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布六條優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央廣網成都12月9日消息(記者 昌思榮)12月8日,健康四川發布消息,為(wei) 更加科學精準防控,進一步優(you) 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結合四川實際貫徹落實新十條,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了六條措施。具體(ti) 如下:
一、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對來自境外國家(地區)的人員實施“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離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的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或不接受同住人員共同隔離的,實施集中隔離。
二、優(you) 化調整密切接觸者隔離管理方式。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采取5天居家隔離,第5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具後,方可解除隔離。對目前正在集中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可“點對點”閉環轉運回居住地,實施後續居家隔離。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或不接受同住人員共同隔離的,實施集中隔離。
三、優(you) 化調整來(返)川人員防控措施。取消來(返)川人員報備要求,來(返)川人員不再實施“入川即檢”。未完成“入川即檢”相應頻次的,不再對其“天府健康通”健康碼賦黃碼。來(返)川不滿5天者,其“天府健康通”界麵不再顯示“入川未滿5天”的標記提示。
四、優(you) 化調整賦碼規則。取消“天府健康通”健康碼黃碼規則,僅(jin) 對感染者、密切接觸者、近8天內(nei) 來自境外國家(地區)的人員賦紅碼,並調整相應變碼規則。感染者變碼規則為(wei) “出院後轉綠碼或社區收集逐級上報轉綠碼”,密接變碼規則為(wei) “5天後轉綠碼或排除風險後轉綠碼”,近8天內(nei) 來自境外國家(地區)的人員變碼規則為(wei) “目的地為(wei) 省內(nei) 人員入境8天後轉綠碼;目的地為(wei) 省外人員入境5天後確定離川當日轉綠碼”。
五、優(you) 化調整重點場所(重點機構)疫情防控措施。外來人員進入養(yang) 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住院部、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要堅持嚴(yan) 格執行“戴口罩”的規定,堅持查驗健康碼和48小時內(nei) 核酸檢測報告。其他公共場所要嚴(yan) 格執行“戴口罩”的規定,但不再查驗健康碼、核酸檢測報告、通信行程卡、風險城市旅居史,不再掃場所碼。有疫情的學校要以最小生活單元精準劃定風險區域,最大程度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線下教學、生活等秩序。
六、優(you) 化常態化核酸監測工作。各地不得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要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頻次。除與(yu) 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正在啟用的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商場超市、快遞、外賣等從(cong) 業(ye) 環境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高風險崗位從(cong) 業(ye) 人員落實相應核酸檢測頻次外(監測方案另行製定),其他人員實行“願檢盡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