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開市一年符合預期 “龍頭”撬動作用凸顯
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一周年。一年來,市場運行總體(ti) 平穩,各項製度安排有效運轉,市場生態持續改善,服務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能力持續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北交所開市一年來,基礎建設穩步推進,發展成效明顯,市場生態良性循環,基本符合預期。
各方資源加速匯聚
良性生態逐步形成
據介紹,經過一年的發展,北交所在以下幾方麵取得成效。
一是服務金融支持中小企業(ye) 、創新驅動等國家戰略的功能逐漸凸顯。北交所貫徹普惠金融政策導向,支持了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ye) 聚集發展。
二是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特色製度功能有效發揮,突出錯位、包容、靈活、普惠的市場特色。上市審核精準包容:四套並行的上市標準兼顧不同類型、不同特征企業(ye) ,行業(ye) 包容性強。發行融資靈活多元:提供普通股、優(you) 先股、可轉債(zhai) 等多種權益融資工具,實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向特定對象定向發行等多元融資方式。交易製度高效均衡:設置股票漲跌幅為(wei) 30%,合格投資者門檻為(wei) 50萬(wan) 元證券資產(chan) 。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完善市場功能:11月4日發布北證50成份指數樣本,擬於(yu) 11月21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行情授權與(yu) 指數基金開發工作正在有序推進。11月11日發布了融資融券相關(guan) 規則,後續將持續推進技術準備、權限開通、投資者培育等工作,盡快推進融資融券業(ye) 務正式上線。引入做市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改革舉(ju) 措也在穩步推進。
三是各方資源加速匯聚的良性生態逐步形成。北交所開市後,各類市場主體(ti) 參與(yu) 踴躍,市場活力不斷增強。企業(ye) 參與(yu) 意願激活,投資者結構明顯改善。其中合格投資者超520萬(wan) 戶,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均已入市,超580隻公募基金參與(yu) 市場,11隻北交所主題基金獲批注冊(ce) ,中介機構加大投入。
四是支持中小企業(ye) 持續成長的服務鏈條更加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更加緊密,北交所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進一步發揮。一方麵,轉板製度平穩落地。另一方麵,向區域股權市場延伸,區域市場向北交所輸送上市資源的路徑已經打通,推動形成了“創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交易所”支持中小企業(ye) 持續成長的全鏈條服務體(ti) 係,盡早進入資本市場規範發展的激勵機製更加明確,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培育路徑更加順暢。
“龍頭”撬動作用有效發揮
新三板活力增強
開市一年來,北交所“龍頭”撬動作用有效發揮,新三板活力和吸引力明顯增強。
其中,新三板創新層培育和遴選功能增強,2022年分層完成後創新層公司共1723家,達到分層製度實施以來最高水平,557家新進入創新層企業(ye) 中近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企業(ye) 掛牌新三板意願提升,新增申請掛牌企業(ye) 372家,同比上升2.4倍,其中超六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76家已摘牌公司重新申請掛牌。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是從(cong) 新三板中“優(you) 中選優(you) ”挑選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企業(ye) ,整體(ti) 質量較高,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企業(ye) 盈利能力更強。當前北交所良好的流動性有助於(yu) 幫助企業(ye) 以合理價(jia) 格實現融資,推動企業(ye) 快速發展。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稱,北交所開市一年來,基礎建設穩步推進,市場發展成效明顯,市場生態良性循環,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實現了良好成效。一是上市規模初具,審核上市加速;二是基礎製度齊備,製度改革正在路上;三是投資者數量大增,入場資金踴躍。隨著投資者的增多、入場資金的湧入,北交所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必將大幅提升,自然也給市場帶來豐(feng) 富的投資機會(hui) 和賺錢效應。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認為(wei) ,北交所開市一周年來,各項改革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北交所要繼續做大做強,需要更多地尋找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此外,要進一步發揮為(wei)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融資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強定價(jia) 的準確性。市場期待北交所流動性進一步提升,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並鼓勵主流投資機構研究投資。
上市公司立足科技創新
展現強勁發展韌性
開市一年來,北交所上市公司立足科技創新,堅持聚焦主業(ye) ,努力克服諸多挑戰。截至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業(ye) 占比77%,民營企業(ye) 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49家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平均研發強度達5.4%,創新特征鮮明。
從(cong) 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ti) 情況看,突出體(ti) 現以下幾個(ge) 特點。一是總體(ti) 業(ye) 績穩步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732.07億(yi) 元、淨利潤69.26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33.25%、19.43%,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與(yu) 發展韌性。二是研發投入驅動創新發展。上市公司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專(zhuan) 注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合計31.97億(yi) 元,同比增長33.10%,研發強度達4.37%,約為(wei) 規模以上企業(ye) 的3倍。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資本市場工具,不斷激發企業(ye) 創新活力。三是積極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通過實施股份回購、現金分紅及大股東(dong) 增持等方式,積極與(yu) 投資者共享成長收益。21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方案,預計回購金額上限5.53億(yi) 元,加大回報投資者力度。88家公司發布現金分紅方案,分紅公司家數占比超七成,合計分紅金額達23.61億(yi) 元,惠及近80萬(wan) 名投資者。
截至10月31日,新三板新申請掛牌企業(ye) 數量321家,是去年同期四倍。申請掛牌企業(ye) 中,共有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95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85家、摘牌後再次申報企業(ye) 76家、獲得私募基金等專(zhuan) 業(ye) 機構投資者投資的有128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八成以上公司為(wei) 省級以上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其中47家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今年前三季度,47家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173.00億(yi) 元、淨利潤21.31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9.78%、16.38%;平均研發強度5.69%。
諸海濱表示,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是加快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力量。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位於(yu) 產(chan) 業(ye) 基礎核心領域、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是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的核心力量。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創新升級、發展專(zhuan) 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是經濟發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國家競爭(zheng) 力提升的重要力量,有助於(yu) 加快產(chan) 業(ye) 鏈韌性鍛造,提高經濟抗風險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