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江蘇發布首批200個省級地名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2-12-09 11:14:00來源: 人民網

  12月8日,江蘇省民政廳、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hui) 辦公室等6部門聯合公布2022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名單。這也是江蘇首批省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名單。

  去年底,江蘇製定《江蘇省地名文化遺產(chan) 評定辦法(試行)》,從(cong) 時間因素、文化含量、影響程度、傳(chuan) 承價(jia) 值等四個(ge) 方麵設定地名文化遺產(chan) 評定標準,規範申報評定程序,要求各地對列入地名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地名,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建立完善地名資源儲(chu) 備庫,確保地名文化遺產(chan) 得到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和傳(chuan) 承發展。今年江蘇全麵啟動省、市、縣三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評定工作,以古城、古鎮、古村落為(wei) 評定範圍,截至目前,各地共評定819個(ge) 縣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448個(ge) 市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

  據介紹,此次入選的江蘇省首批省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共計200個(ge) ,其中:古城地名50個(ge) 、古鎮地名79個(ge) 、古村落地名71個(ge) 。按地域分布,蘇南地區134個(ge) ,占比67%;蘇中地區38個(ge) ,占比19%;蘇北地區28個(ge) ,占比14%。按入選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傳(chuan) 統村落情況分析,入選國家級或省級曆史文化名城的地名有16個(ge) ;入選國家級或省級曆史文化名鎮的地名有33個(ge) ;入選國家級或省級曆史文化名村、國家級或省級傳(chuan) 統村落的古村落地名有44個(ge) 。

  近年來,江蘇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資源,多措並舉(ju) 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目前,全省13個(ge) 設區市均出台了地名管理辦法或規定。今年4月,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台《關(guan) 於(yu) 在城鄉(xiang) 建設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的實施意見》,要求不隨意更改老地名,要將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融入城市更新行動。

  為(wei) 有效傳(chuan) 承中華文脈、充分發揮地名時代價(jia) 值,江蘇各設區市、縣(市、區)均建立本級曆史地名保護名錄,共收錄曆史地名13000多條。結合地名文化遺產(chan) 評定等工作,各地積極為(wei) 曆史地名樹碑立牌,江蘇已為(wei) 古鎮、古村、古街巷、曆史文化街區等樹牌2000多塊,有效保護並宣傳(chuan) 了“烏(wu) 衣巷”“青果巷”“山塘街”“西津渡”等曆史悠久的老地名。全省發布了兩(liang) 批共200個(ge) “紅色地名”。

  同時,結合城市“軟更新”行動,江蘇各地積極重啟老地名,活化運用了一批社會(hui) 影響大、曆史文化內(nei) 涵深、傳(chuan) 承價(jia) 值高的老地名。比如,結合道路、橋梁新建、改擴建,南京等地就地啟用“大勝關(guan) ”“黃天蕩”等老地名。常州、淮安等地將“重啟”老地名超前置入規劃階段,從(cong) 源頭把好關(guan) ,在新生地名中優(you) 先考慮複活使用老地名。近兩(liang) 年,江蘇共活化使用老地名800多個(ge) 。

  下一步,江蘇將建立健全地名管理服務工作機製,修訂完善地名法規政策,持續將曆史地名保護傳(chuan) 承融入城市更新行動。在規範地名管理方麵,配合相關(guan) 部門持續做好地名命名、更名等審批工作,做好地名備案公告工作,推進鄉(xiang) 鎮地名規劃編製;在完善老地名分級保護體(ti) 係方麵,逐步建立省、市、縣三級地名文化遺產(chan) 名錄和數據庫,建立健全標準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機製。並推動持續編製出版各類地名文化叢(cong) 書(shu) ,廣泛利用媒體(ti) 網絡等,加大宣傳(chuan) 推介力度,不斷提升地名文化的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