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上線“防疫健康信息團體簿”

發布時間:2022-11-16 08:30:00來源: 北京商報

  針對社會(hui) 機構防疫力量不足、疫情防控台賬不清等實際困難,11月14日,北京市上線“防疫健康信息團體(ti) 簿”(以下簡稱“團體(ti) 簿”)服務。企業(ye) 等機構的管理員通過微信小程序登入“團體(ti) 簿”後,可以一鍵快速查詢機構內(nei) 部人員的健康寶狀態、核酸天數和疫苗接種情況。

  專(zhuan) 家分析表示,目前,我國在防疫方麵存在社區強、機構弱的情況,而“團體(ti) 簿”的上線,則有助於(yu) 暢通員工與(yu) 企業(ye) 之間的防疫信息流動,從(cong) 而讓我國疫情防控進一步走向精細化。

  理清台賬

  剛剛上線的“團體(ti) 簿”是麵向企業(ye) 等社會(hui) 機構的服務。據北京市經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根據需要注冊(ce) 登記後,可提供本機構人員健康狀態、核酸天數、疫苗接種情況的團體(ti) 查詢服務,幫助社會(hui) 機構細化防疫台賬,做好涉疫風險核查。

  北京商報記者進入小程序進行查詢後發現,進入“比對登記簿”微信小程序後,會(hui) 出現“防疫健康信息團體(ti) 簿”和“核酸信息比對行業(ye) 簿”兩(liang) 個(ge) 欄目。進入“防疫健康信息團體(ti) 簿”,企業(ye) 等機構的管理員需填寫(xie) 在北京健康寶所認證的手機號和證件號;認證後便可以申領登記簿。

  申領時,管理人員需填寫(xie) 機構名稱及詳細地址,完成後會(hui) 生成一個(ge) 以二維碼形式出現的登記碼,管理員可以通過微信轉發或線下通知等方式,將該二維碼共享給機構員工等需要服務關(guan) 注的人員。

  隨後,員工等人員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掃登記碼,並登記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信息填報頁麵底部有一個(ge) 小提示,向填報者說明,信息填報後將授權給所在機構進行防疫相關(guan) 信息查詢,包括健康碼狀態、核酸天數和疫苗接種情況。

  信息脫敏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彭雪海曾公開表示,將嚴(yan) 格落實《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堅持最小化采集原則,所采集數據僅(jin) 用於(yu) 防疫工作。采集的信息存儲(chu) 在市級政務雲(yun) 上,采用加密存儲(chu) 、加密傳(chuan) 輸、脫敏展示等技術,確保個(ge) 人信息安全。

  這一點在提示內(nei) 也有體(ti) 現,其中介紹,所填報信息除人員姓名外,其他信息將以脫敏形式顯示於(yu) 機構登記簿頁麵。基於(yu) 此,北京商報記者加入登記簿後,從(cong) 報社管理員處得知,管理員界麵內(nei) ,記者(即員工)身份證號碼第3-14位和電話號碼第4-7位均以*號代替。

  此外,彭雪海介紹,為(wei) 保障係統運行穩定,初期先采取每日分批次在後台與(yu) 健康寶數據進行比對的方式,定期刷新向社會(hui) 機構提供所關(guan) 注人群的健康信息,後續會(hui) 根據使用情況進一步完善。小程序內(nei) 提示,目前數據更新時間為(wei) 每天的6時、9時、12時和16時。

  仍需掃“健康碼”

  有了“團體(ti) 簿”後,還需使用健康寶嗎?對此,彭雪海提示,該服務旨在方便社會(hui) 機構,通過自主建立的“團體(ti) 簿”進行日常防疫監測,幫助及時掌握團體(ti) 健康狀態,並不替代個(ge) 人進出公共場所的健康寶亮碼、掃碼等應用。

  北京商報記者從(cong) 北京市經信局了解到,“團體(ti) 簿”僅(jin) 供企業(ye) 掌握員工防疫信息使用,除前述提到的公共場所外,登記“團體(ti) 簿”後,員工進入企業(ye) 時也仍需掃描健康碼。

  值得注意的是,該服務並非強製使用,且未來將提供線上退出服務。“個(ge) 人自願加入‘團體(ti) 簿’時,請您確認二維碼信息內(nei) 容和來源,必要時也可以和管理員聯係核實,之後再進行操作。”彭雪海指出,“如果您希望從(cong) 某個(ge) ‘團體(ti) 簿’中退出,可以和管理員聯係。後續我們(men) 也會(hui) 進一步完善係統功能,提供線上退出申請服務,也會(hui) 逐步簡化您填寫(xie) 驗證的內(nei) 容和程序。”

  並非首創

  “其實,‘團體(ti) 簿’並非北京首創。”中國人口學會(hui) 人口健康戰略傳(chuan) 播專(zhuan) 委會(hui) 召集人梁嘉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自10月暴發新一輪疫情以來,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使用粵省事App中的“團體(ti) 碼”,幫助提升防控效率。

  “這個(ge) ‘團體(ti) 碼’其實就是‘團體(ti) 簿’。”梁嘉琳表示。北京商報記者進行了解後發現,該“團體(ti) 碼”是麵向學校、企業(ye) 、政府機構、事業(ye) 單位等團體(ti) 推出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工具。根據操作指引,組織管理者可以創建專(zhuan) 屬團體(ti) ,通過微信分享鏈接或圖片,邀請相關(guan) 人員成為(wei) 團體(ti) 成員。被邀請人一旦同意加入團體(ti) ,就意味著授權將個(ge) 人的健康碼狀態、核酸檢測信息、疫苗接種信息自動同步給團體(ti) 管理者。

  此外,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依托海易辦平台於(yu) 9月初推出“團體(ti) 碼”功能,經過近兩(liang) 個(ge) 月的推廣試運行,也於(yu) 10月31日正式上線海易辦平台。

  責任主體(ti)

  “團體(ti) 簿”的上線是否意味著防疫主體(ti) 由社區轉移至企業(ye) ?2021年1月,北京市曾召開疫情防控發布會(hui) 指出,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提出的“五有一網格”防控要求,即:各社會(hui) 單位、企業(ye) 、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製度和責任人、有適量防護物資儲(chu) 備、有屬地醫療衛生力量指導支持、有隔離場所和轉運安排準備等措施,實施網格化管理,組織開展重點人群的信息登記、摸排和日常健康監測等工作,守住疫情防控網底。

  可見,在北京的疫情防控中,企業(ye) 、村(社區)均為(wei) 防控責任主體(ti) 。“從(cong) 統籌角度來說,是市、區、街道的疫情防控辦指揮部來進行管理,具體(ti) 的執行可能還是以社區為(wei) 核心。”北京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團體(ti) 簿’的上線,則在於(yu) 用一定手段管理具體(ti) 的企業(ye) ,通過團體(ti) 化的方式來了解員工的健康情況,是從(cong) 企業(ye) 的層麵來進行疫情防控,所以從(cong) 一定程度上,這一服務也在於(yu) 讓企業(ye) 發揮自身的社會(hui) 責任感。”

  解決(jue) 信息不對稱

  同時,據彭雪海介紹,測試上線“防疫健康信息團體(ti) 簿”服務,在於(yu) 針對社會(hui) 機構防疫力量不足、疫情防控台賬不清等實際困難。

  具體(ti) 而言,王鵬指出,將企業(ye) 拉入到統籌管理的過程當中更加有助於(yu) 精細化管理。“當前,北京主要實施的是市、區、街道、社區的四級防控管理機製,但如果把防控工作全交給社區來做,社區人員能力有限。”王鵬表示,“同時,社區不掌握企業(ye) 項目相關(guan) 工作人員的情況,也就不能在企業(ye) 相關(guan) 事項上進行很好的管理,所以我認為(wei) 這項服務是對疫情防控的精準化,是應對本輪疫情的一個(ge) 有效方法。”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也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企業(ye) 確實在防疫方麵是一個(ge) 薄弱環節。“目前,我國在防疫方麵存在社區強、機構弱,個(ge) 人和社區之間的信息通達順暢,但是員工和單位之間的信息通達相對缺少支點的情況。”宋向清表示,“企業(ye) 對員工的健康情況、出行方案不知情、不了解,如果員工一旦涉疫,就很有可能在單位內(nei) 造成傳(chuan) 染,也為(wei) 防控工作帶來新的困難。因此,‘團體(ti) 簿’可以讓這一薄弱環節得到彌補。”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