空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美國提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後,民進黨(dang) 當局曾多次大肆宣傳(chuan) ,對支持其加入該組織的美國議員表示“感謝”。然而,根據美國司法部網站公開的最新信息,所謂美議員支持台灣的“熱鬧場麵”,其實都是台當局花大錢堆砌出來的,背後一共牽涉了3家公關(guan) 公司。如今已經過去半年,民進黨(dang) 當局仍然沒有如願加入,遭到島內(nei) 輿論的質疑。
幾個(ge) 電話就要十多萬(wan) 美元
據台灣《聯合報》10月31日報道,此前,美國眾(zhong) 議院“台灣聯機”共同主席夏波、席瑞斯和康諾裏曾發起國會(hui) 議員聯署信函,交給美商務部長雷蒙多以及貿易代表戴琪。而根據美國司法部網站的公開檔案,這都是由美國尼寇斯公關(guan) 公司通過電子郵件與(yu) 電話發起的,並不是由議員主動發起的活動。同樣,美參議員梅嫩德斯帶頭動員參議員寫(xie) 信給總統拜登,表達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是台當局通過蓋哈特公關(guan) 公司寫(xie) 電子郵件,動員議員組織的遊說活動。除此以外,還有一家西半球策略公關(guan) 公司,也受到民進黨(dang) 當局的倚重。
報道稱,這3家美國政治公關(guan) 公司半年來接受台當局委托的主要業(ye) 務,就是在華盛頓推動台灣加入美國倡議的“印太經濟框架”。根據美國司法部網站的公開信息,蓋哈特公司過去半年來收取台灣“外交部”15.4萬(wan) 美元,尼寇斯公關(guan) 公司收取12萬(wan) 美元,西半球策略收取10.8萬(wan) 美元,3家合計38.2萬(wan) 美元。此外,台灣“經濟部”還以10.8萬(wan) 美元,委托柯羅偉(wei) 與(yu) 莫林政治公關(guan) 公司,協助推動台當局與(yu) 美國的貿易關(guan) 係及政策。也就是說,台“外交部”和“經濟部”僅(jin) 今年上半年就花了台灣納稅人1600萬(wan) 元新台幣,推動台美貿易關(guan) 係。
然而,民進黨(dang) 當局如此砸錢,最終卻沒有任何具體(ti) 成果。《聯合報》稱,從(cong) 各家公關(guan) 公司在美國司法部網站申報代理台灣遊說活動的內(nei) 容來看,他們(men) 多半隻是寫(xie) 寫(xie) 電子郵件,偶爾打打電話,就要收取十多萬(wan) 美元的報酬,可以說價(jia) 格非常高昂。
辯稱是“長期做法”
今年5月,拜登在東(dong) 京啟動“印太經濟框架”之前,民進黨(dang) 當局就通過各種渠道表達積極加入的意願。5月31日,蔡英文又稱,台灣會(hui) 持續向美國政府表達參與(yu) “印太經濟框架”的意願。不過幾個(ge) 月過去了,美方一直沒鬆口。
針對台當局花錢營造美國議員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熱鬧場麵”,台“外交部”10月30日聲稱,台北駐美代表處聘用公關(guan) 公司協助推動強化台美關(guan) 係相關(guan) 工作,是台當局長期以來始終采用的做法,並非任何單一政黨(dang) 所獨有。而且當局對公關(guan) 公司的聘用一向符合美國法令規定,所需預算也經台“立法院”進行完整且透明的監督。台“外交部”還吹噓稱,在台北駐美國代表處的統籌與(yu) 努力下,“美國政、商、學界等跨黨(dang) 派人士一向支持深化台美經貿關(guan) 係……相關(guan) 成果也有目共睹”。
島內(nei) 輿論對該組織並不看好
砸錢給公關(guan) 公司卻未能如願以償(chang) ,台當局遭到島內(nei) 輿論的批評。“立委”李貴敏撰文稱,台灣未被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納入,讓先前狂吹台灣應可列名創始會(hui) 員的“大內(nei) 宣”完全破功,並引用台“外交部次長”的話說他們(men) “同樣是看了報紙才知道(未納入)”。文章說,這幾年民進黨(dang) 當局不惜與(yu) 民意為(wei) 敵,開放萊豬、開放日本核食,不就是為(wei) 了加入CPTPP(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和國際經濟組織嗎?“但我們(men) 除了一連串的大內(nei) 宣、大外宣,一些“口頭的善意”,又獲得什麽(me) 實質利益,加入了什麽(me) 組織?未來繼續炒作所謂的深化經貿關(guan) 係議題,我們(men) 又要犧牲些什麽(me) ?”
與(yu) 此同時,對於(yu) “印太經濟框架”本身,島內(nei) 也存在質疑的聲音。國民黨(dang) “立委”費鴻泰稱,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是希望讓台灣百姓過好日子,而不是要讓年輕人幫美國打仗。台灣中時電子報刊登的一篇評論稱,“印太經濟框架”啟動時的聯合聲明稱,其目標是加速經濟一體(ti) 化,卻沒有市場準入與(yu) 關(guan) 稅減免。文章稱,各方很快就會(hui) 理解,“印太經濟框架”並不是消除貿易障礙的全球化機製,而是要配合美國對大陸貿易管製的“逆全球化”措施,“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落空概率較高”。
(來源:環球時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