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次實現“人機合作”帶電作業
機器人在高空與(yu) 供電人員合作實施作業(ye)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曹磊 通訊員 王欣
冬季用電高峰期將至,武漢保障城市生活用電有了創新研發的“智能幫手”。
12月27日,一台帶電作業(ye) 機器人在漢陽區一條10千伏高壓線路的改造中投入使用,與(yu) 帶電作業(ye) 人員一起配合,實現了更加安全、高效的“人機合作”帶電作業(ye) 實戰操作。這也是湖北省首次實現人機合作的帶電作業(ye) ,將更有效地在用電高峰期裏保證城市居民家庭和企業(ye) 不間斷正常用電。
裝上智能“雙掌” 人與(yu) 機器同時作業(ye)
12月27日上午10時許,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漢陽四台大道附近的一座工業(ye) 園裏,停在路邊的3台黃色大型電力鬥臂車已準備就緒,其中一台車上裝載著白色的帶電作業(ye) 機器人,已經完成了前期調試。
“今天是我們(men) 第一次在實際的帶電作業(ye) 環境中使用機器人來操作。”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不停電作業(ye) 中心工程部專(zhuan) 責彭欣在現場介紹,當天要對四台工業(ye) 園內(nei) 的10千伏口創線進行電杆改造,將直線杆改為(wei) 耐張杆並加裝柱上開關(guan) ,整個(ge) 作業(ye) 要在不停電的條件下進行,保障這條高壓線路供電範圍內(nei) 的30家企業(ye) 和將近2000戶居民能夠正常用電:“我們(men) 會(hui) 在居民群眾(zhong) 毫無感知的情況下完成這次帶電作業(ye) 。”
中午13時許,隨著前期的人工改造部分完成,經過充分準備的帶電作業(ye) 機器人“上場”了。現場負責人將主要進行作業(ye) 的兩(liang) 隻“手掌”輕輕裝到了機器人的“手臂”上,隨即緩緩升空,朝著高壓線上的作業(ye) 目標奔去。
“機器人的每一個(ge) 動作,都有我們(men) 的工作人員在地麵進行控製和監護。”彭欣告訴記者,通過智能設備的遠程控製,機器人的每一個(ge) 動作、高壓線上的每一個(ge) 變化都實時呈現在了控製器的大屏幕上:“操作人員有著豐(feng) 富的作業(ye) 經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yu) 高空中的作業(ye) 人員默契配合,實現高效、安全的帶電作業(ye) 。”彭欣說。
作業(ye) 效率提升130% 有效減小傷(shang) 害風險
當天的帶電作業(ye) 任務中,不停電作業(ye) 中心的工作人員負責將高壓線杆的杆頭進行改造,而後再與(yu) 機器人配合,完成後半部分的接引線工作,從(cong) 而完成整個(ge) 改造工程。“機器人負責的就是把線路的開關(guan) 、刀閘的出線接到10千伏的帶電主線上,這是一個(ge) 非常精細的工作,危險係數也比較高。”彭欣說。
正是因為(wei) 作業(ye) 過程比較複雜、操作的危險性較高,電力部門逐步引入智能機器人來代替人工進行作業(ye) ,在保證作業(ye) 質量的同時,不斷降低可能存在的人身傷(shang) 害的風險。
“在我們(men) 的帶電作業(ye) 過程中,盡管工作人員經過了嚴(yan) 格的訓練,但整個(ge) 工作依然處於(yu) 危險性較高的環境中,尤其是存在電弧傷(shang) 害的人身安全風險。”彭欣介紹,投入帶電作業(ye) 環境中的機器人都在前期經過了嚴(yan) 格的聯試聯調的專(zhuan) 業(ye) 檢測,具備了與(yu) 人合作的實際工作能力。專(zhuan) 業(ye) 人員可以在地麵通過智能設備進行可視化的操作,不僅(jin) 能夠明顯提高帶電作業(ye) 的工作效率,也可以通過機器人的“代勞”來有效降低電弧傷(shang) 害的風險:“按照目前的檢測,帶電作業(ye) 機器人能夠提高130%的作業(ye) 效率,效果比較明顯。”
迎峰度冬用電高峰 可實現不間斷供電
彭欣以這次進行改造的四台工業(ye) 園內(nei) 的10千伏線路為(wei) 例介紹,在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的幫助下,首先實現了完全的不停電作業(ye) 。“如果進行停電改造,可能會(hui) 給供電範圍內(nei) 2000戶居民和30家企業(ye) 停電10小時左右。”彭欣說,第一次使用機器人與(yu) 人工合作的帶電作業(ye) 就完全實現了不停電作業(ye) 。這次完滿的配合給即將到來的迎峰度冬用電高峰期裏的穩定供電提供了重要支撐。
原來,在今年夏天的迎峰度夏用電高峰裏,麵對持續高溫天氣下的用電緊張局麵,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不停電中心的一個(ge) 帶電班組在一天裏可能要奔波在武漢三鎮的各個(ge) 區域,每天至少要進行三到四次帶電作業(ye) ,不僅(jin) 勞動強度大,作業(ye) 風險也會(hui) 隨著持續提升的作業(ye) 強度而不斷增加。
“今年迎峰度冬期間就能夠用上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給我們(men) 的帶電作業(ye) 人員減輕壓力。”彭欣說,接下來他們(men) 將會(hui) 通過科學實驗開展更多的“人機合作”帶電作業(ye) ,降低勞動強度和作業(ye) 風險,提升帶電作業(ye) 效率,進一步保障武漢市民家庭和企業(ye) 用戶在用電高峰期裏的穩定用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