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報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li) 瓊 通訊員 聶薇
創新,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鮮明的底色。湖北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報告顯示,我省98%的“小巨人”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認證,473家企業(ye) 的研發強度均值遠超規上工業(ye) 企業(ye) ,平均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11.22項。荊楚“小巨人”創新能力強悍,已成為(wei) 湖北創新發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創新高投入帶來高產(chan) 出
在武漢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洲中越”)客戶名單上,博世、馬勒、伊頓、輝門等國際名企,長城、吉利、比亞(ya) 迪、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國內(nei) 龍頭企業(ye) 一一在列。
客戶耀眼,泛洲中越的科研實力清單同樣閃亮:CNAS認證的國家級實驗室,參與(yu) 製定2項國家標準、3項行業(ye) 標準,擁有發明專(zhuan) 利22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55項。
泛洲中越生產(chan) 的高強度耐磨銅合金,是一種重要的導體(ti) 材料,在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工程機械,液壓閥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國外材料巨頭曾主導該領域長達數十年。20年間,泛洲中越逐漸實現高強度耐磨銅合金國產(chan) 替代。近兩(liang) 年,公司相關(guan) 產(chan) 品在國內(nei) 市占率居行業(ye) 第一。
強悍創新,於(yu) 全省473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而言,是群像而非個(ge) 例。
從(cong) 研發投入整體(ti) 情況看,“小巨人”中研發投入超過5%的企業(ye) ,占比達到56.66%,第四批303家企業(ye) 研發強度的平均水平為(wei) 7.1%,且沒有研發強度低於(yu) 3%的企業(ye) 。473家企業(ye) 建有433個(ge) 研發機構,70家企業(ye) 有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22家企業(ye) 有博士後工作站,六成以上企業(ye) 至少與(yu) 3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有產(chan) 學研合作。“小巨人”企業(ye) 因此成為(wei) 吸引創新人才的強磁場,180家企業(ye) 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重在20%至30%,40家企業(ye) 一半以上員工從(cong) 事研發工作。
創新上的高投入帶來高產(chan) 出。數據顯示,473家企業(ye) 平均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11.22項,其中93家企業(ye) 近兩(liang) 年獲得國家級技術創新類項目,47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近兩(liang) 年承擔過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企業(ye) 的行業(ye) 話語權也隨之增強,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作為(wei) 主要起草單位,製修訂的已批準發布標準總數累計958項,第四批中有近三成企業(ye) 參與(yu) 國家標準製定。
“小巨人”拉動“大馬車”
位於(yu) 宜昌的湖北中南鵬力海洋探測係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鵬力”),十餘(yu) 年來深耕海洋探測領域,自主研發的陣列式海洋雷達成功替代進口,填補國內(nei) 空白,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產(chan) 品被廣泛應用於(yu) 海洋資源開發、氣象、漁政、江河生態保護等領域。2020年,中南鵬力營收增長64.2%,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達95.6%,員工薪資最大增幅達120%。
作為(wei) 湖北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標杆”“頭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顯現出強勁韌性。
——營收穩步提升,結構性增長趨勢明顯。2020年,473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戶均營收達2.63億(yi) 元,到2021年增至3.51億(yi) 元,其中27家企業(ye) 營收超10億(yi) 元,同比增長68.75%。
——利潤整體(ti) 提升,綜合效益不斷改善。2020年,473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戶均利潤為(wei) 2700萬(wan) 元,到2021年增至3700萬(wan) 元,同比增長37%,其中利潤破億(yi) 元的增至26家,同比增長31.25%。
“小巨人”,塊頭不大能量不小,企業(ye) 不但自身筋強骨壯,還成功拉動出口這架“大馬車”。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主導產(chan) 品出口額達54.74億(yi) 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10.07%,拉動全省出口增長3.44個(ge) 百分點,對2021年全省出口額增長貢獻值為(wei) 7.86%。
省經信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1年我省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全年累計增長14.8%,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5.2個(ge) 百分點,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二位,兩(liang) 年平均增長3.8%。整體(ti) 來看,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數量全省分布與(yu) GDP、工業(ye) 增加值全省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