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朝陽區大力實施城鄉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讓美麗鄉村有“麵子”更有“裏子”

發布時間:2022-11-16 08:30:00來源: 勞動午報

  聚焦“治違、治髒、治亂(luan) 、治堵、治水、增綠”,持續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優(you) 化資源配置,深化未利用集體(ti) 產(chan) 業(ye) 用地統籌路徑;數字化讓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聰明”起來……日前,記者從(cong) 朝陽區獲悉,朝陽區大力實施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創新探索城市化路徑,統籌謀劃好“三個(ge) 片區、三塊地、三個(ge) 一體(ti) 化”發展任務,加快推動農(nong) 村城市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農(nong) 民市民化取得新進展。

  從(cong) “麵子”靚到“裏子”美 朝陽區46個(ge) 村莊煥發新麵貌

  前不久,3.7公裏長的青年路和睦家醫院至朝陽路段煥然一新,道路兩(liang) 旁的舊圍牆和部分樓棟換上了整潔的新裝,停車場嶄新亮相,農(nong) 村地區環境毫不遜色。從(cong) 曾經的“髒亂(luan) 差”到如今的屋舍齊、環境美、治安優(you) ,城鄉(xiang) 統籌規劃提升了黑莊戶鄉(xiang) 小魯店村的“顏值”。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朝陽區按照城市標準補齊農(nong) 村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既有道路管線建設、移交,增加對農(nong) 村水環境、能源、信息和垃圾處理設施等方麵的建設投入。

  從(cong) 一組數據可以窺見朝陽區推動農(nong) 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手筆:在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全區累計改造公共旱廁798座,升級306處不規範垃圾收集設施點位,建成4座汙水處理站,77條小微水體(ti) 完成治理,農(nong) 村地區累計新建道路數千條,新建大中小微公園綠地90餘(yu) 處,建成村史館、圖書(shu) 館黨(dang) 群服務中心等一係列文化設施300餘(yu) 處,全區46個(ge) 村莊煥發出“幹淨、整潔、有序”的嶄新麵貌,實現了從(cong) “麵子”靚到“裏子”美。

  下一步,朝陽區將持續加大農(nong) 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未來,朝陽區還將加快十一學校朝陽學校、北京中學東(dong) 壩北校區等項目落地,著力推動城鄉(xiang) “基礎設施一體(ti) 化、公共服務一體(ti) 化、社會(hui) 保障一體(ti) 化”。

  “王四營模式”成為(wei) 農(nong) 村城市化新樣板

  實現土地資源價(jia) 值最大化,是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jue) 的問題。作為(wei) 北京市探索第一道綠化隔離帶地區城市化路徑的試點鄉(xiang) ,今年7月,王四營鄉(xiang) 孛旺花園項目已經迎來了第一批“上樓”安居的村民。村民回遷安置並不是新鮮事,但孛旺花園卻有著不同之處——項目一期5個(ge) 地塊建了19棟住宅樓、1座幼兒(er) 園,還配備了商業(ye) 、醫療、學校、地下車庫,特別是安排了集體(ti) 產(chan) 業(ye) 用房,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夠就業(ye) 。“在推進孛旺花園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具體(ti) 做法可總結為(wei) ‘四合’,即用地整合、功能組合、空間圍合、高低結合。”王四營鄉(xiang)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新四合”理念的背後是減量發展的“王四營模式”,其核心就是“減量+高質量”,城市開發建設與(yu) 發展方式是從(cong) 土地城市化向人的城市化轉變。

  “王四營模式”成為(wei) 了朝陽區農(nong) 村城市化的樣板,在全區範圍內(nei) 推廣。今年以來,朝陽區圍繞安置房用地、集體(ti) 產(chan) 業(ye) 用地和上市地塊“三塊地”,持續強化功能導引、節約集約、優(you) 地優(you) 用,著力破除發展障礙,激活城市化內(nei) 生動力。

  數字技術加持讓特色農(nong) 業(ye) 園區實現高效作業(ye)

  高效農(nong) 業(ye) 顛覆了人們(men) 的傳(chuan) 統認知,朝陽區被定位為(wei) “數字農(nong) 業(ye) 先行區”,這樣的高科技種植、養(yang) 殖畫麵比比皆是。目前,朝陽區共有14家特色農(nong) 業(ye) 園區企業(ye) 。

  在朝來農(nong) 藝園,工作人員手指輕輕一點,溫室內(nei) 風機運行,自動將綠葉生菜區調節到合適溫度;巡檢機器人可對作物病蟲害、生育期等進行識別,智能控製係統以此作出環境監測、生產(chan) 采收預警等“決(jue) 策”;運輸機器人通過二維碼導航、定位係統和雷達設備,能夠精準躲避障礙物;消毒機器人則運用機器視覺、路軌兩(liang) 用等技術,實現對作物的精準噴灌;環境傳(chuan) 感器24小時不停“工作”,將數據實時傳(chuan) 輸到後台……

  以前靠經驗,現在靠數據,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朝來農(nong) 藝園產(chan) 量可以提高畝(mu) 產(chan) 15%以上,實現節省50%左右的人力投入、水肥藥等農(nong) 業(ye) 投入品使用降低10%以上,園區數字化生產(chan) 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樣,位於(yu) 孫河鄉(xiang) 的郎棗園,經過數字化升級改造,新建了36棟數字化溫室大棚,正朝著“無人果園”目標進發。

  高科技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更加精準化,也讓城鄉(xiang) 數字鴻溝逐漸消失。截至目前,朝陽區農(nong) 村地區擁有各類高端企業(ye) 190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179家、文化產(chan) 業(ye) 單位555家,成為(wei) 了農(nong) 村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未來,朝陽區將繼續以美麗(li) 鄉(xiang) 村、環境宜居標杆鄉(xiang) 建設為(wei) 契機,持續推進農(nong) 村地區麵貌改善,在詩意田園間繪就出大美朝陽城鄉(xiang) 融合新畫卷。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