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市醫院發熱門診增至303家 二級以上醫院均開設發熱門診

發布時間:2022-12-13 09:01:00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昂介紹,針對市民近期反映較突出的醫院發熱門診就醫難問題,北京市迅速部署發熱門診和診室擴麵增容,目前全市醫院發熱門診從(cong) 94家增至303家,全部二級以上醫院均開設發熱門診或診室。

  24小時發熱門診235家

  李昂介紹,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調整後,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選擇居家康複,本市在院診斷新冠感染者數量及核酸檢測數量均呈下降趨勢,同期,發熱門診就診量和流感樣病例數明顯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劇增長。此外,本市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入院量持續下降,出院量持續增長。12月8日至11日,全市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共入院5517人,出院2.1萬(wan) 人;方艙醫院床位使用率從(cong) 8日的56.3%降至11日的32.3%。

  李昂說,從(cong) 新冠病毒傳(chuan) 播速度和波及範圍上看,當前本市疫情快速擴散蔓延的趨勢仍然存在。為(wei) 有效保障市民就醫需求,本市推進發熱門診建設,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均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診室,增派人員力量。全市303家醫院發熱門診中,24小時開診的235家,可接診發熱兒(er) 童的100家。全市349家正式運行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設立發熱診區,為(wei) 有發熱等11類症狀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他提示,為(wei) 避免集中至個(ge) 別大醫院就醫導致排隊擁擠,建議市民就近就便優(you) 先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市衛健委將會(hui) 同各區對發熱門診開診情況持續督導檢查。

  谘詢就醫非急症不打120

  強化院前急救方麵,北京急救中心擴容120調度指揮係統,調整接聽調派模式,優(you) 化調派流程,調整人員班次,補充力量增加120接聽受理坐席。各區成立非急危重症轉運專(zhuan) 班,設立救助轉運電話,保留愛心車隊、轉運專(zhuan) 班,統籌調配非急救轉運車組,分流非急危重症需求。同時,加大120急救電話應用場景宣傳(chuan) ,鼓勵無症狀和輕症患者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自駕車等方式就醫。李昂說,希望市民合理使用120急救電話,谘詢就醫、非急危重症等情況不撥打120,為(wei) 急危重症患者讓出生命熱線。

  本市按照“健康監測、分類管理、上下聯動、有效救治”原則,線上線下相結合,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分級診療服務網絡。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居家隔離康複,症狀加重時可就近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病情較嚴(yan) 重、超出基層診療能力的患者,根據病情至轄區二三級醫院就診,必要時轉診至市級定點醫院。全市44家互聯網醫院、167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可為(wei) 患者提供線上服務。本市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結合實際情況為(wei) 感染者提供健康谘詢、遠程診療、轉診指導等服務,推進開展重點人員情況摸排。

  就診首選社區衛生中心

  李昂提示,當市民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居家治療不見好轉時,可首選居住地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或聯係家庭醫生尋求幫助。對於(yu) 轄區高齡、行動不便等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人,在開展健康評估的基礎上,社區醫務人員可提供上門巡診或協助轉診。

  為(wei) 加強合理用藥指導,市衛生健康委組織藥學、臨(lin) 床和中醫專(zhuan) 家,結合本市氣候特點,參考本輪疫情用藥診療實際,製定發布了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藥目錄(第一版)》,對第九版診療方案中推薦用藥進行完善和補充,采取中西藥分開的原則,針對發熱、咽痛等6類中醫診斷症狀推薦67個(ge) 中藥品種,針對咳嗽咳痰等4類臨(lin) 床症狀推薦41個(ge) 西藥品種。目錄列出的108個(ge) 中西藥藥品涵蓋很多非處方類藥品,市民可在醫院以外,根據自身症狀需求從(cong) 零售藥店、電商平台等多種渠道購買(mai) ,根據說明書(shu) 合理用藥。

  特別提醒

  無需預防性服藥 避免超劑量用藥

  北京市藥學質控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副主任、主任藥師楊毅恒介紹,藥物治療的一般原則為(wei) :無症狀者無需藥物治療;如果有相關(guan) 症狀,可選用一些必要藥物來對症治療。

  感染新冠病毒後,當出現流涕、鼻塞等症狀時,有些患者會(hui) 選擇使用感冒藥治療。楊毅恒說,奧密克戎感染與(yu) 普通感冒或流感的部分症狀有相似之處,一些抗過敏藥物可有效緩解流涕的症狀,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這類藥物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應,須按說明書(shu) 或遵醫囑服用。市麵上常見的感冒藥也具有抗過敏(藥名中含“敏”字)、緩解鼻塞(藥名中含“偽(wei) ”“麻”字)、止咳(藥名中含“美”字)的作用。

  楊毅恒說,當出現發熱症狀、體(ti) 溫在37.5℃至38.5℃之間時,應優(you) 選物理降溫,當體(ti) 溫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熱藥。對於(yu) 一些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狀較重但體(ti) 溫未升至38.5℃的發熱患者,如果出現精神萎靡或合並其他係統症狀,也可謹慎服用退熱藥。退熱藥使用一般不應超過3天,若症狀仍未緩解,建議就診。“退熱藥不是吃得越多體(ti) 溫恢複得越快,如果超量服用或疊加多種退熱藥,肝髒或其他髒器可能會(hui) 受到損害,因此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shu) 或谘詢醫師、藥師後服用。”

  她提醒患者,目前沒有證據支持藥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沒有感染,不需要提前預防性地服用藥物。要根據出現的症狀選擇對症治療的藥物,不可盲目疊加多種感冒藥,避免出現藥物過量風險。此外,相關(guan) 症狀緩解後,就應及時停止使用對症治療的退燒、止咳等藥物,無需“鞏固”療效。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