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小事兒特辦 小區被封控沒耽擱老爺子輸液
最近,年過七旬的周先生在社區輸上了液,家裏人都舒了一口氣。他的女兒(er) 說:“老父親(qin) 要連輸3天液。按原計劃是去醫院,但現在我們(men) 出不去了。全家人很著急,好在是趕到了好時候,遇到了好大夫。”
周先生家住五道口,得了普通肺炎。經醫院排查無新冠肺炎傳(chuan) 播風險後,醫院給他開具了連續輸液3天的處方。結果,周先生家所在的小區封控了。作為(wei) 風險人員,他去哪兒(er) 輸液成了問題。他的女兒(er) 在家庭醫生群裏發了一條求助信息:“我爸歲數大了,正在病中,身體(ti) 虛弱。大醫院發熱門診資源寶貴,能不能給他想想別的辦法?”
很快,回複就彈出來了:“您別著急,我們(men) 一定幫老爺子想辦法。”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董瑞萍和群裏的醫護人員一邊安撫周先生及家人的情緒,一邊開起了“專(zhuan) 題小會(hui) ”。
事兒(er) 不大,卻是急茬兒(er) 。大家一致決(jue) 定:“小事兒(er) 要特辦。要防疫,也要讓周先生看好病。”
“我們(men) 上門給老爺子輸液吧?”有護士提出了上門服務的方案。“家裏沒有急救的藥品和醫療設備,老爺子正是虛弱的時候,萬(wan) 一出現不良反應,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經過認真評估,董瑞萍認為(wei) ,上門服務不是“萬(wan) 全之策”。
經過反複討論,最終社區醫院決(jue) 定,讓周先生到社區的“發熱哨點”輸液。董瑞萍解釋,這兒(er) 離患者家不遠,老人少折騰,又避免了在發熱門診發生交叉感染的風險。
約定好時間,周先生由社區轉運至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發熱哨點”的小方艙裏順利輸完了液。“替老父親(qin) 謝謝各位!”當晚,他的女兒(er) 又在家醫群裏發了條消息。回複依舊很快:“您別客氣,社區能辦的事就在社區辦,老人踏實了,我們(men) 就安心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